综合疗法治疗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2022-08-12王聪李阳邵艳芳孔庆芬玉溪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云南玉溪653100
王聪,李阳,邵艳芳,孔庆芬(玉溪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云南 玉溪653100)
艾滋病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而诱发,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该病的危害性极高,传染源为HIV病毒感染者,传播途径有母婴、性接触、血液和血液制品等。 艾滋病患者未经规范化治疗或进入疾病晚期各类感染甚至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较高,增加了患者的病死风险。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有关,该病毒可通过呼吸系统黏膜抵达血液循环系统并诱发病毒血症,当潜伏病毒出现激活后可沿感觉神经直至神经支配区域分布并形成水疱,受累神经出现炎症及坏死诱发剧烈的神经痛,患者可伴乏力、纳差及发热等症状[1]。 艾滋病患者同时合并急性带状疱疹时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提升。本研究分析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综合疗法的治疗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74 例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 例。 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7 例;年龄23~68(42.3±1.7)岁;体质量42~75(55.6±1.5)kg;艾滋病病程1~7(3.2±0.3)年;带状疱疹时间1~9(3.2±0.5)d;疼痛部位:上肢3 例、腰腹部9 例、胸背部25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8 例;年龄21~69(42.4±1.6)岁;体 质 量41 ~76(55.7±1.3)kg;艾滋病病程1~6(3.3±0.3)年;带状疱疹时间1~8(3.3±0.4)d;疼痛部位:上肢5 例、腰腹部8 例、胸背部24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关于艾滋病及急性带状疱疹的判定标准;(2)一般临床资料完善;(3)对研究方案等知晓,且取得知情同意;(4)精神状态良好,且具备正常的语言沟通及认知等能力。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肾等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病变者;(2)对所用药物有过敏等禁忌者;(3)合并精神疾病;(4)具有语言、听力等方面障碍者;(5)治疗依从性差,或随访中途失访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予以阿昔洛韦(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050)800 mg/次,4~5 次/d,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南昌市飞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96)0.1 g/次,2 次/d,口服;观察组行综合疗法治疗,方法为:(1)椎旁神经阻滞+局部注射药物。 配制药液0.5%布比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840)5 ml+曲安奈德(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604)20 mg+20%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2)5 ml+维生素B6(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238)100 mg+维生素B12(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029)1 mg+利巴韦林(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268)0.6 g+0.9%氯化钠溶液,使其成为20 ml 的混合溶液,给予患者各节椎旁神经进行注射,3~5ml/次,患者皮疹区域进行注射2~3 ml/点,3 d/次,治疗6 次为1 疗程;(2)静滴+口服+局部用药治疗。阿昔洛韦(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050)10mg/kg,静滴,2 次/d,共治疗7 天;阿昔洛韦800 mg/次,4~5 次/d,口服;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0.1 g/次,2 次/d,口服;维生素B1(山西振东安欣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622)20mg/次,3 次/d,口服;利巴韦林软膏(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14)局部涂抹治疗;(3)心理治疗+其他治疗。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给予患者心理治疗,详细讲解急性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和疼痛的规律特征,介绍目前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更加充分全面地认知艾滋病及急性带状疱疹;借助安慰心理疗法给予心理疏导,提升其抗病信心,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持续时间较长,及时排除其顾虑、担忧心理,使患者维持心情愉悦;引导其参与娱乐活动,促进身心放松进而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缓解疼痛程度;治疗期间进行饮食指导,如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各类海鲜食物,加强病变区域皮肤保护,防止感染及疼痛加重。
1.4 观察指标 (1)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 周、2 周、3 周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10 分,得分越高痛感越重。(2)两组睡眠质量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 周、2 周及3 周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0~21 分,分数越高睡眠情况越差。 (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3 周后对比两组疗效。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皮损结痂、相关伴随症状消失。 有效:疼痛改善,皮损有所愈合,伴随症状缓解。 无效:症状、皮损无明显变化。 (4)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 周利用焦虑、抑郁自评估表(SAS、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显著。(5)比较两组疼痛、乏力、发热等消失时间。(6)比较两组止疱时间与皮疹结痂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 疼痛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 周、2 周、3 周VAS评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 周 治疗2 周 治疗3 周观察组对照组37 t P 7.62±0.5.63±0.5.07.94.32±0.8.59±1.2.083<0.00.36±0.7.79±1.0.699<0.00.75±0.2.62±1.00.778<0.001
