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珍菇插棒制袋对发菌和出菇产量的效用

2022-08-10蔡俊冲陈青

食药用菌 2022年4期
关键词:杂菌菌袋菌丝

蔡俊冲 陈青

秀珍菇插棒制袋对发菌和出菇产量的效用

蔡俊冲1陈青2*

(1. 缙云县双溪口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浙江 缙云 321408;2.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秀珍菇栽培中易出现菌袋由于培养料中木屑戳破料袋形成微孔而导致杂菌污染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插棒制袋法,以常规制袋为对照,考查秀珍菇发菌和出菇产量情况。试验结果为,与常规制袋法相比,插棒制袋法可缩短发菌时间22.4%,菌袋污染率降低79.3%,前3潮菇产量提高17.8%,总产量提高4.12%。

秀珍菇;制袋方式;插棒;发菌速度;污染率;产量

秀珍菇(Singer),又名环柄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袖珍菇和小平菇等,隶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目(Agarical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秀珍菇菇形秀美、营养丰富、口感软滑,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有“味精菇”之称。其蛋白质含量高于香菇、蘑菇,接近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含抗癌活性物质,长期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浙江于2000年前后引入栽培秀珍菇,规模逐年扩大,其集约化栽培比较效益明显,现已成为发展较快的重要食用菌品种之一[1,2]。秀珍菇栽培主要以塑料袋为容器,采用设施化、半工厂化模式生产[3]。由于秀珍菇栽培基质中的木屑占比较高,在机械装袋过程中,袋壁不可避免地会因木屑戳袋而形成许多微小破孔,破孔处在菌丝培养阶段常出现杂菌污染现象(图1),导致制袋成品率降低。

图1 杂菌污染的秀珍菇菌袋

注:菌袋上的白斑为杂菌感染点。

为了探索有效提高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缩短菌丝满袋时间、抑制杂菌生长和缩短菌袋的杂菌易感期,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率、提高菌袋成品率的方法,本试验采用插塑料棒制袋和常规制袋(对照)两种方式,通过发菌和出菇对比试验,考查插棒制袋法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秀珍菇菌株为台秀L57,引自福建省罗源县陈杰菌种场。插棒规格:带盖塑料插棒,长15.5 cm,直径为2 cm(图2右下)。栽培袋采用规格为17 cm×39 cm×0.0045 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图2 插棒与对照处理料袋

1.2 培养料配方

木屑59%,麦麸20%,棉籽壳20%,生石灰1%,含水量65%。装袋料高22 cm,湿重为1 500±50 g。

1.3 试验方法

(1)制袋方式设计。采用自动装袋机装袋,试验设置两种制袋方式,插棒处理:装料后套环,在套环内(料面中央)插入带盖塑料插棒封口,经121 ℃高压灭菌3 h后,移至净化车间冷却,待料温降到28 ℃以下后,拔出塑料插棒,使料袋中央形成一个空洞。用镊子先取一小块菌种接至空洞底部,再取大块菌种封接于料袋口处,后用事先经过高温杀菌的棉塞封住套环口。对照处理:装料后套环,然后用棉塞封口,不使用塑料插棒,121 ℃高压灭菌3 h,之后移至净化车间冷却,待料温降到28 ℃以下后进行常规接种,取出棉塞,取大块菌种封接于料袋口处,再重新将棉塞塞回套环封口。接种量:袋规格为直径15 cm、料高18 cm的菌种包,插棒处理每包菌种接60个菌袋,常规处理每包菌种接75个菌袋,插棒处理比对照用种量增加20%左右。

(2)菌丝培养试验。接种后的菌袋及时移入经消毒的栽培大棚,放置在同一大棚内相邻的菇架上进行自然温度培养,对比两种制袋方式的发菌效果。培养前15天大棚密闭不通风,菌丝封面往下吃料1 cm左右时开始通风,通风量先小后大。分2次拣出污染菌袋做报废处理,第一次在菌丝封面往下生长3~4 cm时,拣出接种口污染的菌袋;第二次在菌丝即将发满菌袋时,拣出杂菌感染面积占整个菌袋面积比例在10%以上的污染菌袋。

试验共设6个小区,每处理3个小区,每小区1 000个菌袋,随机重复3次。观察记录菌丝封面时间、满袋时间,计算菌丝生长速度;根据拣出的污染菌袋数量,计算菌袋污染率;病疤包是指菌袋存在直径3 cm以上的杂菌斑点,但感染面积占比小于10%的菌袋,发菌结束后统计病疤包数量,计算病疤包率;统计制袋开支情况。

