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政论类主旋律纪录片价值导向研究

2022-08-10张步中

视听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论受众时代

张步中 王 攀

新时代背景下,政论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价值引领,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对象为2012年11 月至2021 年底央视播出的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和价值观导向作用的政论片,共26 部作品。(见表1)这26 部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制播上具有重大创新,可视为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表1 新时代政论类主旋律纪录片样本汇总表

一、 价值导向背后的理念解读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纪录片表现的主要内容,常常以无意识的形式影响观众。”[1]目前,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元,尤其需要政论片发挥正面的价值导向作用。

(一)价值支点: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基本功能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是我国纪录片的一个特殊分支,就其本身而言,创作手法上的政论性、文献性是其区别于其他电视作品的根本所在,其特点还体现在宏大的主题设置、高度的思辨性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上。

1.“国家身份”真实还原发展面貌

国家意识形态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煽动力,需要国家机器亲自参与解读与阐释,因此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往往以政府机构与官方媒体为主体开展制作与播出,是纪录片中的“国家队”。这一类型的纪录片往往也是国家自身形象的影像化代表,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国家的政治方针、社会面貌、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较为宏大的编排气势与广阔的历史视野。比如《告别贫困》《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我的扶贫年》三部作品就为观众详细解读了中国的扶贫政策与成就,借助鲜活的案例证明中国扶贫模式是成功的、可借鉴的。

2.时代性与思辨性统一反映现实环境

尽管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题材包罗万象、涉猎广泛,但其定位始终是聚焦当代、关注现实。无论是直接通过纪实影像反映当下现实环境,还是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等方式再现特定阶段的历史政治事件、人物,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观照当下政治、思想、文化环境,洞察时代发展趋势。《辉煌中国》通过纪实影像反映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发展现状,片段中穿插的历史文献资料从侧面反映出国内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二者相互成就,共同推进中国进步。同时为了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强调理论的权威来源与观点的多方论证,以此来达到说服目的。《人民的小康》第三集《民生福祉》是对“健康中国”的充分解读,使用了大量真实可信的案例将国家政策具象化,呈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一理念的变化。因此,可以说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是同时具有思考深度与时代广度的电视艺术形式。

3.感染力与艺术力并重激发爱国情怀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是国家形象展示的平台,承担着对外传播的功能。这些都要求政论片十分注重自身的艺术建设。另外,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还具有构建民族与国家记忆、传承文化情感的功能,能够通过真实记录、情绪塑造、成就展现等手段营造极强的感染力,让受众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比如《大国外交》在承担向国际展示中国外交动向的同时,还借助鲜活的案例,像“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让国内受众更直观地理解中国外交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由于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具有前文提到的特殊身份,在制作完成后往往会获得全方位、超规格的播放机会。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内容较多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播出后能够获得社会层面的极大关注,甚至成为热点事件,进而对社会民众产生极大的精神感召力。

(二)价值取向:主题融合塑造新时代国家形象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首要目标是向受众阐释时事政策,完成对受众的价值观导向,在这个过程中,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所呈现的主题应该具有较强的融合性,从“小写化”着手,“主动放低姿态,以求应时而变,与平民百姓的生活达成默契,真正实现了艺术的可交流性”[2]。

1.个体叙事具象国家话语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凡是关系到国家法规政策、国家事务的话语,能体现国家利益的信息形态或载体,都可以看作国家话语。[3]为展现新时代人民与国家关系,塑造新型国家形象,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愈发重视到基层中去,讲述老百姓、小人物有温度的真实故事。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开始着力下沉,深入到基层中去,尤其是加大了基层人物在作品中的比重。例如,2014 年播出的《百年潮·中国梦》一共出镜了60 人,其中只有8 人是基层群众;2016 年播出的《筑梦路上》一共有219 人出镜,而基层群众只有32 人,仅占比15%。到了2017 年,《辉煌中国》中一共出镜了239 人,其中就有63 名是普通群众,占到总出镜人数的26%,较2016 年有所提升。而2018 年播出的《我们一起走过》更是采访了183 名基层群众,基层群众出镜占比高达71%,相较往年有大幅提升。2020 年和2021 年播出的几部作品持续加大基层群众占比,像《黄河人家》更是完全由群众出镜。

