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初探-以增城区派潭镇为例

2022-08-11李虹澄

河北画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区域

李虹澄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一、派潭镇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派潭镇位于广东省增城区的北部,北回归线穿镇而过,生态优美,风景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

派潭镇内有白水寨风景区、大丰门景区、牛牯嶂景区等多个景区。白水寨风景区有大陆落差最大的瀑布,瀑布台阶有9999级,称为“天南第一梯”,白色的瀑布落下优美灵动,被称为何仙姑的下凡。大封门景区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山高林茂,称之为天然大氧吧。牛牯嶂景区花岗岩石怪异奇特,似人似物,赋有特色[1]。派潭镇在依山傍水下,是增城区拥有酒店、民宿、度假村最多的城镇,旅游业十分重视。

派潭镇历史悠久,建镇于北宋太平天国元年,古时称之为杨梅郡,因建圩的侧河处有深潭,故得名为派潭,自此从明朝更名为派潭沿用至今。派潭镇发源主要围绕在派潭河与派潭老街。派潭老街是明末清初的一条老街,骑楼形式整齐排列,在民国初年,达到鼎盛繁荣,咸鱼街、卖糖街、水东街、青菜街和肉食鱼类市场热闹非凡,很多商贾通过派潭河到此进行贸易往来,故此,派潭有着“广州北部的农业与商贸中心”之称。除此之外,派潭镇还有熊氏宗祠,广东广州地区罕见的七进祠堂建筑。邓村石屋,清代四合院民居,具有特色的岭南客家古村特点。中共增城县委旧址,既是典型的清代南方典型客家院落,又是红色文化学习革命基地。

派潭镇民俗文化丰富,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交融。派潭镇是客家大镇,客家人占总人数的70%,经过百年的发展与变革,吸收了广府文化的一些特点,形成了派潭镇本地特色的风格。在增城区35个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派潭镇占有8个。在清末时期,客家山歌、舞貔貅、舞春牛、舞渔灯[2]、舞凤鸡等都是各个村落自发组织形成的独特的节日。其中,舞貔貅是广东省第二批舞狮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舞春牛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舞渔灯为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信息报告》等文件的出台,各地逐渐对小镇发展越来越重视,都陆续大力发展区域文化特色产业。派潭镇丰富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文化特色产业提供了多样丰富的素材。但是,派潭镇的特色文化产业设计还处于前期阶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派潭镇依托本地文化产业可以为旅游者创造出本地特色旅游产品,有利于提升派潭镇的区域形象,带动本地经济发展[3]。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是我国专业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经济、科技不断发达,许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尝试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而随着特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文化创意背后的附加值不断显现,可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离不开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同时,这个年纪的学生人群又是强大的消费人群,喜欢创意时尚、物美价廉的小物品。将特色文化创意设计开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合,符合文化市场所需,同时也适合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人才培训需要,使学生深入了解区域特色文化,通过孵化创意设计作品,调动学生专业学习技能,提高专业兴趣,认识专业与市场的关系,培养全面的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4]。但是,特色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需要去探索。

(一)教学内容落后、形式单一

艺术设计专业是发展更新较快的专业,需要学校的教师能够适应当下社会发展,不断更新、优化教学课程内容与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实践,按照教材进行的基础教学,内容上显得枯燥、落后[5]。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其核心在于创意训练,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和特色的内容结合,尝试设计探索、学习、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课程的练习与作业,简单而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消磨学生兴趣,影响着教学质量。

(二)专业教学与本地联系薄弱

区域文化是地方具有特色、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具有典型的特殊性,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从这些来看,地方区域文化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来挖掘、继承、创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恰恰可以通过对地方区域的了解与合作,但是,很多专业教学的内容都没有这一方面的考虑或者不足,首先这是部分教师对本地文化不够了解,没有进行研究,课堂教学中就无法就行讲授指导,使学生无法服务本地,没有质量较高的作品,以及可以成果转化的产品。其次,学校与地方各相关政府机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形成项目合作与本地企业各种形式合作,地方院校没有能真正做好服务于本地区域文化发展,为本地区区域文化振兴输出专业技能与创新人才[6]。

三、增城区派潭镇特色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融合途径

(一)特色文化符号元素的提炼再设计

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系统性设计思维,对区域特色文化元素进行提取,提炼后的民俗符号进一步设计处理,形成创新性的图形语言。派潭镇特色文化符号元素的提炼再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简化符号元素

