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影片《长津湖》看国产主旋律电影成功密码

2022-08-10刘婷

声屏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长津湖战争

□刘婷

历史战争片在我国电影史上有很多的展现,无论是《红星照耀中国》《集结号》还是《高山下的花环》都是国产主旋律传统红色电影的杰出典范。但是随着电影市场不断拓展以及受众电影诉求逐渐多元化,原有传统红色电影开始出现模式化、固定化、同质化等问题,一味复制原有电影的模式必将导致传统红色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失去吸引力。因此,现今主旋律战争电影在电影叙事上开始转型和重构,力求带给新时期主流电影全新的感官体验。

叙事风格多角度

电影《长津湖》在继承传统红色电影的优良经验之上积极做出调整,以高层宏观叙事、基层微观叙事和他方对抗叙事的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抗美援朝战争,对新时期主流电影叙事策略变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高层对战争决策的宏大叙事。作为一部演绎历史事件的战争片,《长津湖》严格根据历史记载对电影故事进行描述,展现出作品严谨考究的品质,从国家领导人对是否开展战争的决策过程,对长津湖战役进行战略部署的过程到指挥战争的作战全过程进行了全景式演绎。

高层宏观叙事主要描绘的是毛泽东、彭德怀等国家领导人作为指挥决策者的人物形象,他们做出了参战维护国家和平的时代抉择,从细节处刻画出高层指挥决策者面对这场战争的深思熟虑、雄才伟略的伟大领袖能力。片中台词“这场仗我们这一代打了,下一代就不用打了”旨在说明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们浴血奋战赢来的;“国家和民族尊严要在战场上取得”体现出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意义重大;“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表现出高层决策者在艰难处境中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

在影片中尤其是国家领导集体在讨论时毛主席手边满是烟头的烟灰缸,这个细节体现出领导人对这场战争的深思熟虑,“美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威胁我国的安全”等指挥决策的细节描叙,和美军在东北一线轰炸的场景形成对比,展现出我国国家领导集体基于战争时态的前瞻性评估做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不得不打的权衡过程,体现出我国参加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也反映出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的本质。

电影《长津湖》上层叙事线在故事开始交代战争背景和战争指挥过程中出现,以非主线的形式穿插在电影的整体叙事中。上层叙事线整体让位于微观叙事线,体现出新时期国产主旋律电影注重微观视角的新尝试,电影详略得当的叙事方式更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基层对战争执行的微观叙事。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催发“小人物”角度叙事的热潮,细微化叙事在当今文化领域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电影《长津湖》的微观叙事线更注重的是对基层——人民志愿军参与战争的英勇精神和情感展现。和一位位英雄人物共同“浴血奋战”,让观众在观影过程和电影事件之间增强心理联系,增添了电影叙事的柔性和温情。

电影《长津湖》对于人民志愿军英雄形象的书写以伍家三兄弟为主线,大哥为保家卫国在战场牺牲,二哥带着骨灰回家先给父母磕了响头,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一番便接到回部队的命令,父母并未阻止而是默默送孩子出门,小弟偷偷跟着二哥回部队加入战斗。从伍万里展现投石绝技的天赋,加入战争的使命,前往战场和老兵的冲突与磨合,两位精神导师给予教导,再到真实上阵杀敌的历练,伍万里这个普通人物从湖边打水漂的莽撞少年蜕变成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英雄战士。从他的成长视角对英雄人物进行真实细腻的描述,使英雄形象更具有真实感,更能引发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相较于传统历史战争片中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方式,电影《长津湖》除了对主人公英雄形象的多元化刻画外,对于其他英雄人物的塑造也极具其个人特点。毛主席之子毛岸英自愿到一线参战,为了保护珍贵的地图资料不幸牺牲;“打不死的英雄”谈子为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七连超长服役的“雷爹”为了保护战友将带有标识弹的车辆驶向美军部队的过程中被炸得血肉模糊,在生命的尽头痛苦地说出“疼,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利用个人角色的塑造来弘扬集体英雄主义精神,每一位战士都是有血有肉、甘愿为国家奉献自我的英雄。