(3)在培养阶段观察记录袋口菇出菇情况。袋口菇是指正式开袋出菇前,从袋口套环处长出的菇。需记录的数据包括首次出菇时间、菇蕾数量、个体大小和形状、集中度及潮次等。

(4)出菇管理与产量统计。采用人工移动制冷方式诱导原基形成,各小区单独采收计量,以前六潮菇的产量为统计数据进行比较。采收结束后各潮养菌的间隙期为:第一潮养菌25天,第二潮20天,第三、四、五潮各18天,第六潮16天。观察记录每潮菇的生长情况及产量。

本试验地点在浙江省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制袋时间为2021年2月22日,接种时间为2021年2月24日,首潮开袋出菇时间为2021年5月10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制袋方式的菌丝生长情况

菌丝封面时间为各处理已封面的菌袋数量占到该处理总菌袋数量90%左右时所需的时间。菌丝满袋时间是指各处理已长满袋的菌袋数量达到该处理总菌袋数量90%左右时所需的时间。两种制袋方式的菌丝均生长旺盛、洁白、长势正常,菌丝封面时间无差异,均为12天;而菌丝满袋时间差异显著。其中,插棒处理第17天可见菌袋中央孔洞接下的菌种菌丝萌发至外壁,而对照处理则观察不到菌丝;第45天插棒处理菌丝发满袋,比对照处理的满袋时间58天,提早13天完成,菌丝满袋时间缩短22.4%(图3)。

图3 两种制袋方式的菌袋发菌情况

菌袋长度为22 cm,照此推算,插棒处理的发菌速度为0.49 cm/d,对照的发菌速度为0.38 cm/d,插棒处理比对照快0.11 cm/d,菌丝生长速度提升28.9%。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插棒制袋方式可保留完整的接种孔,使菌种可以接到菌袋的下部,上下齐发,多点发菌。

2.2 不同制袋方式的菌袋污染率和病疤包率

插棒处理和对照处理各3 000个菌袋中,插棒处理拣除的杂菌污染菌袋共13袋,杂菌污染率为0.43%;对照处理拣除的杂菌污染菌袋共58袋,杂菌污染率为1.93%。菌袋污染率插棒处理比对照降低79.3%。若以10 000个菌袋计算,插棒处理因菌袋污染报废造成的损失为64.5元,对照处理达289.5元,与对照相比,插棒处理每万袋可减少损失225元(表1)。

表1 两种制袋方式的菌袋污染率、病疤包率及成本

处理污染菌袋数/袋污染率/%损失金额/元病疤包/袋病疤包率/% 插棒13 0.43 64.5 37 1.23 对照(CK)58 1.93289.5145 4.93 比CK±/%…-79.3225.0…-75.0

注:表中的污染菌袋数和病疤菌袋数均为3个重复的合计数量。

菌丝满袋后观察统计,插棒处理的病疤包为37个,病疤包率为1.23%;对照为145个,病疤包率为4.93%。与对照相比,插棒处理的病疤包率降低75.0%(表1)。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插棒处理有明显降低菌袋污染率和病疤包率、提高制袋成品率的效果。

2.3 不同制袋方式的袋口菇发生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插棒处理对袋口菇的发生有较大影响,一是袋口菇发生时间明显提前,同在2021年2月24日接种,插棒处理在4月2日即接种后第37天就发生袋口菇,与对照处理的发生时间4月18日即接种后第53天相比,提早16天。二是袋口菇菇蕾数量、个体大小存在差异,插棒处理平均单个菌袋的袋口菇数量一般为5~15个,且个体较细小;对照一般为3~10个,个体较粗大(图4)。与对照相比,插棒处理的数量增加,个体变小。

图4 两种制袋方式的袋口菇的数量和大小

在袋口菇的菇蕾发生集中度和潮次方面,秀珍菇袋口菇一般发生1~3潮,若控制不当,几乎每个菌袋都会发生,以第一潮的发生量较多。由于每个菌袋在制袋和接种环节存在差异,致使第一潮袋口菇发生时间有先后。插棒处理的袋口菇发生同步性高,集中在3~4天内发生,对照处理则不很集中,发生期需要5~7天。第一潮以后,两个处理的袋口菇发生都较集中,发生期均为1~3天。同样的培养期内,插棒处理袋口菇发生3潮,对照为2潮,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插棒处理的菌丝满袋时间较早和营养积累较快。

