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氏民居的木雕艺术特征分析

2022-08-10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柳氏斗拱司马

靳 妮

(晋城博物馆,山西 晋城 048026)

柳氏民居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绕,此地村民大多姓柳,是唐宋八大散文家柳宗元遗族聚居的古村落,属于典型的堡寨式民居;占地约4 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氏民居从堪舆选址、建筑特色、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建筑的装饰艺术是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的载体。柳氏民居的木雕工艺集北方的质朴与南方的清雅为一体,显示了卓尔不凡的设计艺术和文化魅力。

一、淳朴细腻的木雕工艺(木雕工艺的种类)

梁思成认为:“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件,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营造者较少。”[1]由于木材的易加工性以及得当处理后能够长久保存的特点,使之成为最传统的建筑材料。明清时期民间装饰工艺日趋成熟,山西的明清建筑中,木材更是融合了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双重特点。柳氏民居的木雕装饰主要用在了建筑外檐的门头、窗棂、斗拱、额枋、栏杆、雀替和匾额之上,采用线雕、浮雕、镂雕、阴刻、阳刻等手法,技艺高超,题材广泛,数量丰富,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线雕

线雕在木雕雕刻手法中属于平面化的工艺,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雕刻形式。一般使用阴刻、阳刻两种手法在木质平面刻划出花纹或字体。阴刻的线条位于平面之下,使纹饰凸显出来;阳刻的技法接近于浅浮雕,通过雕刻使线条、图案呈现在平面上。在柳氏民居中,线雕一般用在浮雕、镂雕的细节部分,在匾额装饰上用的也较多。如柳氏民居窗棂、额枋、雀替等最外面的线槽部分以及石雕中的柱础、门墩石表面的花纹,均采用了线雕的形式。

(二)浮雕

浮雕是古民居、古堡寨三雕装饰艺术中最常用的雕刻手法,一般分为深浮雕和浅浮雕。两者之间以5 毫米为分界点,深浮雕通常高于5 毫米,层次复杂,凸起的纹饰较为厚重,需要较厚的木材进行雕刻,常用在额枋、荷叶墩、雀替、挂落等装饰中。如司马第院落倒座的雀替挂落就采用了深雕的技法,雕刻出层层叠叠的牡丹花图案;司马第厅堂立柱顶端也采用深雕形式,雕刻有三朵硕大的牡丹花和栖息的喜鹊,刻画精湛,气韵生动。浅浮雕高度一般在5毫米以内,用普通木板即可雕刻,立体感弱于深雕。柳氏民居的浅浮雕大部分都用在隔扇门下方的裙板和绦环板,以及栏杆的实心木板上。司马第厅堂的栏杆下层木板装饰就采用浅浮雕技法雕刻了花篮、花瓶、牡丹、棋盘等图案,雕工精美,寓意吉祥。

(三)镂雕

镂雕是立体感极强的一种雕刻手法,一般是在浮雕雕刻的基础上,按照装饰图案所需要表现的内容,将其余的背景部分做镂空处理,保留主体部分。额枋、雀替、荷叶墩等常用镂雕手法,层次分明,主体突出,立体感强。如司马第厅堂的威风雄壮的狮子雀替和行邀天宠院落的门头装饰均采用镂雕手法,立体感明显,纹样繁多,气派华丽。

二、柳氏民居木雕装饰细节特征分析

(一)门头装饰

在晋东南地区堡寨民居中,木雕门楼是极为常见的,古人常说“望门而知贵贱”,因此三合院或四合院前院的门楼装饰,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是院落主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

在柳氏民居的门头木雕装饰中,司马第院落大门门楼的等级是最高的。一进院落的大门位于西南角,在方位上属于坤门。司马在古时候是官职的名称,柳宗元在永贞元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这一官职在唐朝时期是地方刺史的助手,没有实权、形同禁锢。明清时期的柳氏族人中柳遇春和柳琳担任的都是司马一职,“司马第”的寓意是为纪念先祖。在柳氏民居中司马第院落大门、行邀天宠院落大门、河东世泽院落大门同属于牌楼式门楼,装饰精美,寓意丰富。

