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中心医院:踔厉奋发 高质量发展向未来

2022-08-08黄柳通讯员黄征宇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中心医院武汉市高质量

文/本刊记者 黄柳 通讯员/黄征宇

身处2020年“武汉保卫战”的最前线,武汉市中心医院近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势必就是一部最深层与最全面的“疫后”启示录。

沧桑砺洗,文脉流传。屹立在长江之畔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880年,其前身为汉口天主堂医院;历经142年的建设发展,医院已成为一所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党委书记王卫华表示,2021年《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接下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公立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率、更具活力、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也成为了武汉市中心医院这所百年老院面临的新课题。

武汉市中心医院现有南京路院区、后湖院区,设花桥门诊部,另有融入最新平战结合理念的杨春湖院区(洪山区人民医院)在加快建设中,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医院现有编制床位3398张,设有43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25个教研室、研究所等。2021年,医院共为近300万门急诊患者和17.5万住院患者提供了高满意度的医疗服务,为7万余手术患者解除了病痛,主要业务指标保持多年位居湖北省大型医院前列的水平。

近年来,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院党委注重顶层设计、谋划发展思路,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做规划的先行者、改革的实践者、创新的探路者。

凝心聚力 品牌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宣传工作日益成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医院工会主席万年红表示,近年来,宣传部门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不断探索和创新宣传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宣传工作思想引领和舆论推动的积极作用,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曾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优秀宣传平台、健康中国新媒体影响力十佳医疗机构等称号,多次受邀在全国宣传和文化工作会上做交流发言,得到各级卫生健康委和宣传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医院党委把方向、领全局的指引下,医院宣传工作注重与时俱进,从以下3个方面重点发力。

首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渠道,与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形成了常态化沟通合作机制,聚焦医院大事要事,一批重磅策划新闻登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健康报、学习强国要闻版,医院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

其次,加快新媒体创新转型,逐步整合形成了多元化自媒体宣传平台。构建院、科、专家三级自媒体传播矩阵。鼓励临床科室建立科室自媒体平台,实现临床科室全覆盖。组建300余人的通讯员和新媒体宣传员队伍,建立新媒体互动交流群、定期举办宣传沙龙,扩大自媒体平台影响力。

最后,注重典型人物宣传,医院连续多年每年推出一个典型,“38℃妇产科团队”、“语言处方医生”蔡常春、“贴心医生”胡轶等一批有影响的重大先进典型获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重点关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树立了卫生健康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院党委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纳入医院总体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和梳理医院文化的丰富内涵,制作医院宣传片和画册,组建医院合唱队传唱院歌,传承医院优秀文化。从引导职工树立“仁术百年 精诚至善”核心价值观入手,彰显“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医院精神,医院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医院凝聚力不断提升。与专业文化机构合作,构建医院文化理念和文化形象,开展医院“文化景观和文化氛围整体建设”项目,开辟学科展示区、新建院史长廊、全新设计户外景观带,医院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彰显了百年医院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文化认同感。

创新驱动 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日间诊疗中心,为患者带来就医便利;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的健康管理中心,为市民提供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武汉市中心医院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服务“组合拳”,全方位提升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逐一化为现实。

53个病种“48小时内搞定”,住院时间缩短服务不“缩水”,医院副院长蔡威介绍,这得益于医院近年扎实推进的日间手术建设。他表示,在2019年8月成立日间诊疗中心后,伴随疫情防控常态化中人们就医需求的转变,医院投入资源加强了对日间诊疗中心的建设。截至今年年初,医院已有多个临床科室可以开展日间手术,涉及53个病种。

缩短患者的在院诊疗时间,同时严把医疗服务质量关,医院日间诊疗中心对各临床科室包括医联体单位推荐的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前指标管控,以一站式服务确保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医疗衔接更为紧密,同时让医疗设备、医疗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为做到术前术后闭环式管理,中心还专门为患者开发了术后随访系统,系统可帮助医生和出院患者实现智能随访、管理监测、在线问诊、复诊提醒等功能。