2.2 两组PSQI 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 周、2 周、3 周观察组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8.38%,P<0.05)。 见表3。
表2 两组PSQI 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PSQI 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 周 治疗2 周 治疗3 周观察组对照组37 t P 11.16±1.11.17±1.1.03.97.16±0.3.92±1.2.565<0.00.26±0.1.06±1.1.569<0.00.09±0.1.95±0.33.208<0.001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2.4 SAS、SDS 心理评分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SDS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SAS、SDS 心理评分组间比较(±s,分)
表4 SAS、SDS 心理评分组间比较(±s,分)
组别 n SA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37 t P 52.62±3.12.63±3.1.01.983.16±1.17.95±2.21.447<0.004.16±3.04.15±3.1.01.985.05±2.09.96±2.8.630<0.001
2.5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观察组疼痛、乏力、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5。
表5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s,d)
表5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s,d)
组别 n 疼痛 乏力 发热观察组对照组37 t P 13.63±3.98.53±4.0.255<0.00.69±2.65.61±2.00.670<0.00.33±1.1.17±2.0.334<0.001
2.6 两组止疱时间与皮疹结痂时间比较 观察组止疱时间与皮疹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6。
表6 两组止疱时间与皮疹结痂时间比较(±s,d)
表6 两组止疱时间与皮疹结痂时间比较(±s,d)
组别 n 止疱时间 皮疹结痂观察组对照组37 t P 2.75±1.5.95±2.5.40.01.36±2.2.69±3.2.57.001
3 讨论
艾滋病患者受到自身病情影响,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弱,进而使潜伏于感觉神经节内部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出现再次激活,并继续沿外周神经分布,使得神经节及外周神经出现炎症性反应并伴随局部组织损伤,患者可产生局部神经细胞水肿及坏死,与此同时具有神经节内出血的情况造成局部皮肤基底甚至深部细胞层发生变性及膨胀,进而产生表皮内疱疹,患者受累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可出现疱疹带状分布的情况。 近年来研究发现[2-4],带状疱疹属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一项重要提示。 HIV 感染者在不同疾病阶段均可能发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其症状表现为红色斑,皮疹呈现局限性分布或单个分布,随病情进展约数日后可产生水疱或结痂,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大疱、坏死及出血等现象。艾滋病患者同时合并带状疱疹病变时可能进一步散播至其他系统,如肺部、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及肝脏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5-7]。 由于带状疱疹可进一步诱发炎症性反应和局部组织损伤,并伴随感受器的异常激活使得中枢高度兴奋,所以该类患者通常具有比较剧烈的疼痛症状,影响其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也对其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8-10]。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通过给予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疼痛度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获得明显改善,且改善情况好于同期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 提示与常规疗法相比,综合疗法的应用能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帮助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并可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观察组应用综合疗法将局部阻滞药物、口服药物及心理治疗和外用药物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于治疗中,能发挥不同疗法的协同作用,可提升镇痛效果并促进患者康复。 局部阻滞法属于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报道指出,神经阻滞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痛症状,与此同时有利于预防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分析原因在于:神经阻滞在应用过程中能对周围神经产生阻滞作用,进而防止继续向中枢传导,有利于抑制患者的疼痛刺激并调低机体中枢兴奋性,在此过程中对于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进行阻滞,有利于病变局部血管扩张并调节血液循环,这对于促进炎症介质消退和加快皮损愈合有重要帮助[11]。 给予患者维生素B 族治疗,能帮助调节神经营养状况,如维生素B12的应用可对神经组织产生高度亲和力,有助于提升神经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效果,可促使神经轴突变性改善,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细胞。结合心理疗法有助于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抗病信心,对于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等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中,观察组疼痛、发热及乏力等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综合疗法的应用能迅速改善并消除患者的疼痛等临床症状,对于促进病情康复、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改善精神心理状态等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中观察组止疱时间及皮疹结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提示与常规治疗相比,综合疗法的应用在加快艾滋病带状疱疹患者病情康复方面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迅速抑制病情进展,加快皮疹结痂。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能获得确切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可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