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邻里空间感知的老年人群绿地活动水平比较研究
——以重庆典型社区为例

2022-08-09郑凌予王华嵩杨淑梅

园林 2022年8期
关键词:卫生状况邻里体力

郑凌予 王华嵩 伍 夏 杨淑梅

(1.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 400067;2.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067;3.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邻里空间感知与绿地活动水平存在关联,揭示邻里空间感知对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老年人群绿地活动水平的影响,可为社区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老年人群健康的日常空间行为规划提供理论参考。研究通过对重庆南岸区典型社区老年人群的调查发现:绿化面积、绿化品质、卫生状况与公共设施评价负向影响绿地活动时间,友好性与卫生状况正向影响绿地活动强度;封闭社区的空间感知评价高于开放社区,但绿地活动水平却较低;开放社区卫生状况与公共设施评价负向影绿地活动时间。结果表明:邻里绿化质量、公共设施和卫生状况可能通过强化感知不活跃度引起老年人群主观回避体力活动行为;社区居住条件与开放性特征决定邻里社会环境变量和物理环境变量的质量,并导致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老年人群绿地活动水平的差异现象;邻里友好性可能作为老年人群绿地活动行为响应的调控因子。

开放社区;封闭社区;老年人群;空间感知;绿地活动水平

体力活动缺乏是引发老年人群慢性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鼓励老年人群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对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并促进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体力活动包括工作性、家务性、游戏性、交通性和休闲性活动5大类型[2],其中休闲性体力活动作为闲暇时间内的活动类型对于老年人群的一般健康状况影响较大而受到重点关注[3]。“邻里(Neighbourhood)”是城市居民最重要的日常生活场所,包括物理性环境单元和社会性功能单元,相比较“社区(Community)”,国内研究中居住小区更符合邻里概念[4]。邻里绿色空间作为邻里尺度的广义绿地,因提供合适的场所和功能成为老年人群户外体力活动行为高度依赖的公共空间,并被认为能鼓励、调节和减缓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体力活动减少的趋势[5],然而,邻里综合环境、绿色空间与户外体力活动行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却十分复杂。

“感知”是人类对周围环境及其变化的综合主观感受和心理判断,是个体时空行为决策的心理基础和决定因素[6]。空间感知是邻里环境与户外体力活动行为相互关系的核心要素和根本前提。研究发现,客观环境变量与体力活动行为显著相关,居民体力活动行为模式既受到邻里物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也受到邻里社会环境和个人环境的调节和制约[5],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十分复杂。相比较客观地理空间特征,城市绿地主观感知属性对于研究居民户外活动行为特征更具重要的实证价值,然而存在自我报告的感知环境变量可能因测定不准确而与活动行为关联性不高的问题[7]。伴随着调查方法的创新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更替,大量文献证实,主观感知评价作为邻里环境对体力活动行为的中介作用,相比较于客观环境特征,客观空间评价与主观感知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预测微观尺度的活动行为并维护身体健康更具实践意义[8-11]。

重庆作为我国典型山地城市,其中心城区地处长江和嘉陵江沿岸,地理空间与社会环境复杂,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21世纪初由于新建住宅开发,大量封闭社区因道路缺乏连接降低了居民步行可达性而导致活动边界缩小,造成公共空间供需矛盾与老年人群活动空间受限等社会问题。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深入了解老年人群日常空间行为特征并优化社区公共空间布局势在必行。基于此,本研究对重庆市南岸区典型居住社区的老年人群开展“邻里空间感知与绿地活动水平”调查,揭示邻里空间感知对社区老年人群绿地活动行为的影响与相互关系,为科学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群主观体验与行为需求,促进城市社区生活圈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提升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数据来源

重庆市主城区中心城区包括南岸区、渝中区和江北区,研究区位于南岸区四公里至二塘片区,片区内单位公房小区、商品房小区、老旧社区和还建房等多种类型的居住小区共存,邻里环境分化严重,老龄化现象明显,具有研究的典型性。结合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作为调研社区。根据是否设置门卫、主要出入口是否直接向街道开放[11-12]的特征,将调研社区分为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开放社区包括长橡小区和四公里小区,建设年代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属于典型老旧小区;封闭社区为21世纪初的新建住宅小区,包括学府苑、回龙湾小区和江南枫庭(图1)。

图1 研究社区区位关系图Fig. 1 Location relationship map of the research community

对调研社区内具有一定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无过敏史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邻里空间感知与绿地活动水平”结构化访谈式问卷调查。为确保研究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基于对国内外文献中邻里空间感知变量指标专题聚类,在调研社区开展社区绿地感知评价调查,收集社区老年人群三方面信息:(1)社区绿地总体感受以及对场地特定信息的体验价值;(2)对绿地作用和绿地管理的看法和意见;(3)对绿地功能、绿地使用和重要性的了解。信息整理识别出居民最常用的描述词(给定的词语或表达来自于感知变量指标聚类)和认为社区绿地最有价值的空间体验测度变量,初步获得8个描述性感知测度项。调查时间选择在景观效果最佳且外界影响因素最小的6月进行。为避免天气和温度对个人主观感受的影响,调研过程均选择在阴天开展。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邻里空间感知评价、绿地活动时间和绿地活动强度,共计回收问卷292份,筛选出完整样本261份,其中男性120份、女性141份。社区基本信息通过实地调研和房地产中介网站获取(表1),调研过程使用相机(CanonEOS600D)实景拍摄(图2)。