图1 司马第门楼

司马第门楼最上层为两面坡悬山顶,下方主要有双层斗拱、双层额枋、垂花柱、三层走马板、匾额、门簪以及抱鼓石等。门楼向内凹进1.5米,门楼的屋顶与倒座齐平连为一体。顶端的屋檐下有九层斗拱,层叠而上。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至尊之数,是封建等级的最高层。司马第门楼斗拱的最外层装饰为云头如意形状,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为了避讳皇家专用的九层斗拱,同时又展现柳氏族人门第的尊贵,柳氏族人将柳宗元继承屈原的骚学文化发挥出来,把司马第门楼的斗拱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下部分的斗拱位于走马板之上,双层斗拱之间用雕刻精美的拐子龙纹横枋隔开,横枋两侧有雕刻着卷云纹和凤鸟纹的垂花柱,横枋上侧为另外的六层斗拱。上方的斗拱为柱头科和平身科各两攒出斜拱,下方的斗拱为平身科两攒出斜拱。九层斗拱给人一种猛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韵律美。双层斗拱之下为额枋,额枋上彩绘五只蝙蝠,正伸展翅膀在高空飞翔,寓意为“五福临门、福气连连”。额枋下为走马板,上层走马板上写着“赠中宪大夫柳春芳”,中层走马板上写着“诰封中宪大夫柳茂中”,走马板下方的匾额用阳刻手法刻有蓝底金字的“司马第”三个大字,匾额周围雕刻着一圈象征吉祥如意的蝙蝠祥云纹。匾额下方嵌着四枚门簪。牌楼式门楼起到了旌表褒奖的功能,不但缅怀先祖、炫耀门第,而且教育后人要遵循礼制教化、向先人学习讲仁义行善事。

(二)雀替和挂落装饰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建之一,位于横梁和立柱之间,就像鸟儿张开双翅,可以防止横竖梁之间的角度倾斜,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雀替是由宋代的角替发展而来,挂落又是由雀替发展而来,当雀替向水平和垂直方向延伸,使得横梁下和立柱旁有更多的雕刻装饰便形成了挂落。柳氏民居的雀替和挂落不仅承载着力学上的实用性,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行邀天宠门楼的雀替和挂落是柳氏民居中最精美的,总体采用了立体镂雕手法,将古人在雕刻装饰方面的想象力充分展示出来。行邀天宠门楼共有两层挂落,上层的雀替、挂落位于双层斗拱之间,横枋用浅雕技法雕刻有连绵不断的回纹,挂落和雀替雕刻着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卷草纹。下层的雀替和挂落采用了立体镂雕技法,整体采用拐子龙纹做下方铺垫,水平横梁方向雕刻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明四艺吉祥纹饰,即古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四门艺术琴棋书画,凸显了古代文人的装饰艺术特色。垂直竖梁方向的雕刻采用了佛教中化生童子形象,一名童子手持莲花站在荷叶之上,有连生贵子之意,又“蕴含着人本身无所依托、是忽然而生的佛教精神思想”[2]。

图2 行邀天宠挂落

司马第厅堂的雀替和挂落也同样具有代表性。水平方向东西角处用浅雕技法雕刻有一对回头张望的夔龙纹,中间为变体的“寿”字,夔龙纹和“寿”字中间用拐子龙纹相连接,寓意“福寿双全”。垂直方向在柱头顶端各雕刻有三朵硕大饱满的牡丹花,居中的花朵大于两侧的,体现了中为贵的原则。雀替部分立柱两侧采用镂雕的技法各雕刻有一只向上攀爬的狮子,狮子的尾巴紧贴着立柱,腿部力量十足,整体呈倒三角形,具有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图3 司马第厅堂明间雀替、挂落和栏杆

(三)隔扇门窗装饰

明清时期的隔扇是由宋代的“格子门”演变而来,包括帘架、隔扇门、隔扇窗等,是用于分隔古建筑室内或者室内外空间的一种装饰,常用于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厅堂,主要有外边框、绦环板、裙板和隔扇心组成。

《工程做法注释》中针对隔扇的比例专门进行了阐述,“隔扇门与隔心的比例为四六比,隔心与裙板所占比例大,都是重点装饰的部分。隔扇于建筑立面整齐统一排列,秩序井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3]

柳氏民居的门窗装饰不但精美而且丰富。据相关史料记载,柳氏民居的装饰材料中使用了云母、矿砂、金箔等多种原料,主要用于匾额和门窗。主要的装饰纹样有三交六椀样式、轱辘钱纹、斜方格、套方格、龟甲文、万字纹、一马三箭直棂窗等吉祥纹饰。

三交六椀为门窗装饰纹样的最高等级,司马第的一进院落和二进院落大量使用了这种纹饰,此纹样象征着天地之交而衍生万物,是政权、地位等级的象征,同时也寓意着家族的繁荣兴旺、步步登高。

河东世泽院正房厅堂的隔扇门是柳氏民居中最为典雅精美的。隔扇门的格心部分为三交六椀菱花纹样,裙板则使用浅浮雕技法雕刻有祥云和盘龙,中间部分的绦环板为浅浮雕牡丹花和吉祥绶鸟图案,上下两部分的绦环板也同样使用浅浮雕的技法刻画了明四艺与文房四宝图案,首尾呼应,由此也体现出柳氏族人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图4 河东世泽院正方门

(四)栏杆装饰

栏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古时候称为“阑干”,是安装在桥梁或高层建筑上的安全设施,有木质栏杆、砖栏杆、琉璃栏杆、石质栏杆等多种材质,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

