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指导下的政论翻译研究
2020-09-26林英
林英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了解欲望。与此同时,中国也迫切想要提升国家形象与国际话语权以更好为国际问题贡献中国智慧。这些需求都依赖于外宣翻译这个载体。本文将从黄友义先生的外宣“三贴近”原则视角切入,以政论为研究对象,探究外宣翻译的翻译方法:减译法;更新语料库。
关键词:外宣翻译 “三贴近”原则 政论 翻译方法
一.引言
十九大的成功召开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国家话语体系必然会打上新的时代烙印,如何处理这些时代烙印是外宣翻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从国家形象视域下研究外宣翻译策略(余秋平,2016;胡妤,2018),也有学者基于目的论视角下研究国家外宣翻译(张戈,2015),还有以黄友义为主的学者提出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本文拟以外宣“三贴近”原则为视角,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发表的主旨演讲为文本,探究新时代环境下外宣文本的翻译方法。
二.国家形象与政论的外宣翻译
门洪华认为:所谓国家形象是指在国际体系中一国与他国的交往互动使得他国及其公众形成的关于该国的观念、综合印象与评价,是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民族精神表现和国家力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体现(2005:17)。由此可见国家形象对于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常常让对中国不了解的外国人产生负面的国家形象。这种抹黑中国的论调一方面是西方的恶意打击,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没有传达好中国声音。正如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先生所说的那样:外宣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和新特点是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出现的,外宣翻译就是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朱义华,2019:117)。外宣翻译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不同语言间的交际功能,纽马克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也必须融入新的时代因子(Newmark, P,1981)。对于政府公文的外宣翻译者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准确传达中国政府的态度与立场。
三.政论的文本特征及翻译难点
依笔者看来,政论主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政论文本涉及大量的国家政策,有极高的政治敏感性。第二,政论的综合性强,往往采用各方面数据和具体指标,显示其论述的精确性与可行性。政论文体的这两个特点进一步决定了政论外宣的两大难点:第一,保持政治敏感性,不落入西方话语的圈套。如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纽约时报》曾用UotsurJima这个单词指代钓鱼岛,为了表明中国态度,我们译者坚持使用名从主人的翻译原则,译成Diaoyu Islands。第二,由于政论涉及多领域信息,译者需要掌握庞大的百科知识体系。
四.政论外宣翻译方法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 CIIE )正式在上海拉开帷幕。笔者将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为文本,探究外宣文本翻译策略。
4.1省译自如,凸显译者匠心
1)原文: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
译文: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1.4 billion. Its middle-income population is the biggest in the world. The huge Chinese market points to a potential that is simply unlimited.
原文中两次用到了“规模”这个词,但是在译文中被没有找到英文单词scale。这是因为“规模”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充当了个虚词,并无实义。为了避免外国读者的误解,我们大可把此词去掉,而且去掉后的翻译更易懂。汉语的许多固定表达也是如此,喜欢加一些虚词来多样化表达,使表达更生动。正如邵敬敏所指出的:对汉语而言,虚词在运用的广度、 深度、精度、频度方面是任何其他语言都无法比拟的(2019: 1)。
2)原文: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
译文:We must all put the common good of humanity first rather than place one's own interest above the common interest of all.
同樣地,我们发现译者翻译时省译了原文的“理念”一词,因为“理念”在这里也属于“广义虚词”,为降低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成本,因此采用了减译法。减译法并非是译者随意改写的结果,因为减译后的译文不仅满足了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也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不可不谓是译者的“匠心之作”。
4.2紧跟时代,更新自身语料库
3)原文: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有时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也会遇到许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译文:Like the world's great rivers, the Yangtze, the Nile, the Amazon and the Danube — they all surge forward in relentless flow, and nothing can stop their mighty movement, not the current of undertows or hidden shoals or rocks beneath the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