在内容和价值取向上,新时代政论片将重心放在了“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上,真真切切关注当代普通百姓的平凡世界,贴近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如《强军》第四集中,军官吴鹏程响应国家裁军号召,服从部队安排转业到地方上就业;《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八集中,87 岁老人通过电商来出售自己腌制的咸鸭蛋;《人民的小康》第四集中,王汝春通过摄影记录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天气状况,展现了中国铁腕治理污染的成效。从这些片段来看,它是个体式的、平民式的,乃至琐碎的。然而,这种碎片式的纪实片段经由创作主体的谋篇布局,最终可以构成一个宏大的故事线索并还原出整体的国家面貌。

2.微观历史促进国家认同

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成员在共同历史经验和历史记忆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和时代的共性意识,这是因为历史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实现民族与国家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命运关怀。[4]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通过历史影像,向受众分享历史经验,重温历史记忆,积极塑造人民的历史认同。如《辉煌中国》通过对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的记录,展现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激起了人民对历史的眷顾,增加了民族间的了解;《大国外交》通过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其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联结中华儿女精神情感的珍贵纽带。

本文选取的26 部政论片除在人物选择与呈现上倾向小人物外,还进行了“小写化”表达,主要体现以小切口来反映重大事件和历史变迁。如《四十不惑》第六集通过讲述杜灿灿在汶川地震中的经历,有力表现了中国“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我们走在大路上》通过摄影记者金立旺拍摄的洋山港照片,来表现洋山港从零起步,在一片荒芜的岛屿上,迅速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东方大港;《同心共筑中国梦》第二集《共同繁荣》中,从拉钴族最后一位女猎人的视角出发,讲述拉钴族千年贫困的终结与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

二、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价值导向实现分析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必须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方针政策作为内容创作的基石。因此,探讨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如何进行创新,分析创新过程中的外在影响与内在变化,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纪录片研究的深化,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当代中国纪录片的价值研究。

(一)多元化叙事视角凸显人民立场

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将叙事视角分为三大类,并用“聚焦”一词加以提炼概括,分别为零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5]在政论片中,零聚焦是一种俯视视角,这种视角本身喻示着权威、正统与掌控。从新中国第一部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开始,创作者习惯于采取零聚焦的叙事视角。通过研究样本发现,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叙事视角开始出现分化,《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必由之路》《百年潮·中国梦》《和平荣耀》《人民的小康》《同心共筑中国梦》聚焦宏观层面,展现顶层设计与制度优势,以零聚焦叙事为主。《辉煌中国》《巡视利剑》《法治中国》等则是融合了多种叙事视角,内聚焦与外聚焦在这些片中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地位开始上升。

关于内聚焦,这是一种平视视角,能够将人物的情绪变化以及所闻所想以较为亲切的方式道出,摆脱了宏大叙事的虚焦感与空虚感。例如,在《巡视利剑》第五集中,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韩先聪等被抓获查处的涉贪人员讲述了涉及案件的整个来龙去脉和走向堕落的前因后果,道出了受贿、被抓等各个节点的心路历程。作品根据人物的叙述一步步推进,为受众呈现鲜活案例,将原本十分抽象的“老虎”“苍蝇”符号具象化、落地化,让受众能够认识到腐败并不遥远,增强了新时代主旋律纪录片的教化作用。

外聚焦则是一种十分克制的视角,叙事者与受众一同作为旁观者,所知并不比受众多,只做客观真实的记录,收集现场的画面与同期声,不去试图深入了解人物内心走向,也不介入事件的发展。比如《辉煌中国》第六集,讲述了藏民罗桑旦达一家人的脱贫经历,摄制组进行了长时间的跟拍,镜头跟着主人公经历整个过程,从一起前往政府处进行拆迁谈判到一起搬家置屋再到搬家后的第一顿家宴,始终没有干涉任一环节,完完整整地向受众还原了这一事件。这其中由于各种突发矛盾或喜事而使洛桑旦达突然出现的悲喜情绪都被一一保留下来呈现给受众。

总体而言,单一叙事视角不再贯穿一部作品的始末,多元化的叙事视角正在成为趋势。

(二)综合性叙事策略书写时代篇章

新时代以来,我国主旋律政论片相较之前更加重视叙事策略的组合运用,镜头语言成为政论片创作的主体语言,包装设计也更加具有质感,画面质量大大提升,强化了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价值导向。

1.镜头语言考究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主要意义并不是为了单纯呈现与展览,而是希望通过这些景观的呈现将其代表的国家精神与民族文化意象传递出来,引导受众,并彰显新时代大国风范。

