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研究

2022-08-10蕾,李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创技能融合

袁 蕾,李 莹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一、引言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培育创新创业素养。通过打造一系列利于职业人可持续发展、“专”“创”融合紧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的课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专业旧知识升级到主动探求跨学科新知识,激活创新意识,锤炼创业能力,根据所长从流程再造、管理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损耗、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等方面在岗位上实践创新创业。

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重要转型期,单一劳动者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先前职业教育培养出的职业人已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呼唤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2021 年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21〕671 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结构,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学校职能要求

高职院校作为供给侧所提供的教育服务须满足多角度、多层次的需要。首先,职业教育要培养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最大程度确保就业。其次,以创业带动就业。多种原因致使当代大学生“就业难”,这就倒逼高职院校提供创业空间及试错机会,留备多种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同时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当今中国制造业正面临重要转型期,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制造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必须充分挖掘职业教育内在动能、服务新经济,为地方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输送创新型技术能手、储备技术过人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体现职业教育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学生成长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需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人的存在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并且不会最终完成于某一确定状态,而总是指向未来、向新的可能开放。”[1]专业知识技能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满足缺失需求的重要媒介。职场是一个既可向下兼容也可向上延伸的场域。首先获得工作身份便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可以实现相应社交满足其他需求;同时,为了避免被人所替代又须改革创新,对整个产业、行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能,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需求。因此,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创新素质,实现个人职业价值及可持续发展。

三、专创融合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周密

职业教育现行的“分类考试、多元录取”招生制度注定了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受教育者个体间学习习惯、技能基础、动手能力、文化素质储备不同,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毕业标准、大同小异的教学活动无法真正达到育人目的,反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束缚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

一线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目前一线教学绝大多数是接受了近二十年的“填鸭式”“满堂灌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受教育者。这类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其创新创业素质。高职院校将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行业精英聘为专兼职教师,但因其未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训练,无法将前沿的经验、实践的技巧以适当教学形式呈现。

(三)“专”“创”融合不紧密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最小单元,专业教育肩负着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使命,创新创业教育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创融合课程不应是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简单叠加,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生搬硬套地修改专业课教案设计,更不是创新创业知识给专业课程体系打补丁。

(四)考评方式不完善

目前,仍有高职院校将专创融合课程的考核重点放在书面考试上,以重复基础知识、单一操作为主;部分高职院校重视过程性考核,但内容局限于教材的规定动作,无法展示个人创新性成果;考核结果以分数呈现,学生无法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利于增补短板,且缺乏跟踪机制,对知识技能弱项的学习往往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

四、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探索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要以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国家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为基准,以营造专创融合的积极氛围、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原则,打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激发创新创业潜能的课程,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落地进程。

(一)分类培养

基于“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细化分析,根据生源结构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向。

从表1 五个维度进行分析,普通高中毕业生整体适合系统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已经接受过三年的技术技能训练,需要在动手实践中总结经验;退役士兵及社会人员社会经验稍多,学习知识技能、提升学历的内在动力更足。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根据生源情况,大致区分三种培养方向:理论提升型、技能创新型、技术潜能型,参考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 性格测试等工具及学生诉求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表1 高职院校学情分析表

(二)分层教学

布鲁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2]“专创融合”课程要按照人才培养方向差异化设计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1.理论提升型

预期岗位是提升学历后的生产一线管理层人员。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各占50%,教学计划需先学习理论知识充分吃透具体步骤的内在原理,再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即时反馈及时调整,从改进模式、提升效率、提高质量等层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元认知出发进行理论创新。

2.技能创新型

预期岗位是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具有扎实的技能基础,理论学时占40%、实践学时占60%,教学计划需按照真实生产过程环节制定,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成果为导向开展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技术创新。

3.技术潜能型

预期岗位是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理论学时占30%、实践学时占70%,由于前期技能储备不足、理论知识匮乏,需要长时间重构技能基础,反复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打“持久战”,从细微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三)实践检验

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多样化实践方式展现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效果。

1.承接真实项目

师生团队“揭榜”企业需求,利用专业知识、发挥创新思维提供解决方案或创造新产品,如某地面向社会征集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旅游管理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师生设计出创意新颖、制作精湛、用材合理、便于携带的产品,作为专创融合课程的一项考核内容。

2.仿真模拟演练

如人力资源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采购企业模拟经营系统实训:在仿真的竞争市场环境中,学生通过分岗位角色扮演,连续从事3 个会计年度的模拟企业经营活动,检验学生团队管理、产品设计方案及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学习成果,并总结进一步优化策略。

3.赛创结合,以赛促创

组织参与“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及学生经历发现痛点需求、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撰写商业计划书等环节,并通过教师指导反馈、优化完善,提升学生在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4.考取“1+X”证书

“1”为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生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4]学生通过获得“1+X”证书,既是对自身学习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拓展了就业创业本领,为个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四)反馈评价

评价模式上,专创融合课程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的激发和两者的有机融合,可采用评价内容和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尊重被评价者的个体差异的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4]评价指标上,“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评价主要通过“目标、培养方向、内容、实施、教学效果以及师资队伍状况”[5]等几个维度开展;评价主体上,主要以授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行业专家、教育评价专家、用人单位、在校生和往届生组成;评价方法和反馈形式上,可使用“观察、访谈、自我报告、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方法,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开展,采用即时反馈、阶段性反馈、结果性反馈等形式,设置跟踪回访节点,出具跟踪评价反馈报告,帮助师生及时调整改进。

(五)师资保障

建设一支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动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鼓励一线教师离岗创业。通过各类创新创业知识培训、专创融合教育实践交流会等形式,着力培养教师专创融合教育思维;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一线教师创业,寻找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点,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其次,多措并举加强“双主体”育人成效。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一线教师企业研修制度工作成效,引导教师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岗位技能需求、企业生产痛点,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同时为企业教师提供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培训服务,利于企业教师的专业教学呈现。此外,定期开展专创融合教学考核评价。邀请校内外专家点评教师专创融合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情况、学生学习效果等,针对不足之处研讨解决方案,可将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成效与评奖评优挂钩,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上深耕细作。

五、结语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面对创新型人力资源缺口,职业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任重道远,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创融合分类教学,充实创新创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制造强国”发展战略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专创技能融合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融合菜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