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针刺辅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疗效观察
2022-08-09李芳芳董培培
李芳芳,董培培
(河南省郏县妇幼保健院成人康复科,河南 郏县 46710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有研究显示,频繁发生PCIV可对患者肢体、语言功能造成一定损伤,甚至导致脑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PCIV属中医“眩冒”“眩晕”范畴,多由脾虚化源不足,致气血俱虚;房劳思虑太过,致精血共伐引发,故治疗应以补肾填精、益气活血为基本原则[3]。本研究用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肾精不足型PCIV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6例,均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PCIV肾精不足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56.62±4.34)岁;血压正常5例,单纯高血压2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18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4~70岁,平均(55.89±4.22)岁;血压正常5例,单纯高血压2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1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4]中PCIV诊断标准。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后循环血液流速改变,存在发作性视物旋转、浮沉、摇晃感,至少伴有1种PCIV症状:如听力下降、复视、平衡障碍、肢体麻木等。②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肾精不足辨证标准。眩晕、腰膝酸软、少寐多梦、精神萎靡、耳鸣、舌质红、脉弦数;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由耳源性眩晕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过敏体质,晕针或需针刺部位存在外伤感染,严重意识障碍。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12mg,口服,日3次;阿司匹林(华东医药博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2718)75mg,口服,日1次;持续治疗14天。
观察组加用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药用熟地50g,山茱萸20g,麦冬15g,石斛20g,五味子10g,远志20g,石菖蒲20g,怀牛膝30g,银杏叶30g,生山楂30g,白芍20g,菊花20g,天麻20g,地龙20g。水饮上泛者加泽泻30g,生白术30g;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30g,钩藤15g。加水浓煎,取药汁300mL,每日2次,早晚分服。针刺取四神聪、百会、风池、头维、肾俞、太溪、悬钟,在穴位处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针具(华佗牌,0.35mm×40mm)进行针刺,四神聪、百会、双侧头维穴位平刺0.5~0.8寸,风池穴位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入0.8~1.2寸,肾俞穴位斜刺0.5~0.8寸,太溪、悬钟穴位直刺0.5~0.8寸,留针30min,日1次;持续治疗14天。
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评分,包括眩晕、头身困重、视物旋转等,评分标准:无症状(0分)、轻微症状(1分)、中度症状(2分)、重度症状(3分)。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后两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液流速。
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毛细管法经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显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完全消失,颅多普勒检查显示后循环血液流速正常。有效:眩晕发作频率减少60%以上,其他伴随症状明显改善,颅多普勒检查显示后循环血液流速基本正常。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时间 组别 例 眩晕 头身困重 视物旋转治疗前 观察组 43 2.53±0.39 2.37±0.41 2.40±0.33对照组 43 2.60±0.40 2.42±0.38 2.35±0.37 t 0.821 0.587 0.661 P 0.414 0.559 0.510治疗后 观察组 43 0.65±0.18 0.72±0.21 0.49±0.13对照组 43 1.59±0.43 1.63±0.51 0.98±0.36 t 13.223 10.819 8.395 P<0.001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cm/s,±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cm/s,±s)
时间 组别 例 LVA RVA BA治疗前 观察组 43 33.79±4.21 30.45±4.13 35.26±4.61对照组 43 34.16±4.35 31.22±4.21 35.79±4.49 t 0.401 0.856 0.540 P 0.690 0.394 0.591治疗后 观察组 43 39.93±5.11 38.98±4.96 45.26±5.36对照组 43 37.12±4.67 35.24±4.55 39.17±4.70 t 2.662 3.644 5.602 P 0.009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mpa/s,±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mpa/s,±s)
时间 组别 例 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治疗前 观察组 43 4.68±0.42 1.89±0.33对照组 43 4.72±0.37 1.95±0.29 t 0.469 0.896 P 0.641 0.373治疗后 观察组 43 3.45±0.26 1.37±0.16对照组 43 4.13±0.30 1.66±0.21 t 11.232 7.203 P<0.001 <0.001
6 讨 论
PCIV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多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共济失调等,若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中风、偏瘫等危急症状,甚至导致死亡[6]。西医药物治疗虽可快速纠正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极易引发毒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
《内经》载“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而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指出其病因多为“虚”所致。中医认为,其虚约有三端:一曰肾精亏虚,二曰上气不足,三曰血虚,而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精能生血,血亦可荣精。故本研究选取地黄饮子加减方,以填肾补精、益气活血。地黄饮子加减方中以熟地、山茱萸为君药,可壮肾水、济心火,大力滋补肾精;以麦冬、五味子、石斛为臣药,达敛阳滋阴之效;佐以远志、石菖蒲,行交通心肾、化痰开窍等功;以银杏叶、生山楂、白芍、菊花、天麻、地龙共为使药,其中银杏叶、生山楂可清血中浊气;白芍、菊花柔肝清肝;天麻、地龙息风通经。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滋阴、通经活血之功。针刺选取四神聪穴位于巅顶,属经外奇穴,具有通督补髓、开窍醒脑之功;百会穴为督脉、手足三阳之会,可充盈脑窍而止目眩;风池穴、头维穴为足少阳、阳维相交会穴,以针刺之可醒脑止晕、清利头目;肾俞穴为肾的背俞穴,施以慢捻转补法可缓腰膝酸软等症;太溪穴为肾经原穴,可合骨生髓;悬钟属足少阳胆经,针刺该穴可壮精髓、补肾气。诸穴合用,共收充盈精髓而止晕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饮子加减方中熟地、山茱萸所含有效成分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针刺四神聪等穴可加速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缓解晕眩等症状[7]。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眩晕、头身困重、视物旋转等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LVA、RVA、BA均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综上可知,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肾精不足型PCIV临床疗效较好,可增加后循环血液流速,降低其血液黏稠度,改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