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不同鼻腔消毒对鼻窦术后患者鼻中隔真菌感染的影响
2022-08-08王逆群
王逆群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西景德镇 333000)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是指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的炎性反应,累及的鼻窦可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鼻窦炎的发病原因多为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流涕、嗅觉障碍、鼻腔出血及头痛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诸多并发症,改变患者视力,甚至可引起严重的感染,威胁患者健康与安全[1-2]。鼻窦手术是以清除、改善和重建鼻腔、恢复鼻窦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窦外科手术。鼻腔消毒是进行鼻内镜手术前较为重要的环节,可对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不同鼻腔消毒对鼻窦手术患者术后鼻中隔真菌感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鼻窦手术的7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8例。对照组女122例,男236例;年龄21~67岁,平均(45.17±19.94)岁;体质量50~82 kg,平均(63.24±12.47)kg;病程1~13年,平均(6.40±3.44)年。试验组女119例,男239例;年龄22~67岁,平均(45.14±18.24)岁;体质量49~82 kg,平均(63.00±11.97)kg;病程1~12年,平均(6.33±3.5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鼻窦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具备鼻窦手术指征;无鼻部其他手术史;下鼻甲肥大但无骨性增生;接受半年以上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排除标准:全身性疾病;萎缩性鼻炎;脑部疾病或精神异常;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术前采用0.9%氯化钠溶射液行鼻腔消毒:患者取坐位或直立位,将头部稍向前倾斜15°,以0.9%氯化钠溶液为冲洗液,将鼻腔冲洗器(杭州飞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 FY615U)的橄榄头插入患者前鼻孔内,将鼻腔冲洗器的另一端置入冲洗液中,指导患者张开嘴巴,随后挤压球囊,使冲洗液从患者口腔或另一侧鼻孔自然流出;冲洗过程中,要求患者勿做吞咽动作或用力擤鼻;单侧鼻腔冲洗液的使用量为100 ml。
试验组术前采用地塞米松+萘甲唑啉+0.9%氯化钠溶液行鼻腔消毒:患者取坐位或直立位,将头部及上半身保持前倾,与地面呈30°角;将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0723,规格 1 ml︰5 mg)5 mg、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辽宁新高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666,规格 0.1%)2 ml融入0.9%氯化钠溶液200 ml中,作为冲洗液,并将冲洗液温度保持在32~34 ℃;将鼻腔冲洗器的橄榄头塞入患者鼻孔内,指导其将头部微向后倾,使冲洗液自其口腔或另一侧鼻孔自然流出,在此过程中,患者头部稍微向前倾,保持张口即可,两侧鼻孔交替进行冲洗;冲洗过程中,要求患者勿做吞咽动作、勿用鼻吸气,以免引起误吸、呛咳或中耳感染;冲洗时,压力不可过大,用拇指迅速捏住患者鼻翼两侧,捏挤的力度应由小到大,至最适宜,可根据患者感受缓慢调节;冲洗完毕后,指导患者将头部向前倾45°,以便排出鼻腔内的残液;单侧鼻腔冲洗液的使用量为100 ml。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鼻中隔真菌感染发生率;进行鼻腔消毒前后,分别使用咽拭子采集两组鼻腔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依据培养结果评估其是否发生真菌感染。(2)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包括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阻力与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其中鼻阻力采用鼻阻力检测仪(ATMOS Medizintechnik.,型号 Diagnostic Cube)进行测定,NCV采用声反射鼻测量计(GM Instruments Ltd.型号 A1)进行测定。(3)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头痛、鼻腔感染、鼻腔出血、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鼻中隔真菌感染
试验组术后鼻中隔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鼻中隔真菌感染发生率比较[例(%)]
2.2 通气功能
术前,两组NMCA、鼻阻力及N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NMCA及NCV均大于术前,鼻阻力均小于术前,且试验组NMCA及NCV均大于对照组,鼻阻力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NMCA、鼻阻力及NCV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鼻腔消毒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对手术的实施、术后患者通气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均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鼻腔及鼻窦疾病的治疗中[5-7]。0.9%氯化钠溶液是临床常用的鼻腔消毒冲洗液,具有经济易获得等优点,患者使用后耐受性较好,可清除患者局部分泌物,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其术腔上皮化,促进其鼻黏膜恢复,但局部抗炎效果不够理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
采用地塞米松、萘甲唑啉与0.9%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为鼻腔消毒冲洗液,其中,萘甲唑啉是一种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收缩血管的药理活性,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局部应用于鼻腔,可缓解鼻黏膜肿胀和充血的程度,减轻流涕、鼻塞症状,从而为手术操作奠定较好的基础;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类激素,可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起到降低血管通透性、收缩血管、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从而增强细胞基质的抵抗力,有效阻止溶酶体酶和炎症中介物质的合成与释放,达到减轻和预防组织炎症反应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鼻中隔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NMCA及NCV均大于对照组,鼻阻力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鼻窦手术患者行术前采用地塞米松+萘甲唑啉+0.9%氯化钠溶液行鼻腔消毒可减少术后鼻中隔真菌感染的发生,控制术后并发症,且有利于通气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鼻腔消毒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促进纤毛摆动,改善纤毛生理功能,增强鼻腔鼻窦黏液纤毛的传输功能,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无菌的等渗溶液,是临床常用的鼻腔清洗液,其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根除病因。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作用;萘甲唑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苯甲唑啉,可激活血管α1受体的功能,引起血管收缩,减少炎症引起的充血和水肿。在氯化钠注射液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苯甲唑啉进行鼻腔冲洗可有效减轻鼻黏膜炎性反应,降低细菌、真菌对鼻黏膜的刺激,进而降低患者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加快其术腔黏膜功能及通气功能的恢复[9-10]。
综上所述,对鼻窦手术患者行术前采用地塞米松+萘甲唑啉+0.9%氯化钠溶液行鼻腔消毒可降低其术后鼻中隔真菌感染发生率,控制术后并发症,且有利于通气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