图2 调研社区实景图Fig. 2 Reality images of the research communities

表1 调研社区信息表Tab. 1 Information table of research community

2 研究方法

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邻里环境感知对老年人绿地活动水平的影响,确定绿地活动时间与绿地活动强度作为因变量,邻里空间感知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个人社会属性为控制变量。其中,绿地活动时间参考世卫组织于2010年发布的《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倡议》,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平均每周开展至少75 min中到高强度身体活动,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则应达到每周150 min中到高强度身体活动。本研究参照该标准并结合我国老年人群活动特点,将社区绿地活动水平分类为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确定平均每周75 min活动量为临界值,并对绿地活动时间进行变量赋值。绿地活动强度参考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13]的定义,即快速行走、有氧运动与舞蹈等活动为中至高强度休闲类体力活动,散步、聊天或静坐类活动为低强度休闲类体力活动。按照活动类型对应的强度等级对绿地活动类型变量赋值。邻里空间感知评价以社区边界为感知邻里范围,评分等级参考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体系,即非常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运用Excel和SPSS20.0软件对老年人邻里空间感知评价和绿地活动水平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居民属性特征和邻里空间感知差异

调研获得261份有效数据(表2),其中封闭社区159份,开放社区102份。总体样本中男性和女性数量占比较为均衡,年龄为61~70岁的老年人占大多数。邻里空间感知评价与绿地活动水平均值比较发现(表3),空间感知评价与绿地活动水平存在社区类别的组间差异,其中,封闭社区老年人的友好性、安全性、绿化面积、绿化品质、卫生状况和公共设施评价均值显著高于开放社区(P<0.05),但封闭社区的绿地活动时间和绿地活动强度均值低于开放社区,说明封闭社区的空间感知评价较高,但老年人绿地活动水平较低。

表2 研究社区老年人社会属性特征统计Tab. 2 Statistics of social 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ies

表3 社区老年人空间感知评价与绿地活动水平均值比较Tab. 3 Mean comparison of spatial perception evaluation and green space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3.2 空间感知评价对绿地活动水平的影响

社区老年人绿地活动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表4),模型1的拟合度R2显著大于模型2,绿化面积、绿化品质、卫生状况、公共设施和友好性对绿地活动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绿化面积、绿化品质、卫生状况和公共设施对绿地活动时间有负向影响,友好性和卫生状况评价对绿地活动强度有正向影响。结果说明邻里空间感知评价对绿地活动时间的影响效应大于绿地活动强度,提高社区绿化面积和绿化品质,改善卫生状况和公共设施会减少老年人的绿地活动时间,但改善邻里关系和卫生状况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绿地活动强度。

表4 社区老年人绿地活动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Tab. 4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n the green space activity level of community elderly green space

3.3 两种类型社区空间感知评价对绿地活动水平的影响

两种类型社区绿地活动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5)显示:模型3中绿化面积、绿化品质、卫生状况和公共设施评价负向影响绿地活动时间;模型5中卫生状况和公共设施评价负向影响绿地活动时间;模型4的空间感知评价对绿地活动时间无影响,说明空间感知评价对两种类型社区老年人的绿地活动时间存在影响差异的现象,提高社区绿色空间的质量,改善卫生状况或增加公共设施反而减少老年人的绿地活动时间。

表5 两种类型社区绿地活动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Tab. 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of green space activity time in two types of community

两种类型社区绿地活动强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6)显示:模型6、模型7和模型8的友好性评价对绿地活动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模型6和模型7中归属感和安全性评价对绿地活动强度产生负向影响(P<0.05);模型8中仅友好性评价影响绿地活动强度,说明空间感知评价对封闭社区老年人绿地活动强度的影响效应大于开放社区,提升邻里友好性能提高老年人的绿地活动强度而不与社区类型有关。对于封闭社区而言,改善卫生状况可显著提高老年人绿地活动强度,归属感增加反而降低老年人绿地活动强度。

表6 两种类型社区绿地活动强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Tab. 6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of the intensity of green space activities in two types of community

4 讨论

4.1 邻里空间感知对社区老年人群绿地活动水平的影响

体力活动缺乏是当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体力活动的频度、时间、强度、形式和总量严重影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一般健康状况。研究证实,每周至少150min中度至剧烈程度的户外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认知损伤以及死亡的风险[14]。根据世卫组织倡议的最低活动标准,老年人每周应至少开展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体力活动,或每周至少开展75 min高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1],说明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作为体力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互补达到预设的活动水平。体力活动水平通过代谢当量即代谢当量水平值与活动频率和活动时间的乘积表示[15],由于活动时间是活动水平代谢当量的量化指标,而活动强度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需通过时间累计进行测度,老年人活动强度通过回答活动类型并进行赋值,尚未结合时间计算累计活动量,导致研究结果存在活动时间比活动强度受到邻里空间感知影响更显著的现象。