柳氏民居的院落多为阁楼组成的院落形式,被称为楼院。二层的檐廊都加装了木质栏杆,其装饰不但突出了封建等级思想和礼制思想,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在所有的院落中司马第院的栏杆装饰最为精美。

司马第院落的栏杆装饰题材十分丰富。正房厅堂明间栏杆上层扶手双层横枋之间的垫木,采用深雕的手法雕刻了象征着富贵吉祥的凤凰和牡丹花纹,次间的垫木则雕刻着骏马、龙的形象;中层的栏板雕刻着连绵不断的波浪纹,寓意着江山一统和江山永固;下层的实心栏板用浅浮雕雕刻有中国传统纹饰暗八仙,有棋盘、花篮、花瓶、牡丹等纹饰;最下层雕刻着吉祥纹饰回纹。司马第倒座栏杆的上层垫板上雕刻有凤凰、牡丹、鹿等吉祥纹饰,实心木板上同样采用浅浮雕雕刻着盘旋的凤尾龙,最下层的横枋雕刻着三对相对的凤尾龙,中间雕刻着变体的“寿”字。整体雕刻体现了主人的审美取向,反映了以中为贵的文化特征。

图5 司马第正房厅堂次间栏杆

三、柳氏民居木雕装饰的题材及精神意蕴

明代沈思孝在《晋录》中记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4]明清时期泽潞地区经济富庶、文风鼎盛,耕读传家、读书入仕成为这里人们生活的原生态。读儒家经典修身养性成为柳氏族人的文化特点,这种特点同样影响到民居院落的装饰艺术。

柳氏民居的木雕数量巨大,题材多样,仅门窗隔扇的纹饰就有40多种,一千多块木雕内容都不重复,涵盖了祥禽瑞兽、花卉植物、儒家经典、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教化礼仪等。中国古建筑的图文装饰秉承着“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原则,柳氏民居木雕的寓意可以分为仕途通达、多子多福、福寿双全等,这些木雕融合了人文精神和礼制文化,展示了追求自然、雅致含蓄的精神意蕴。

(一)耕读传家的价值追求

柳宗元被贬永州的十年间,创作了大量寄情于山水的文章。著名的《石渠记》是《永州八记》第六篇,表现了他追求自然、顺应自然、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柳氏族人遵循祖训,在木雕装饰上包含了浓烈的耕读传家、书香门第、劝学明智的文化元素。中宪第院落的入口处木质门楼的二层匾额就高高悬挂着“耕读书香”四个大字,时刻提醒柳氏后人要耕读传家,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柳氏民居的木雕装饰中运用了大量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连中三元等图案。在柳春芳的府邸中宪第还有很多关于努力读书、珍惜光阴、考取功名的雕刻,如中宪第门楼挂落的“观棋烂柯”“人身鱼尾像”等。

(二)礼制教化、以中为贵思想的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的礼制思想一直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宗法和等级。柳氏民居的建筑布局、院落形制和雕刻艺术等方面都体现了礼制思想。以柳氏民居建筑群的中心司马第院落为例,其窗棂隔扇、栏杆木雕就满足了教化、伦理的需求。司马第院落中轴线上建筑的装饰等级最高,一进院落和二进院落正房的窗棂样式使用了最高等级的三交六椀菱花、草龙、盘龙、暗八仙、文房四宝等图案,而倒座和厢房则很少使用。栏杆装饰中也是厅堂的最为精美,一进院落厅堂的装饰内容最丰富,有博古纹、凤凰、牡丹等图案,而厢房和倒座的实心木板上则没有任何装饰。

(三)柳宗元骚学文化的继承

屈原是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一生都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同时又坚守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操守,现实的失败和困顿孕育了屈原人格和文学上巨大的成功。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虽与屈原时代不同,但境遇相似。他的一生总是充满了矛盾,“美政”抱负成为了泡影,终于在屈原的骚学文化上找到了共鸣。柳氏民居的木雕艺术充满了对骚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司马第门楼的九层斗拱及门窗装饰中就运用了很多僭越礼制的图案,如三交六椀样式、各种变形龙纹、凤凰纹、金粉装饰的匾额文字。最有特色的是河东世泽院落正房荷叶墩、隐藏在雀替背后的装饰“梁上奉六马,立柱遇三奇”的纹样,柳氏后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这些图案刻画于此,都是柳氏族人对柳宗元骚学文化的继承与模仿,表达了对皇权和黑暗政治的不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柳氏民居的木雕艺术是古民居古堡寨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姿多彩的雕刻技艺和人文艺术语言通过木雕特定的载体展现出来,反映了柳氏族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态度。柳氏民居的木雕装饰将实用性和欣赏性融为一体,既是礼制思想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又达到了结构与美学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柳氏斗拱司马
说不完的斗拱
民居趣读
“司马”原来是官名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司马”原来是官名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柳氏家 因韩剧走红的铁板炒鸡
“司马”原来是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