不仅“找疾病”还要“管健康”,依托大数据平台筑牢健康防线。医院组建专门的健康管理专业团队,在检前就已介入,为体检者定制个性化体检项目和套餐等;体检结束后,由专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健康危险因素,根据体检结果、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个性干预。

武汉市中心医院管理团队

开展“让服务更温暖”“打造舒适化医疗”等服务品质提升活动,共推出9大类22项举措,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开展“服务问政”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流程机制。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机制,与全国道德模范董明联合成立“手牵手医路同行”志愿服务队,组建“小蓝褂”“小红褂”开展“门诊助医”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达16482小时,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针对老年患者,开展“老年人无障碍就医”服务,为老年患者创造舒适化就医新体验。

质量与安全围绕电子病历更加深入核心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运行的基石。在大型的医疗机构,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蔡威介绍,武汉市中心医院目前已达到电子病历评级五级、智慧服务三级、互联互通五级乙等的较高信息化水平,今年,医院电子病历评级有望提升至六级。

围绕电子病历平台、HIS系统的升级改造,各项质量安全制度包括危急值管理、手术分级、病历书写、会诊、死亡病例讨论、三级医师查房等得以进一步夯实;手术室、输血管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血透中心等关键环节,专科建设的标准及质量要求得以严格贯通。蔡威表示,贯彻制度在于让医疗操作全流程可追溯,让质量管理形成闭环。

在诊疗流程的优化方面,既为了更加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同时也为了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成效,医院利用智慧医院信息化系统,在电子会诊、一体化阅片等系统基础上整合资源,着力建设联合诊疗模式。

蔡威举例,上半年,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肿瘤科、影像诊断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专科组成的肺结节MDT诊疗团队,就为一位70岁患肺结节的老人制定了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方案,手术不仅精准切除了病灶,最大限度保留了肺组织,还加快了手术的康复。

武汉市中心医院

医院当前开设的MDT门诊,病种涵盖了肺结节、糖尿病足、消化道肿瘤、颈动脉狭窄等,多学科专家团队集中讨论、精准施策,促使疑难重症治疗从“单兵”到“团队”,“一站式”个体化诊疗确保最佳成效。

今年,医院又在湖北省首推智慧化全院血糖管理新模式。医院组建起专业的血糖管理团队,根据信息系统“预警”,多学科联动,全院范围干预“控糖”,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等风险,缩短平均住院日,质效双升。目前,医院正不断完善该平台以及其他相关慢病管理平台,充分拓展院外延伸血糖等慢病管理服务,实现入院、出院、随访一站式全流程闭环管理。

更强更优 打造国内一流心血管病医院

当前,学科发展的赛道不断出新,地处优质医疗资源密集、名院林立的武汉,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绩效“国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多重背景中,武汉市中心医院遵循着怎样的学科发展思路呢?

蔡威介绍,“中心化”是其中的一大要点。在重点专科数量和级别位居全省前列的基础上,医院当前初步形成了以“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妇科疾病诊疗中心、糖尿病诊疗中心”四大中心为龙头的重点专学科群。

在合纵连横中促进各学科开拓发展,让较为弱势学科获得更大的做强空间,对强势的学科则力促更上台阶、打造出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

2021年底,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一院一特色”“一院一策”原则和“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思路,医院积极部署了“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的建设工作。

医院心血管病学科有着较高的起点,心血管内科已发展为武汉最大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之一,还是国家级心脏康复中心、国家级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医院同时获批为中国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等。

以高质量打造“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医院整合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超声、放射介入科、检验科、病理科等优势专业学科,已重点打造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重症、心脏康复、高血压病、心血管代谢、结构性心脏病、成人心脏外科、先心病、大血管疾病10大亚专业集群。

优中选优,全面辐射带动,通过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特色化专科医疗体,更加夯实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地位与功能,王卫华表示,通过心血管病医院等的建设及示范效应,医院将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临床研究及成果转化能力,高质量推进学科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中心医院武汉市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穿盔甲,慢慢爬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细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新时代区域中心医院建筑智能化研究
试论加强中心医院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恩施州中心医院龙凤医疗中心成立一周年喜迁新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付小兵到州中心医院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