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促进模式联合心智觉知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8-08陈志雄占梦琪乐嘉敏

广西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智量表糖尿病

黄 琼 陈志雄 占梦琪 乐嘉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 眼科,2 老年病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及致盲性眼病,可对患者视力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状态与精神健康,已被列入心身疾病范畴[1]。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加强疾病管理是延缓病情,提高患者视力,维持患者正常生活的关键。但调查显示,DR患者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且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影响治疗与疾病的管理效果,不利于预后[2]。因此,对DR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尤为必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心智觉知(又被称为正念)起源于佛教心理学,古典心智觉知的含义为觉知、注意及记住,该理念被西方心理治疗界采用后,在原有含义中融入了不评价、接纳等理念,通过实施有效的心智觉知训练,能协助患者缓解抑郁、焦虑,促使患者重拾信心,积极地面对自身疾病与康复治疗[3]。健康促进模式充分发挥了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感受到行为改变的益处,从而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维持及增加个体幸福感,促进个体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健康促进模式联合心智觉知护理对DR患者的干预效果,为DR患者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DR[4];(2)年龄≥18岁,性别不限;(3)精神状态正常,无认知、视听及沟通障碍;(4)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除糖尿病外,其他疾病所致的视网膜病变;(2)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存在心肺疾病、严重脑血管病变者;(3)合并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其他疾病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32~68(53.17±4.02)岁;糖尿病病程6~18(12.53±4.17)年;DR病程7~16(11.26±2.32)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34~69(54.03±5.11)岁;糖尿病病程8~22(13.14±3.98)年;DR病程6~18(12.04±2.18)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常规干预,包括发放健康手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等,出院时常规开展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于住院治疗期间,接受常规干预、健康促进模式联合心智觉知护理。组建由主治医师(负责疾病的诊断、评估及治疗)、心理医师(负责患者心理干预工作)、专科护士(负责收集患者所有资料,对问题进行总结反馈,促进各个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组成的DR护理团队,由专科护士担任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健康促进模式及心智觉知护理相关内容系统性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内涵,熟悉并掌握DR的护理流程与技巧,具体干预方案如下。(1)以健康促进模式为导向的健康宣教。① 健康促进:患者入院后,首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耐心、热情地进行自我介绍及住院环境的介绍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疾病认知度、理解能力选择适当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如播放多媒体视频、健康知识音频、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纠正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强化认知因素,实施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际采取的健康促进行为。② 健康教育:入院当日向患者介绍DR的疾病特点、病因、危险因素、诊疗方案等,告知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注意事项、用药不良反应与相应处理措施。③ 创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症状、个人喜好、生活习惯、诊治情况及随访情况。④ 院外管理:加强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及上门随访,督促患者的遵医行为,严格实施自我生活行为管理,必要时到院复诊,每次随访时间为10~15 min,每周随访1~2次。(2)心智觉知护理。入院当天发放心智觉知护理指导手册,进行心智觉知护理理论和方法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该心理干预的模式。实施心智觉知护理时,保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① 觉知呼吸训练:于安静的房间中开展练习,协助患者平躺于床上,自然放松全身,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15 min/次,1次/d;② 觉知躯体训练:引导患者在平静状态下感受机体各个部位,观察患者感知机体(特别是眼部)时的面部表情,若患者出现不良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鼓励其以客观、平静的心态感受当下、接受当下、活在当下,平衡心态,15 min/次,1次/d;③ 静坐冥想:指导患者静坐,播放舒缓轻柔音乐,欣赏一幅大海的图画,通过语言引导的形式让患者设想自己身处海边,感受海风吹拂脸庞,远处有海鸥在鸣叫,时长为10 min,1次/d。两组均干预12周。

1.3 观察指标 (1)心智觉知评分。入院时及干预12周后采用心智觉知量表[5]对患者进行心智觉知评分,量表评分范围为15~9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心智觉知度越高。(2)自我管理能力。入院时及干预12周后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6]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范围为0~77分,分值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遵医行为。记录两组入院时及干预12周后遵医用药、合理饮食、适宜运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智觉知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智觉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智觉知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的心智觉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智觉知评分的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CA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CA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的SDS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量表评分的比较(x±s,分)

2.3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遵医用药、合理饮食、适宜运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用药、合理饮食、适宜运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比例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的比较[n(%)]

组别n自我监测干预前干预后χ2值P值定期复查干预前干预后χ2值P值观察组5124(47.06)49(96.08)30.113<0.00130(58.82)47(92.16)15.313<0.001对照组5125(49.02)36(70.59)4.9350.02628(54.90)37(72.55)3.4350.064 χ2值0.03911.9290.1606.746P值0.8430.0010.6890.009

3 讨 论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多,DR发病率也随之呈明显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成为继白内障后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应引起临床广泛重视[7]。目前,DR尚无法治愈,但经积极、合理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延缓视力损害,改善患者视功能。但调查显示,多数DR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较差,且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分析原因可能为缺乏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这将影响DR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状态,不利于疾病转归[8]。

本研究对DR患者进行健康促进模式联合心智觉知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智觉知评分、SDSCA量表评分及遵医行为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上述护理模式应用于DR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

健康教育是加深患者对DR相关知识了解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的关键,但传统被动灌输、说教式的健康教育难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甚微。健康促进模式是以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心理学及整体护理观为基础,融合护理学与行为科学,形成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通过与患者共同分析疾病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明确健康目标等环节,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进而促进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目前在多种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中均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9]。娄程程等[10]的研究也已证实,健康促进模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此外,关注DR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干预,对于加强患者健康信念、提高遵医行为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1]。

心智觉知作为佛教禅修中修炼心性的主要方法,要求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外部刺激与内部刺激的体验上,是一种此时此刻的、有意识的、不批判的集中注意力的特殊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应激对机体的不良效应,并促使患者转变自身对于应激的消极态度,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消极事件[12]。李涵冰等[13]指出,心智觉知训练有利于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强亚红等[14]也指出,心智觉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自我形象状况,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针对DR患者,开展以健康促进模式为导向的健康宣教及心智觉知护理,实现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相互促进,有利于帮助患者全面、正确地认识疾病,同时提高患者的心智觉知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故可增强患者对DR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遵医行为,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15]。

综上所述,采用健康促进模式联合心智觉知护理对DR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智觉知度,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智量表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心智表达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