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铸造三秦医疗新品牌

2022-08-08曹凯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4期
关键词:附院院区医学院

文/本刊记者 曹凯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持续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坚定“夯基础、上规模、强内涵、创名院”发展战略,蓄积长远发展动能。

经过数月的准备,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称“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沣东院区建设项目启动仪式于2022年6月30日上午在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正式举办。

当天的启动仪式虽然简单,却是该院院长闫红林和管理层谋划数年的大事最终落停。今年上半年四五月间,他带队在上海抗疫前线支援之时,也一直在遥控指挥新院区建设筹备工作。

作为一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西安医学院一附院位于西安市东西向中轴线上的主院区,承担着医疗、急救、防疫、教学、科研等多重功能,占地面积仅22亩地。随着医院实际开放床位逐渐接近千张,门急诊量逐渐靠向百万规模,院内几乎没有能够见缝插针腾挪的空间,整体服务环境有待改善提升。

2020年上半年,闫红林回到自己工作30余年的医院,正式出任西安医学院一附院院长,就已经开始谋划医院转向“一院多区”格局发展。

突破医院发展瓶颈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前身是一家军队系统的职工医院,2004年移交地方,成为西安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经过10多年发展,医院在2016年正式晋升“三甲”,也是整个西安市城西地区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这也意味着医院在三级医院林立的西安牢牢站稳自己的脚跟,迈向新的发展平台。而且,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区域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医院也已经成功跻身于西北地区20强的行列之中,在整个西北地区也逐渐打出自己的品牌。

“过去数十年,我们医院在22亩地上盖起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医疗科技综合楼,院内几乎没剩下多少空地。院区土地狭小,床位日渐紧张,正在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推动医院长远发展,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往外搬迁,改善患者服务环境。”一毕业,闫红林就进入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工作,在医院工作30多年,也曾担任过医院副院长,一直都清楚医院发展受制于空间瓶颈。

2020上半年出任医院院长之时,正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之际,闫红林带领全院职工,强化自身新冠肺炎疫情重症救治能力,并始终靠前指挥、投身支援抗疫一线。

特别是在2021年底,在西安地区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医院派出近3000人次医护,承担起近百万份核酸采集任务。2022年三四月,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弹,闫红林亲自带队,与全院100多名医护奔赴上海,为打赢大上海防疫保卫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积极响应疫情防控的同时,闫红林和全体管理层也锚定医院发展的关键,全力推进医疗科技综合楼建设,同时投入很大精力谋划沣东院区的建设。

在同级同类医院过去一二十年间纷纷进行规模扩张时,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没有去盲目扩张。反而,医院还积极通过医联体建设,反哺二级医院和周边社区发展,探索优质资源在城西区域的下沉,助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不过,随着医院服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医院发展空间瓶颈日渐突出,“一院多区”发展格局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且,作为人口快速聚集的城市新区,沣东新城需要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以缓解当地患者看病难。

闫红林上任之年,也恰逢“十四五”规划年,他领衔管理层为医院下一阶段发展提出新的愿景,秉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基本思路,坚定“夯基础、上规模、强内涵、创名院”发展战略。同时,医院还将继续夯实“业务基础、人才基础、服务基础、文化基础、信息化基础、规划基础”,营造“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良好局面,蓄积长远发展动能。

闫红林特别强调,医院当前要以新院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医院服务环境,最终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学科建设持续发力

作为西北地区中心城市,西安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密集,更有一批国内知名的大型教学医院。闫红林也指出,医院还要跟西安本地同行共同进步,持续追赶,尤其是在学科建设和服务能力上。

“我上任以后就提出了‘外科振兴’计划。”闫红林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维持医院学科建设整体向前的同时,全力支持外科发展,鼓励开展三四级手术和日间手术,寻求更大的突破。

过去两年多,在人才引进上,医院对外科进行倾斜。“引进来医院的专家,在医疗用房、设备配置、团队搭建、后期进修学习上,都要优先照顾”。

为了振兴外科建设,闫红林在部分重点突破打造“院中院”,即脑科医院、胸科医院、消化病院。这三个“院中院”,不仅有专属场地和专门信息化支撑,也有设备和服务流程整合,也实现了关联学科和人才的整合。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土门院区新建的医疗科技楼即将投入使用,智慧化的楼宇设计,高标准建设的楼顶停机坪,冲顶电梯都会投入应用。闫红林指出,这三大“院中院”也将会搬到新楼中,医疗环境和设备设施都将大大提升。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团队