派潭镇文化产业设计元素中,客家貔貅是具有特色的。以派潭貔貅形象为例,通常有“猫妈”“猫仔”“猫公”一起的出现形式,也有“大头佛”“猴子”等出现形式[7]。我们可以通过《插画设计》《图形创意》等相关专业课程将派潭貔貅作为派潭镇的IP形象作为开发,通过简化派潭貔貅形态造型,增添卡通化特点,保留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舞貔貅让人感觉到亲切、可爱,造型记忆深刻(见图1)。

(图1 作者为增城区派潭镇特色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融合中师生开发作品)

2.融入其他的元素

派潭镇丰富的文化背景,为文化特色产业提供了多样丰富的素材。派潭的客家围屋、派潭的山水与温泉、红色文化革命基地、派潭老街等等,都可以作为丰富的创作背景元素,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写生》《摄影》等课程进行建筑速写或摄影的方式融入,为设计派潭IP形象实现丰富的场景与故事[8]。

3.局部指代整体

派潭老街中有咸鱼街、卖糖街、水东街、青菜街和肉食鱼类市场,可以通过派潭老街的门牌进行再设计,加强老街文化,使老街“复兴”起来。熊氏宗祠、中共增城县委旧址中有象征性的牌匾、天井等小的景物均可以作为设计元素进行提取,通过《字体设计》课程等设计开发,形成特色产品。

4.材质、肌理的调整

在设计实现过程中,材质、肌理的应用不同,所表现出的产品气质亦有不同。

所以,设计产品需考虑应用环境、受众、价格定位等诸多因素。纸质材料中也分为多种色彩、薄厚与纹理,便于印刷与传播;金属制品有高级感、冰冷感、防水性能好;塑料材质成本较低,易于加工与实现等等。在专业教学中,学生了解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了设计产品的呈现形态,开发文化设计产品时,应先了解设计元素的特点,分析应用材质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材质、肌理效果,使产品在外观上、使用时都能够具备合理性与特色性。

(二)特色文化产品的科技赋能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需要将新媒体技术、新手段、新科技、新科技等方式形式进行融入课堂,促使学生有科技创新意识,可以将特色文化产品进行科技活化,将派潭镇特色文化注入科技力量。在产品设计相关课程中,以舞渔灯为例,舞渔灯的形象各异,色彩丰富,寓意吉祥,制作以竹篾扎骨架,以纸包装,手绘色彩,鱼架内点电珠做成渔灯。如果以新材料、新光源、新技术等方面对渔灯进行工艺改造,可以为舞渔灯的表演形式增添现代科技感,营造新农村节日欢乐和谐的氛围,还可以带动本地儿童参与积极性,增加寓教于乐趣味性与文化传承使命。在视觉传达相关课程中,可以通过项目化教学将派潭区特色文化孵化成插画等作品,利用激光打印技术,选取纸质、木材、塑料、布料等进行镭射雕切技法,实现产品立体化制作与批量生产。

(三)传承区域文化导向下“电商平台”的推动

区域文化可以依托校内外电商平台开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研究,可以促使课堂项目化教学更加贴近市场,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产学研落到实处。同时,以电商平台为载体,可以实现派潭镇区域文化作品孵化,及时将产品信息在电商平台上的发布、展示、销售,使学生作品市场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目标。同时,派潭镇将带来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将区域文化内涵得到有效传播,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将加强派潭镇打造成富有特色的区域小镇的影响力。

四、结语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可以带动本地区域旅游、经济、文化发展。增城区派潭镇有着丰富的产业优势,如何有效地利用开发,作为本地区高校应该进行深刻思考,对增城区派潭镇特色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融合给予特色文化符号元素的提炼再设计、特色文化产品的科技赋能、传承区域文化导向下“电商平台”的推动等途径还远远不够。近年,由于“三教”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提升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技术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区域特色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融合也应该从教学、教材、教法角度出发,打造服务于增城本地的区域特色文化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授课或参与指导。加强与本地区其他高校联动合作,相互交流,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到特色文化产业设计研究中来,共同开发相关项目,推动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并将研究项目引入到课程中、工作室中,最终形成项目成果转化。此外,还可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相关新型活页教材,建设相关课程网络资源,打造地区院校课程特色与专业特色,培养有区域创新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有民族文化传承担当的青年。派潭镇作为增城区域的一部分,在特色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不断融合探索中,也会为增城区域其他小镇的文化产业设计创意带来思考与活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区域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