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全程多元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研究
——以“雷达原理与系统”课程为例
2022-08-12刘润华王晋晶
汪 枫,刘润华,王晋晶,张 琳
(空军预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军队在线开放课程和在线虚拟训练课程建设力度逐步加大,为军队院校开展混合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撑。“雷达原理与系统”是空军预警学院多个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原理与装备相结合的特点。针对该课程,课程团队自2019 年起逐步探索实践了混合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发现传统课程考核体系难以有效支撑新型教学模式。因此,课程团队在深入分析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体系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全程多元课程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充分考虑混合式教学特点,注重“理论与实验、形成与终结、标准与非标”考核的有机融合,考核指标覆盖教学全程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课程团队以“雷达原理与系统”课程为例,对该考核体系进行实践,结果表明该考核体系对于全面综合评价学员的课程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雷达原理与系统”课程通常采用线下教学模式,课程考核多采用“平时成绩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70%”的方式,平时成绩以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完成情况为主来评定,闭卷考试重点考核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这种考核体系对于线下教学模式而言较为合理。但随着混合教学模式不断深入实践,我们发现传统的课程考核体系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从传统考核指标体系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平时成绩还是期末考试成绩,更多考核的是学员对课程知识目标的完成度,没有针对学员能力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指标,因此仍然会出现“高分低能”学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不能通过“考核”指挥棒有效达成。
二是重终结性考核轻形成性考核。在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中,形成性考核以平时成绩为准,学员基本能达标,终结性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采用“一考终结”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种简单的考核体系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学员对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课堂常睡觉、考前背题库、考后全忘掉”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学员知识掌握程度不断下降,毕业岗位适应能力不断减弱。
三是重客观标准考核轻主观非标考核。传统考核指标体系中平时作业、实验内容和期末考试内容基本以标准客观题型为主,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画图题、简答题、计算题等,缺乏学员求异创新思维训练、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等主观考核题型或任务,因此不能以考核为牵引,难以达到“以考促学、以考增能、以考提质”的目的。
因此,针对传统课程考核体系与新型教学模式之间“失配”的问题,也为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的效能,我们亟须构建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全程多元考核体系,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评价。
2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全程多元考核体系的构建
为了能够匹配混合教学模式的新特点,课程团队构建了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全程多元考核体系。该课程考核体系由“线上+线下、形成+终结、理论+实验、标准+非标”融合而成,如表1 所示。
表1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全程多元考核体系
线上考核依托学院自建的教学云平台记录的客观数据,例如各类线上资源的学习时长,包括在线课程学习时长、虚拟训练课程完成时长、虚拟仪表操作时长等;各类练习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课的前测练习成绩和理论终结性客观题考核成绩、实验终结性客观题考核成绩等。线下考核依托教研室自建的智慧实验室以非标考核结果为主,包括形成性考核中学员参与课堂研讨的表现,完成课堂练习时长和正确率,完成仿真实验次数和有效率,完成实操实验的操作规范性、时长和数据精准度,终结性考核中综合论述题的书面与口头答辩,设计性实验完成情况的评价等。
形成性考核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线上和线下学习、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等,各环节的考核内容与评分准则如表2 所示。
表2 形成性考核内容与评分准则
终结性考核分别考查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标准客观考核结合主观非标考核形式进行,具体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如表3 所示。
表3 终结性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3 课程考核体系的实践与分析
2021 年,课程团队在2 个本科期班和2 个任职期班开展了混合式教学。针对本科学员的理论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不够,求异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的特点,课程团队采取形成与终结性考核各占50%的考核方案,理论与实验、线上与线下考核的占比依据学时比例分配,理论(80%),实验(20%),线上(40%),线下(60%)。针对任职学员的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较高,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等特点,课程团队采取形成性考核(60%)与终结性考核(40%)的考核方案,理论与实验、线上与线下考核的占比依据学时比例分配,理论(60%),实验(40%),线上(40%),线下(60%)。
从考核结果来看,两种不同期班的学员线上的标准性考核成绩都较为理想,而且本科期班学员的平均成绩比任职期班学员高出5 分左右,这说明无论是本科期班学员还是任职期班学员,对于客观考核方式都较为适应,前期基础知识扎实的学员对本门课程的知识学习具备一定的优势;两种不同期班学员线下非标考核成绩都不太理想,任职期班学员平均成绩略高于本科期班学员,这说明新时代的军校学员普遍不能适应非标考核方式,学员的知识应用转化能力普遍偏弱,尤其在求异、辩证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从总评的成绩来看,两种不同期班学员的成绩都在80分左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这也验证了课程团队所构建的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全程多元课程考核体系的有效性。
4 总结
随着军队院校混合教学模式的逐步开展,课程考核体系必须由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闭卷考试”转变为“线上+线下、理论+实验、形成+终结、标准+非标”。这种全程多元的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锻炼和提升了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但是如何把握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验、形成与终结的权重比例,如何构建非标考核的评价要素与评价标准,仍是摆在当代军校教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更加充分地利用课程考核的“指挥棒”,以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考增能、以考提质”的目标,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打造出适合军队院校的“雷达原理与系统”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仍需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总结、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