美方军队的对抗视角叙事。他者叙事指的是从不同于“自我”群体的异质、差异的角度叙事的方式,电影《长津湖》的他者叙事对抗视角对美国部队主要以刻画美军总指挥官麦克阿瑟和“北极熊团”的形象为重点。对抗战争在故事叙述和宏观叙事、微观叙事并行展开,更能构建起受众对这一事件细节和宏观上的全景性认知。首先,通过描述战争开始时美国军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试探行为和他们一战中的行动和二战中的战绩,告诉观众他们轻视这场战争的原因。其次,描述麦克阿瑟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发出“这场战争将会在感恩节前结束”“用最优秀的将领和士兵赢得这场战争”等这样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随意侵害他国国家主权的言论。最后,通过对美方军队“北极熊团”塑造的过程,美军机扫射砾石滩导致我军战士血肉横飞,士兵享用着感恩节大餐内心却只想回国,塑造出美军号称是最强军队血腥残忍、狂妄自大的形象。

在美军对抗视角的叙事线中,对美军一方并未直接使用丑化贬低的方式描述,而是用客观的细节刻画将其展示出来,将敌军的言行举止放在对等的平台进行呈现。无论是对美军军官还是普通士兵的塑造,都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败不在于装备的精良,在对比中强化突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艰难条件下不可战胜的精神,为我军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最终胜利做好铺垫。

宏观场景和微观特写场景设置合理

电影《长津湖》作为建党百年献礼影片的杰出作品,对于电影场景的详略设置上也十分具有代表性。三位优秀导演对电影片段进行指导,对这种题材重大的战争场景利用宏观场景描写和微观场景特写的衔接方式将战争前因后果、战斗场景和细节特写表现得节奏有序,即使是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长观众也不觉得冗余乏味。在前半小时的背景铺垫结束后,便是一个接一个冲击性强的战斗场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战争场景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内容所吸引,当观众注意力被电影故事的高潮部分所吸引时,势必会沉浸在电影塑造的强感染力场景和紧凑的故事片段中,从而使视觉、听觉上的冲击性和情绪感染力达到统一,对故事背后的价值观也产生潜移默化的认同,使作品传达的思想得到有效表达。

电影中宏观场景既有敌军轰炸机摧毁我军火车的场景、敌军飞机扫射砾石滩导致我军战士血肉横飞的场景,也有我军夺取美军坦克反击敌军的坦克战场景,还有野战、巷战、突围战等多种形式。战斗形态密集化展示在我国电影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相对于以前同类型影片普遍存在的创意策划不精确、技术手段不到位、主旨单一性等问题,《长津湖》在人物动作、炮火轰击的场景渲染上独树一帜,实现了历史事件的类型化表述。宏观场景的塑造赋予其战争片的刺激和冲击感,使之成为我国电影史上战争电影艺术功能达到最高水平呈现的代表作。

电影微观特写场景不是把爱国主义当作标语式宣传,而是将正能量具化为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通过这些个人英雄所凝聚的群体精神让观众可以轻易感知到爱国主义这一抽象的精神内涵。从伍万里打水漂石头泛起的涟漪,伍万里捡起张小山的遗物,指导员梅生在战斗结束后找回女儿的照片,伍千里在笔记本上框起牺牲战友的名字,“冰雕连”战士一动不动的战斗姿势等,电影对于细节场景的把握深化了故事的深度,将观众不知不觉引入到战争的真实场景,让人有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增强电影故事的立体感。

电影营销形式多样

众所周知,一部优秀影视作品除了精良的内容之外,电影的营销也成为影响一部电影票房的重要因素。在当下电影事业整体发展低迷的背景下,电影《长津湖》抓住国庆档的特殊时间点,上映前注重热度的打造,上映初期注重口碑对电影票房的影响,上映中后期注重情怀引发观众共鸣的方式,最终成为我国电影市场复苏的领跑者。