“院中院”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科室”,也并非部分医院以器官系统、病种命名来整合亚专科的“中心”。闫红林突出强调,医院充分向“院中院”放权,鼓励其内部挖潜。“院中院”负责人在临床上遇到相关难题,都可在“院中院”内部解决,无须事无巨细都向上请示汇报。同时,在经济管理和绩效分配上,“院中院”也有较大的自主权,绩效分配方案经由总院财务部门核算后即可在其内部执行。

“这样的设计,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激发相关科室的活力,从而带动医院整体运营效能提升。”闫红林强调。正是由于医院的倾斜扶持,全院外科系统手术量过去两年大幅成长。“2021年,医院四级手术增长率达到了58%。这个数字在业界来说是非常高的,主要来自脑科、胸科、脊柱等专科方向的一些高难度服务项目。”

“外科系统专家全靠自身培养非常难”,医院积极引进人才,希望在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医院还强化外部借力,跟王辰院士团队、李兆申院士团队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刘卫平教授团队。

同时,医院也定期邀请一线城市专家到本地出诊和手术,服务医院患者的同时,也带教医院团队。“专家往返差旅、诊疗费用主要由医院支付,不增加患者负担,患者正常缴费即可”。

而且,医院还在2020年12月底成立经济运营管理科,由其承担科室绩效核算工作,将绩效考核管理与医院发展目标、科室运营管理目标结合,支撑医院、学科的精细化管理转型。

患者服务循环优化

作为西安市城西区第一家三甲综合医院,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在整个区域的医疗救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疫情防控中,一直都发挥着龙头作用。当下,医院正在通过医联体建设,加速优质医疗下沉,深入社区服务患者。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当前,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在周边地区,建立了沣东新城和莲湖区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托管了沣东新城纺织医院和莲湖区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形成“一院两区九卫”的服务格局。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跟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共建社区。“医院统一按照硕士以上学历标准来招聘医生,全部纳入医院员工序列管理,再由医院派遣医生到社区出诊。这样就大大缓解了社区招聘难留人难的问题,保证社区服务队伍的稳定性。”

“三甲医院医生到社区出诊,收入待遇、职业晋升、服务标准都跟本院同质化管理,进一步保证社区服务的水平。”闫红林指出,“同时,周边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而且,全科医学也是西安医学院、西安医学院一附院的国家级品牌学科,西安医学院全科医学院也设置在医院。闫红林特别向《中国医院院长》强调指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也是医院全科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医院过去一直关注自身品牌、口碑形象建设,拉近跟患者的距离。比如,医院的“小丑医生”逐渐受到患者和社会关注,幽默活泼的互动形式尤其深受儿科患者、家属欢迎。医院党委书记吴戈,不仅全力支持类似服务文化创新,而且还自己带头参与,装扮成“小丑”跟患儿沟通。

闫红林强调,未来医院还将逐步探索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更好服务患者。“医院要持续完善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在医院出生的孩子,来医院就诊的患者,甚至一两次就诊患者,都要建档,逐步累积,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完善定期随访和健康管理。”闫红林进一步指出,“医院要激励员工以患者为中心,要让患者从门诊预约开始到离开医院,全程都能感受到医院的全周期服务。”

而且,闫红林着重指出,医院在持续优化服务的同时,强化成本管控,持续压缩药品耗材占比,能够保证同类手术平均费用比其他三甲医院低一两千元,履行公立医院公益性责任。这也是一部分患者始终信任医院的重要原因。

“2021年,医院整体业务量增长28%,增长率在陕西省首屈一指。”闫红林指出,这正是医院推进学科建设、优化医院管理、改善服务环境带来的效益。

猜你喜欢

附院院区医学院
专家集体跳槽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高校为1300余名湖北学子寄加餐券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基于PEST-SWOT分析的公立医院医疗集团化选择策略
健康快讯
The Unwilling Performers in Edward Albee’s Twentieth—first Century Plays
内蒙古自治区区直机关干休所热烈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