表2 两种制袋方式的各潮菇产量(单位:kg)

处理第一潮第二潮第三潮第四潮第五潮第六潮六潮总产量平均每袋产量 插棒118.3±3.662.9±2.263.2±3.061.3±3.558.6±1.946.7±1.7 411±0.20.41±0.04 对照(CK)113.9±4.140.8±1.752.7±3.170.4±3.464.3±2.852.6±2.5394.7±5.80.39±0.97 平均比CK±/kg5.422.110.5-9.1-5.6-5.916.30.02 P值0.1090.0030.0210.0440.0300.0300.011…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值代表插棒处理对比对照处理的显著性分析结果。

总体表现:与对照相比,插棒处理的袋口菇发生时间明显提前,菇蕾较密集、数量多、个体较小,第一潮发生同步性高,且在同等培养时间内发生潮次较多。

2.4 不同制袋方式的秀珍菇产量

由表2可知,两种制袋方式的各潮菇产量,插棒处理的第1~3潮产量均高于对照,前3潮合计产量比对照高17.8%,其中第2潮比对照高54.2%;第4~6潮的合计产量比对照低11.0%;总产量比对照高4.13%。

插棒处理前3潮菇产量高于对照处理,是由于其发菌进程短,采后菌丝恢复较快,菌丝营养积累更多;而后3潮菇产量低于对照,则与其基质养分消耗大有关。

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两个处理的产量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插棒处理的总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0.011<0.05);其中第一潮菇产量差异不显著(=0.109>0.05),插棒处理略高于对照;第二潮菇产量插棒处理极显著(=0.003<0.01)高于对照;第三潮菇产量插棒处理显著(=0.021<0.05)高于对照;后3潮的产量插棒处理均显著(<0.05)低于对照。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制袋相比,插塑料棒制袋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一是可明显提高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发菌时间,这主要得益于菌袋拔除塑料插棒后形成接种孔,可深入接种,增加发菌点,上下齐发,并且透气性好,有利于菌丝生长。二是能够降低菌袋污染率,因其上下齐发,菌丝更快布满菌袋,缩短了菌袋的杂菌易感期,减少了装袋时木屑戳袋形成的微小破孔受杂菌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了菌袋污染率和病疤包率,特别是菌袋底部出现重度污染的几率明显降低。三是有利于提高产量,其中前3潮产量优势明显,尤其第二潮产量比对照高54.2%,有助于解决常规制袋方式下第二潮菇产量不高的问题。这是因为插棒制袋方式的菌袋通气条件改善,第一潮菇采收后菌丝恢复快、养分积累多,使得第二潮出菇空包率(二潮菇不出菇的菌袋比率)大幅下降;同时,插棒制袋方式的菌袋成熟度一致性好,菌丝活力相对增强,有利于提升菌袋抗病能力,其可作为减轻和预防首潮菇常见的黄枯病为害一种技术方法,也是解决首潮出菇后菌袋易感染绿霉菌导致烂棒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由于本试验常规制袋处理中未发生黄枯病及绿霉菌感染导致的烂棒现象,插棒制袋方式的上述两方面作用还有待验证。该制袋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袋口菇形成偏多,造成部分营养流失,增加了前期管理用工。

总的来看,插棒制袋方式的整体效益提升,利大于弊,值得试用,此举能满足工厂化生产企业对于缩短培养时间、降低能耗成本的要求,同时对菌袋污染率居高不下的种植户和种植新手而言,也不失为一项实用技术。

[1] 黄良水, 蔡为明, 金群力. 我国秀珍菇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食药用菌, 2015, 23(6): 340-343.

[2] 陈青. 浙江省食用菌产销运行特征分析[J]. 食药用菌, 2013, 21(5): 272-274.

[3] 陈青, 陈再鸣, 钱琼秋, 等. 培养料理化性状与秀珍菇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5): 763-768.

S646

B

2095-0934(2022)04-316-04

蔡俊冲(1964— ),男,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推广。E-mail:439899574@qq.com。

陈青(1972—),男,正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推广。E-mail:chenq501@163.com。

猜你喜欢

杂菌菌袋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