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微量泵注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12胡国芳玉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玉山334700
胡国芳(玉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玉山33470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性手术,对人体的伤害较小,术后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1]。 但该手术需要在短时间完成,因此对于麻醉药物给药方法的选择有极高的要求[2]。既往临床主要通过丙泊酚微量泵注的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该药属于超短效麻醉药物,单独用药作用时间较短。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静吸复合麻醉方法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七氟烷也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药是一种吸入性麻醉药物,具有诱导快、循环稳定等特点[3]。 基于此,本文就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微量泵注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 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35.64±4.65)岁;ASA 分级:Ⅰ级25 例、Ⅱ级15 例。 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35.48±4.26)岁;ASA 分级:Ⅰ级26 例、Ⅱ级14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确诊病情,且具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指征;(2)影像学资料完整者;(3)ASA 分级<Ⅲ级者;(4)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症;(2)术前体温<35℃或>37.5℃者;(3)合并传染性疾病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5)对七氟烷、丙泊酚过敏的患者;(6)心动过缓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前不再服用任何药物,术前30 min 为患者肌肉注射0.5 mg 阿托品(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586)、0.1 g 苯巴比妥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1);随后给予患者咪达唑仑(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56)、维库溴铵(武汉乐泰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11)、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实施麻醉诱导,并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方式选择气管插管。 对照组通过微量泵持续输注的方式为患者泵入6~10 mg 丙泊酚(河北一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42),速度保持在1 ml/(kg·h)。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5%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吸入给药。 两组麻醉诱导成功后均以1 ml/(kg·h)的速度为患者持续微量泵注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并在术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给予其0.05 mg/kg 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度。
1.3 临床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拔管和呼吸恢复时间。 (2)将手术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手术结束时分别记为T0、T1、T2、T3、T4,分别于以上时段对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进行监测。 (3)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肌颤、躁动、血压异常及心率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血压异常标准:SBP<90mmHg,>140mmHg,DBP<60mmHg,>90 mmHg。心率异常标准:心率<60 次/min 或>100 次/min。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采用(±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苏醒、拔管和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苏醒、拔管和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血压水平比较 T0、T2、T3、T4时间段,两组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时间段,观察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T0、T2、T3、T4时间段,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时间段,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1 两组苏醒、拔管和呼吸恢复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苏醒、拔管和呼吸恢复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对照组观察组40 t P 21.54±3.63.64±3.5.78.001.25±5.33.84±3.6.22.00.84±1.5.25±1.2.1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s,mmHg)
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 T4 SBP 对照组观察组t P DBP 对照组观察组t P 135.65±8.435.64±8.3.00.996.44±6.46.14±6.5.20.8340.24±8.431.35±8.3.73.008.24±6.23.69±6.4.20.0038.56±8.638.64±8.4.04.960.65±6.50.64±6.5.00.9934.84±8.434.58±8.2.13.892.64±6.51.69±6.5.64.5136.64±8.134.56±8.5.11.269.55±6.88.49±6.5.70.482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s)
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 T4 MAP(mmHg)对照组观察组t P HR(次/min)对照组观察组t P 85.64±5.65.67±5.6.02.986.56±5.66.46±5.2.08.933.65±5.66.25±5.1.12.008.36±5.18.65±5.6.02.008.94±5.66.45±5.6.97.053.64±5.63.68±5.1.03.978.56±5.66.94±5.6.27.204.59±5.64.64±5.1.04.963.64±5.44.56±5.2.76.442.64±5.40.26±5.4.94.05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作为微创性手术的一种,是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不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该手术对人体的损害较小,术后可在短时间恢复,有助于缩短其住院时间[4]。 但在进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受体位变化、腹腔压力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交感神经反射极易出现升高的情况,进而呈现出高动力循环的状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升高或体循环血压上升等状况,对麻醉稳定性的影响较大[5]。 既往临床多在腹腔镜手术时给予患者丙泊酚微量静脉输注, 虽能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起到镇静、催眠的效果,但同时也会抑制循环系统,不利于术后恢复[6]。
随着麻醉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七氟烷逐渐在腹腔镜手术中广泛应用,该药属于吸入型麻醉药物,具有可调节麻醉深度的作用,进入人体后可稳定患者的麻醉效果。 此外,该药物刺激性较小,不会对气管造成过大的损害,且起效速度较快,可在短时间内发挥出催眠的作用,使患者丧失意识,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可起到协同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增加麻醉的深度,再加上这两种药物均不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造成过大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7]。 本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术后恢复时间较短(P<0.05)。 结果表明,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微量泵注,可促使患者恢复。丙泊酚作为一种副作用小的麻醉药物,在腹腔镜手术中十分常见,但在对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时, 若丙泊酚输注方法选择不当,受二氧化碳气体的影响极易出现剧烈疼痛的状况[8]。 微量泵注是静脉麻醉给药的改进方法之一,持续微量泵注能够维持药物的恒定浓度,避免大量用药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9]。 七氟烷是一种吸入性全麻药物,吸入后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同时还能控制麻醉的深度,复合丙泊酚应用可发挥出强效麻醉的效果,同时还能维持麻醉的稳定性,避免麻醉药物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压[10]。本次研究中,T1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 由此可见,利用七氟烷和丙泊酚微量泵注复合麻醉,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此次研究发现不良反应中,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提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微量泵注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主要是七氟烷进入人体后可帮助患者降低其颅内压,同时还能控制麻醉的深度,且该药安全性较高;而丙泊酚是一种短效且快速的麻醉药物,通过微量泵注的的方式可避免药物在患者体内蓄积而引发不良反应,两种药物复合麻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七氟烷的用药浓度,进而达到提高麻醉安全性的目的[6,11]。
综上所述,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微量泵注效果显著,麻醉后可稳定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血压及血流动力学,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加快其术中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