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黑木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2022-08-10潘玲玲夏建平刘勇勇

食药用菌 2022年4期
关键词:景宁黑木耳食用菌

潘玲玲 夏建平 刘勇勇

景宁黑木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潘玲玲1夏建平2刘勇勇2

(1.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浙江 景宁 323500;2.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景宁 323500)

景宁县黑木耳生产规模在2015年达到峰值1 600万棒后,由于收购价格持续下滑、成本增加等原因,规模持续缩小。分析景宁县具有黑木耳发展基础良好、社会组织完善、栽培技术不断提升等产业优势,但存在用种安全不能保障、产业科技含量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品牌建设意识不强、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据此提出五条发展思路与对策:重视良种繁育,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景宁;黑木耳;产业发展;问题;建议

黑木耳()又名木耳、云木耳、光木耳[1],其食、药用历史悠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神农本草经》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雪病症瘕积聚。”黑木耳益气强身,有活血效能,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其富含胶质与磷脂物质,对人体消化系统内的不溶性纤维具有吸附力,可以清除肠胃中的杂物;黑木耳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钙、磷的含量高于肉类和鸡蛋,每100 g黑木耳含铁185 mg,比猪肉高100倍。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林木资源丰富,具有黑木耳生长的优越自然气候环境,是浙江省黑木耳段木栽培的发源地和黑木耳重点产区。景宁县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品种选育和纯菌丝段木接种技术研究,80年代得到较大面积推广,90年代发展迅速,进入21世纪后,开展了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品种选择、配方优化、接种发菌、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仿段木代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模式。黑木耳也逐步成为景宁山区农户增收的农业特色产业。以下分析景宁畲族自治县黑木耳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1 景宁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

2008年,景宁县人民政府出台《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试行办法》,对代料黑木耳产业进行“送信息、送技术、送菌种、送设备、送贷款”的政策扶持,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代料黑木耳生产规模由上年的80万棒扩大到1 150万棒;至2015年,生产规模达峰值1 600万棒,生产基地覆盖全县13个乡镇100余个自然村,种植户近1 000户。2016年后,由于黑木耳产地收购价格持续下滑、单产下降、成本增加等原因,造成生产规模萎缩,2021年全县接种代料黑木耳920万棒,生产规模较高峰期下降42.5%,产值下降46.43%(图1)。

图1 2008—2021年景宁畲族自治县代料黑木耳生产规模

(数据来源:景宁畲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

1.2 黑木耳产业优势

景宁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17.5 ℃,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山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水质清洁,极适宜黑木耳生长。黑木耳代料栽培采用露地出耳模式,较代料香菇的高棚层架出菇方式前期投入少、见效快、节本省工。形成了英川、毛垟、梧桐等高海拔黑木耳传统重点产区,以及湖后、隆下、新建垟、梧桐坑等黑木耳生产专业村。景宁黑木耳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绿色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风险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畲森宝” “硕园”等品牌黑木耳产品获“绿色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周湖、三枝树、燕安黑木耳基地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景宁绿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废菌棒和猪粪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和绿化“生态肥”,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以上,促进了废弃菌棒的回收利用。

景宁黑木耳曾于1995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山山牌”黑木耳于2001年被授于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景宁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获“全国黑木耳行业龙头企业”称号。

2018年出台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中规定,对新建黑木耳–单季稻轮作标准化基地,连片面积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以上并且每亩摆放8 000袋以上的基地,每亩予以补助2 000元,同时对设施农业给予不同标准补助,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

1.3 社会组织完善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景宁县先后成立了食用菌行业协会、食用菌商会、食用菌工人联合会、食用菌产业农合联等社会组织。发展至今,社会组织制度健全,管理完善,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0年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景宁香菇大量滞留本地无法外销,正是食用菌产业农合联发挥巨大作用,协调菇农、仓储物流、疫情防控部门等各方,最终让本地鲜品香菇成功对接外地市场,避免了菇农遭受重大损失。以景宁博士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景宁学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景宁兴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景宁英川金灿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黑木耳产品年出口额达到920万美元。

1.4 黑木耳栽培技术不断提升

技术经验丰富加上现代生物技术的助推、产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使代料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升,形成了一套适合景宁山区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

黑木耳– 单季稻轮作技术是2007年开始应用并推广至今的一项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与粮食生产争土地、争劳力,可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确保耕地“非粮化”;每亩可还田利用2 000~3 000棒废菌棒[3],还田前堆放1~2周进行预发酵,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等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实现化肥减量。该模式除了为水稻提供良好生长条件外,还能有效降低菌棒杂菌感染,提高出耳率,每棒可产黑木耳干品60~75 g,最高可达90 g。

黑木耳栽培选用产量表现稳定、抗逆性强的‘黑山’ ‘916’等品种;单季稻选择‘甬优1540’ ‘甬优15’ ‘甬优17’ ‘中浙优8号’ ‘泰两优217’ ‘嘉丰优2号’等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利用单季稻收割后的冬闲田种植黑木耳,8月中下旬开始制棒,接种后在室内或发菌棚进行养菌发菌,11月中上旬排场,翌年4月底之前采收结束;5月下旬开始种植单季稻。

2 黑木耳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能力不强,用种安全不能保障

景宁县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没有独立研究机构,仅有一家二级资质菌种场。不管是技术研发、集成创新还是引进再创新的能力均较薄弱,缺乏优质菌种选育和供应能力。菌种生产企业进行良种繁育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同时要承担巨大市场风险,外地菌种繁育机构对品种授权极其谨慎,黑木耳主栽品种长期停留在‘黑山’ ‘916’等少数品种,生产用种大部分依赖县外菌种站,监管困难,菌种质量把控被动,如遇菌种种性退化和劣质种等问题,会产生巨大的生产风险。