(1)航拍镜头展现中国精神

航拍能使受众跳出原有的固定视角,获得全新的感官体验,非常适合用来象征中国精神。通过航拍视角,观众能在《强军》中看见飞沙走石的训练场里浩浩荡荡的钢铁洪流坚定前行、所向披靡;在《辉煌中国》中纵览无论是大漠戈壁还是险滩激流都阻隔不断的道桥路网横贯五湖四海;在《大国外交》中跟随铁路长龙与远洋巨轮穿过广阔大地和深海大洋了解“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在《告别贫困》中从空中领略脱贫前后人民生活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极富冲击力的镜头,在视觉上满足了受众的视听获得感。不仅如此,宏大的全视角景观还适合作为象征镜头表达政论片中抽象的内蕴思想与价值取向。在《将改革进行到底》中,航拍器环绕巍峨群山,拍摄了尖耸的山峰冲破云层,体现改革坚定不移的决心;在《法治中国》中摄像师操作航拍器自下而上飞行运动,拍摄方正严整、构思精巧的中国建筑来象征立法的规范庄严与结构牢固;《必由之路》中可以看到开篇采用高楼耸立的城市航拍,来展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高速发展。

(2)特写镜头彰显文化自信

通过归纳画面可以发现,26 部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均借鉴了影视的特写手法。特写镜头有强调和加重的含义,它的运用丰富和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比如,《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中,特写镜头在前十分钟里分别呈现的画面是造纸工艺、浙江美术馆设计图、京剧、饺子、剪纸、笔墨、茶叶、孔子家语通解、论语全解。这些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强化了受众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凝聚人心,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反映;《巡视利剑》第一集《利剑高悬》拍摄了利剑在烈火中锻造,象征着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在《大国外交》中,五星红旗随风舞动的特写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空中飞翔白鸽的特写、人群洋溢着笑容的特写象征着和平道路带来的兴旺安康;《四十不惑》第四集《爱岗敬业》中特写镜头给到了徐立平专心操控高精度仪器,表现出大国工匠的严谨认真和对职业岗位的热爱。

2.包装设计升级

为展现新时代的成就与改革成果,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包装元素设计上做出新的尝试。

(1)原生字幕突出发展成果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中有许多内容来源于某项政策或某项理论的文本信息,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和逻辑链条,这些都需要呈现给受众。对于创作者来说,最简单、最保险的办法便是将文字信息变成一幅幅“间幕”插入内容之中,这样做既能使条理清晰、信息传达到位,也不怕漏放错放,从而杜绝可能出现的概念错漏等问题。

比如,《辉煌中国》在展示成就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与成果罗列作为支撑。为了呈现这些数据,编导将字幕植入到其所涉及的成果画面中,像在讲述东西帮扶、协力脱贫时,巧妙地将西藏、重庆、贵州的GDP 增速与茂密的脱贫果园相结合,将数据分三行按照果园田垄的走势植入其中。字幕浮现过程中,农民在田间劳作收获的画面也随之出现,二者结合相得益彰,数据呈现有理有据,令观众信服。

(2)和谐色彩彰显中国特色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充分发掘色彩的象征功能,将和谐融入全片的色彩设计中。比如《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画面主色调刻意选择了红—橙红—橙这一组类似色。因此,《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拍摄过程中,选择了许多带有这些颜色的景观元素,片中常见的有红旗、红色幕布、红楼、红色立柱、橙色日出、橙色火焰等,将和谐色彩与意象化景观相互映衬。除了色彩本身使用和谐类似色之外,编导还将影片的色温、明度调高,通过色彩生理感觉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将繁荣富强的理念传递给受众。相同色彩构成在《大国外交》与《辉煌中国》中也有出现,如《辉煌中国》中国产高端汽车生产线上的“中国红”轿车与橙红色的焊接火焰组合;《大国外交》中的“红色之城”马拉喀什与莫斯科红场组合,都通过抽象化的色彩组合呈现着和谐意象。