体力活动实际上是环境行为问题,社会生态理论强调体力活动行为受个体内层次、人际层次、组织层次、邻里层次和政策层次的多层次宏观动态表达的影响[16-17]。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大量研究将邻里环境分类为邻里物理环境、邻里社会环境和邻里个人环境[18-19],体力活动行为模式既受到邻里物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也受到邻里社会环境和个人环境的调节和制约[5],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十分复杂。然而,邻里环境并不是直接作用于个人行为,而是通过空间感知的中间作用将环境与刺激反应、行为选择和行为模式联系起来,形成以感知、偏好、态度和认知为基础的行为决策过程。在行为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通常不是物质环境客观的存在,而是感知记忆如心理映像起决定作用[6],因此,相比较客观特征,邻里空间感知质量和可访问性对体力活动行为模式的构建更具重要的价值[19]。

研究结果显示,邻里绿色空间感知评价中绿化面积和绿化品质负向影响老年人绿地活动时间,这与社区更大绿化面积可能更好阻止体力活动减少的趋势[5]这一研究结果不一致,探究其原因发现,老年人在绿化水平较高的邻里环境进行体力活动,可能形成因感知较高的不活跃度而主观回避体力活动的行为倾向[20],丰富的公共设施、整洁的卫生状况与较少的活动人群可能强化这一感知不活跃度而减少老年人活动行为。另一方面,环境刺激通过空间感知、情感反应、审美偏好评价(态度)和认知评价进行整合后作出行为反应,其中,审美偏好能主观描述和量化评价感知到的空间,并作为后续行为反应的重要前提,结合前期研究发现,人类偏好一定数值区间的绿视率[21-23],在风景区或城市公园等绿化程度较高的绿地,极可能因绿视率过高反而降低空间满意度继而减少活动行为[24],因此,邻里绿色空间感知质量较高并不是促进体力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25-26]。户外体力活动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邻里绿色空间和体力活动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的协同作用受邻里社会环境(安全性、社会关系、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等)的调节[27],协同效应与空间感知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制约关系[20],因此,由于邻里社会环境的调节作用,改善邻里关系可能因社交行为的增加而有利于强化邻里绿色空间对老年人体力活动的作用,并提高绿地活动水平[28]。

4.2 封闭社区和开放社区老年人群绿地活动水平的差异现象

国外研究发现,相比较中高收入社区居民而言,低收入社区居民普遍重视绿色空间对社区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意义,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管理,有着更强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国内研究认为,低收入社区居民的活动行为主要受成本作用(时间和金钱)制约,更依赖社区公共绿地进行活动[15],中高收入社区居民活动行为主要受机会作用制约,更关注社区物理环境的影响,社区社会环境对其活动行为的影响较低。实地考察发现,开放社区属于典型老旧社区,封闭社区普遍为21世纪新建住宅小区,住房性质决定了开放社区居民多为中低收入社会群体,社区内管理粗放,出入口完全对外开放,与社区外的物质和信息互动交流频繁,开放社区老年人由于更容易在社区内开展社交活动促使户外体力活动水平较高。与此相反的是,由于存在明确社区边界、物理隔离和机会作用制约,封闭社区虽然邻里物理环境质量较高,但老年人可能因关注物理环境质量忽视社会环境氛围,社区内外物质和信息互动少,邻里感知不活跃度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社交行为和户外体力活动水平。研究结果中,卫生状况负向影响开放社区老年人的绿地活动时间,却正向影响封闭社区的绿地活动强度,这一结果强化了开放社区老年人的绿地活动水平受邻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于物理环境,封闭社区老年人的绿地活动水平受物理环境的影响大于社会环境这一结论。另一方面,邻里友好性正向影响老年人绿地活动强度而不与社区类型有关,这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即邻里友好性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调节因子,参与邻里物理环境变量与其他社会环境变量对老年人群户外体力活动行为影响的调控。基于结论证实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老年人群活动水平的差异不仅局限于社区综合环境和居住条件影响差异,还与社区不同层次的空间感知、感知变量调节及其行为响应密切相关。

5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老年人进行邻里空间感知与绿地活动水平调查,揭示老年人群绿地活动行为与邻里空间感知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社区的绿化质量、公共设施和卫生状况可能通过强化感知邻里不活跃度引起老年人群主观回避体力活动行为,社区的居住条件与开放性特征决定邻里社会环境变量和物理环境变量的质量,并引起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老年人群的绿地活动水平的差异现象。实证分析为科学了解老年人群的主观体验与行为需求、提升新形势下社区居民参与规划的能力、营造健康社区生活圈提供规划策略。研究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拓展社区范围,深入开展基于老年人群户外体力活动响应的社区空间感知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卫生状况邻里体力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襄阳市2019—2020年消毒餐具卫生状况分析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上海市宝山区足浴场所修脚工具等卫生状况调查
2015年大连市达沃斯年会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人类的收留
加油!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
水下作战用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