2.2 产业科技含量低

一方面,农户对黑木耳种植还停留在传统思维,不敢轻易尝试新理念;另一方面,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新技术研发。景宁县曾在黑木耳重点产区建成菌棒集中生产厂7家,但随着使用年数的增加,其因设备老化、技术状态落后、耗能大、效率低,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逐渐被淘汰,制棒、灭菌、接种环节大量使用人工操作,机械化水平较低。

2.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2008年景宁县发展黑木耳产业初期,县级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为县农业局食用菌科,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同时外聘2名黑木耳专职技术员进行流动培训和技术指导。随着农业推广机构的不断改革,县级食用菌专业技术推广职能合并入景宁畲族自治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目前专职推广服务技术人员精简至仅1人,为“龙、庆、景”食用菌传统产区最少(龙泉为6人,庆元为28人)。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基础薄弱。老一辈基层农技人员逐渐退休,新入职基层农技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少,且多身兼数职,无法专心研究业务,制约了业务水平的提高。

定向培养人才流失。景宁县于2012—2014年委托省属重点院校浙江农林大学进行涉农专业定向培养招生,共计12人。第一届定向生中已有3人转入公务员队伍,8人被县重点部门借用、抽调。鉴于定向委托培养无法真正实现毕业后服务三农,2015年起已停止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工作。

2.4 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原有的“山山”公共品牌因历史遗留问题而逐渐淡化直至流失,多数黑木耳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全县213家从事食用菌行业经营的主体中,注册商标的仅有8家,虽有市级著名商标1枚,省级著名商标1枚,但很多有代表性的名称被外地企业抢注。由于品牌缺失,景宁高质量的黑木耳产品连续多年无法参加“浙江省精品鲜菇”评比,限制了景宁黑木耳知名度的提升,也制约了黑木耳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展。

2.5 销售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景宁黑木耳产品都是以产地直接批发销售为主。种植户采摘黑木耳后进行晾晒、风干,收购商上门以批发价收购干品。该销售模式中间商赚取差价,农户收入低且无自主定价权,造成收购价格与终端销售价格差价较大。

2.6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浙江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原辅材料价格逐年上涨,人工成本较西部欠发达地区高,黑木耳制棒成本中,人工费用占40%以上,导致产品价格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竞争力。2020年后农业出口公司受汇率变动、国际物流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率降低,销售额下降。

3 黑木耳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3.1 重视良种繁育工作

种源种性的稳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4]。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支持本地菌种场开展优良品种的种性保持和提纯复壮工作。加大对胶囊菌种等新型菌种的示范推广力度,确保良种覆盖率和用种安全。结合景宁实际情况,应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新品种定期开展比较试验,择优选取适栽品种进行良种储备,扩大品种选择范围,以减少风险。

3.2 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202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景宁应当在巩固现有发展模式的同时,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开展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光伏经济、吊袋立体栽培等新型高效栽培模式。在制棒、接种等环节逐步实现机械化替代人工操作,推广自动拌料、装袋、扎口等小型机械和自动接种设备,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3.3 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深化落实“双招双引”工作,通过引进紧缺急需人才计划,提升食用菌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组建县级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团队,吸收食用菌企业、种植大户、基层农技员中的优秀人才,邀请省市农业农村局、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担任首席专家和特聘专家,培养食用菌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重点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种植户”[5]的技术服务模式;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定期开展技术提升和知识更新培训,扩大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规模,提高技术人才专业水平。

3.4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进一步推动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三位一体的模式,改变以往农户“单打独斗”、竞争力低的销售局面,通过出口备案基地协议购销、订单保护价、特色农产品销售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关系。鼓励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抢滩沿海地区生态农产品高端消费市场。

3.5 加强品牌建设及市场推广

依托“景宁600”生态精品农产品营销联盟体系和区域公共品牌[6],实现资源、信息、市场的共享,打造属于景宁的特色品牌。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播放宣传片,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在传统销售方式的基础上,尝试直播间销售、商超合作等新型销售模式。景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加大力度促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充分发挥省山海协作工程、五县联盟发展平台、飞地经济模式、景宁“600+飞柜”模式作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助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4 结 语

景宁黑木耳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及资源、生态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通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提高黑木耳品质和产量,打造景宁黑木耳品牌“金名片”,有助于景宁黑木耳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1] 蔡为明, 应国华, 何建芬, 等. 图说黑木耳栽培[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2] 夏建平. 谈景宁县实行食用菌安全生产监管的做法[J]. 食药用菌, 2010(4): 13-14.

[3] 夏建平, 刘勇勇, 胡伟平, 等. 景宁县黑木耳–单季稻生态高效二元栽培关键技术[J]. 中国食用菌, 2014, 33(6): 73.

[4] 马燕芹, 孙成洋, 刘利强. 新泰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3): 326-327, 333.

[5] 陈青. 做强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的路径与实证分析[J]. 食用菌, 2020, 42(5): 68-71

[6] 潘慕华. 基于“景宁600”品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J]. 农技服务, 2020, 37(9): 131-132, 135.

S646

B

2095-0934(2022)04-291-05

潘玲玲(1979—),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E-mail:690611462@qq.com。

猜你喜欢

景宁黑木耳食用菌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会“变身”的黑木耳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景宁畲乡古城惊现神秘“游客”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秀美景宁 生态畲乡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