(3)数字特效制造视觉效果

新时代的主旋律政论片广泛运用了先进的数字特效技术,创造了震撼的视觉效果,显著提升了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开头58 秒左右的序幕,就用复杂的数字技术集成了一组包含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巍峨庄严的天安门、川流不息的街道人群、夺冠后欢呼跳跃的女排运动员、翱翔苍穹的空军战士、一线辛勤工作的人民群众、飞驰而过的中国高铁等画面的特效镜头。这种数字特效画面精美震撼,极具视觉冲击力。再如《辉煌中国》第六集《开放中国》讲述了中国海军在亚丁湾解救叙利亚船员的故事。一分钟左右的故事采用了快剪的数字特效技术,将中国海军小分队解救人质的紧张激烈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带给观众惊心动魄、血脉偾张的心理体验。

三、价值导向困境与创新探讨

(一)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价值导向困境

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内容建构和视听语言设计上都有很大突破,为价值导向铺垫了深厚的基础,但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价值导向上也遭遇了一些瓶颈。

1.文化差异阻碍国际化传播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困扰中国国际传播的重大难题。文化的差异使得本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折扣,这也是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国际传播中遭遇的第一重瓶颈,严重阻碍了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价值输出层面的发展。

2.大众化消费倾向动摇价值导向

当前,整个纪录片行业都开始了产业化突围,叙事文本加入了大量的娱乐化因素,同时叙事符号也朝着奇观化、批量复制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价值导向层面的第二重瓶颈便是:若不在叙事上做出妥协与调整,则可能被消费主义重塑的受众无情遗弃;若顺应产业化大潮,接受市场的“改编”,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则有可能将失去文献价值与价值引领的地位,沦落为一种商品。

3.正面宣传过度

从表现手法上看,严肃且政治性极强的风格影响了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可看性;从表现主题上看,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大多着重于表现对国家、民族与社会的赞美与颂扬。在呈现成就时,对有待排解的难题涉及不多。

(二)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价值导向创新性策略

针对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价值导向层面存在的三点困境,本文提出几点未来发展思路。

1.拓宽国际化视野,提升跨文化传播效果

目前,中国需要尽快“构建和完善大外宣格局”[6]。这一点反映到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上,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借助“国家队”力量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调动民间力量。这种力量的调动不是简单的转发或推动社会热点的生成,而是让国内民间力量与国外民间力量形成较好的互动,绕开国外政治势力的强势干扰,让世界人民感受普通中国人的善与美。第二步,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要“打破传统媒体思维的局限,融合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新传播技术、叙事方式和表达渠道等”[7],不同的政论主体针对不同的受众做出不同的呈现表达,以点带面,加快建构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分级体系,差异化处理国内与国际舆论场。第三步,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应更加强调“换位思考”,站在国外受众的立场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总结出一套帮助我们进行国际传播的方法。

2.坚守意识形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多元化愈演愈烈,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必须能够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的具体形势调整国家意识形态构建方式与表达内容。同时,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还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社会监督作用,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发声,进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3.深化媒体融合,增强传播效果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的创作主体更应该树立平台观念,“从信息优先获得、渠道有效把控转向致力于平台的创建和开放”[8],利用网络特长,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平台,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创新、自由分享的场域,具体可参考央视频的组建与发展。另外,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还要树立技术观念,当下的传播是技术密集型行动,补齐技术短板是当务之急。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要顺应技术进步,站上新技术应用的风口,把新技术作为构建主旋律政论片传播的基础和骨架,只有这样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价值导向才能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时代我国主旋律政论片通过宏观立论、微观化叙事,情理交融、故事化推进,真实记录、艺术化表现,视听结合、多元化讲述等方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路径,开创了大气沉稳、亲切可信的风格,也摆脱了过去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博大有余而深刻不够的状况。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但可以从开拓国际化视野、坚守意识形态、深化媒体融合等方面着手改进,继而推进新时代主旋律政论片在创作层面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价值导向效果。

注释:

[1]王宇明.新时代中国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转型与路径探索[J].当代电视,2020(8):59-62.

[2]张步中,王攀.新时代我国主旋律纪录片的发展流变、理念突破与现实抉择[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3):120-123.

[3]陈汝东.论国家话语能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66-73.

[4]秦瑜明.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历史叙述中观照现实[EB/OL].(2012-08-22).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2-08-22/64101.html.

[5][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9-132.

[6][7]郑保卫,王青.当前我国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传媒观察,2021(8):13-19+2.

[8]庞博,陈慧.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说“融合”[EB/OL].(2019-09-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3728915133669243&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政论受众时代
融媒体时代做好党报新闻评论的策略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指导下的政论翻译研究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台湾政论节目换代:“花钱买来的露脸机会”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语体风格与教师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