紧抓上映特殊时间点。这部电影上映的大时代背景即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此大背景下,电影业涌现了有回顾峥嵘岁月的《1921》《革命者》《红船》等,再现国家在发展中面对艰难险阻奋力向前的光辉历史和现实;还有刻画先锋模范形象的《柳青》《我的父亲焦裕禄》《守岛人》等,通过对优秀中国共产党员英雄形象的刻画演绎了在国家民族发展中做出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多题材、多风格、多类型优秀主旋律电影,其展映不仅是作为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效方式,展示中国共产党引导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历程,也为我国观众提供了珍贵的学党史与看电影相结合的寓教于乐的平台,使影视作品的观看过程成为公众的历史教育课,帮助公众找回集体记忆,更好地用历史鞭策人们建设现代新中国。

电影《长津湖》具体上映时间选在2021年9月30日即国庆节前夕,牢牢把握住观众爱国感情正浓的契机。选在国庆档上映有利于加强与受众之间的黏性,影片上映之初便呈现出“票房增长快,影视评价好”的局面。在坚持主流价值观导向和遵循抗美援朝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观看战争片《长津湖》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影作品更能在情感上和观众形成勾连,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背后是党和国家引导英雄战士的英勇行为,从情感上更加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很容易唤起广大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

营销分阶段推进。电影《长津湖》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故事内容的精良制作,营销策略也成为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电影上映之前注重热度的打造。影片于2021年9月1日官宣定档国庆之后便展开长时间和高频率的物料输出,从9月1日官宣之后便先行发布主题曲《最可爱的人》,通过老歌新唱的方式唤起观众对电影的关注。而后借助各大主流平台的热度投放电影预告片、导演特辑和制作花絮等,将电影中枪林弹雨的精彩战斗片段和气势磅礴的场景构建以及主演的精彩演技片段密集输出,让观众对于电影形成高期待、高关注。最后,电影点映场所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萧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附近,更能体现出电影背后的教育深意,赋予了电影更强的仪式感,加强了民众对仪式化观影的期待和遵从。

二是在电影上映初期注重口碑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展开话题的运营,发起如“那些相册里面的感人故事”“看《长津湖》的泪目瞬间”等话题活动,电影主创导演、编剧和主演等团队也利用自身热度为电影票房摇旗助威,积极在各大平台和网友进行互动,实现多方位的宣传模式,加强了电影获取更广泛的互动热度,建立起了一般受众和电影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外,在微博上也形成了多领域跨界联动,历史、教育、军事、娱乐、情感等多个领域的博主通过带话题发布内容,在全网形成对电影片段、角色、感人台词的热烈讨论,不断发酵电影的正向口碑。而最重要的是观众自发形成的如电影混剪、电影解析、观影体验等二次创作内容大量呈现,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也在此时对电影相关话题进行关联,强化了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口碑并加持电影影响力。

三是电影上映中后期注重情怀引发观众共鸣。电影《长津湖》不断延长在各大影院的放映档期,并最终延长至2021年12月31日从影院下线。该片利用影片放映前期打造的良性口碑,将爱国情感形成“长津湖效应”,引发更多观众参与到电影的观赏活动中。各级学校集体组织师生观影,学生在影院内部敬礼以表对英雄战士的尊敬,线下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吊唁;社交媒体上被电影的彩蛋刷屏;观众分享观影后的心得体会。这些不同形式的表现都是全国人民对战斗英雄的敬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志愿军老兵等主动要求家人带其去观看此电影,电影结束时的落泪、致敬等行为表现出他们对电影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的认同,媒体相关的报道也引发了众多民众的情感共鸣。

结语

电影《长津湖》作为国产主旋律电影的一次成功示范,登上我国电影史上票房榜首当之无愧。内容叙事上,宏观指挥决策者线、微观基层战士战斗线、他者对抗斗争线三条叙事线的有效穿插成为电影表达的重要方式;场景设置上,宏观场景和微观特写场景两种方式将战争全景化呈现给受众;营销方式上,电影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国庆档这个特殊节点上映,又在电影上映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可见整合营销极大推动了电影票房的攀升。对于未来国产主旋律电影,不仅要注重内容叙事和场景的打造,对于“红色电影”的营销方式也要紧跟时代潮流,这样才能发挥出主旋律电影影响人、塑造人的深层作用。

猜你喜欢

长津湖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The Review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至贞碧血沃青松——电影《长津湖》观后
被风吹“偏”的战争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