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医院:坚韧前行 成就不凡

2022-08-08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4期
关键词:病种病案珠江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珠医人正与时代同向同频,以一以贯之的坚韧品格,铸就新时代“珠江梦”。

发轫沂蒙山区,三迁院址,四变归属,八易院名,70余年来,任凭时代变迁、岁月更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以下简称“珠江医院”)始终坚守医院初心使命,传承红色血脉基因,造就了坚韧不拔的品格。

2004年8月,珠江医院随第一军医大学集体转制,迅速融入南粤大地,以不变的军人本色和赤诚的医者情怀,开启了探索与发展的新篇章。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拓展出全新的服务品牌,成为华南地区不容小觑的强劲医疗力量。

新时代,在党委书记王前和院长郭洪波的带领下,珠医人紧扣综合医改政策要求,开启“二次建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推动医院进入战略发展的机遇期、转型期。

作为院长,郭洪波对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她看来,改革释放了3个重要信号:一是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升质量和效率上,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医院发展的“含金量”;二是要走组团式发展道路,整合优质资源,共建大团队、共享大平台、共担大项目;三是要不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珠江医院聚焦学科人才、运营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等,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勾勒出转型发展的全景图。

优化学科布局

珠江医院把学科—人才—创新摆在医院建设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影响和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重大发展平台、重大建设成果、重大人才团队等“卡脖子”“瓶颈性”难题,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

一是对标“双一流建设”新要求,实施“学科攀峰”战略。学科建设从“齐头并进”向“重点攀峰、率先突破”转变,深入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统筹实施“三个优先建设”,即优先建设优势学科,冲击全国一流行列;优先建设学科平台,补齐医院发展短板;优先建设学科特色,强化专科专病优势技术。

二是对标“第一资源”新要求,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在医院发展布局上全面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大环境,重点铸造支撑人才发展的新平台。医院在人才引进培养制度体系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集聚了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新动能。

三是对标“创新驱动”新要求,实施“科技引领”战略。医院以科研人员为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发展“大格局”;以临床—转化为重心,搭建集群科研“大平台”;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协同发展“大合作”。

学科发展中,珠江医院持续深化“中心+专科+专病”发展模式,打造出一批中心、亚专科和专病中心。

郭洪波介绍,医院健全学科专科体系,创新设置神经外科中心、儿科中心、妇产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心脏中心等8大中心,建成胎儿医学与产前诊断科、生殖医学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等34个亚专科。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例,神经外科是广东省最早细分亚专科并开展独立核算的学科,目前设置神经肿瘤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神经创伤重症科。儿科中心下设新生儿科、儿童危重症医学科、小儿神经内科、小儿血液科等8个专科,医院成为广东省儿科发展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

另一方面,医院推进学科转型发展,实现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目前一批科室正在向研究型学科转型发展,无论是专病门诊,还是技术力量分布,都聚焦在专病优势领域,通过积累,最终实现将培育优势“专病”作为“学科(中心)+专科+专病”发展模式的落脚点。

此外,医院还全链条发展专病门诊、专病中心、专病研究中心、专病联盟。聚焦“专病”,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MDT诊疗。如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优势,打造儿童脑病中心;打造以内分泌代谢科、甲状腺外科、核医学科为主力,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聚焦肥胖减重新需求,组建内分泌、胃肠消化、微生态医学等MDT诊疗团队,形成学科向合力。

运营提质增效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对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珠江医院副院长冯常森表示,运营管理提质增效是缓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压力、保证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珠江聚焦内涵建设、服务质量、运营效率等方面,创新系列举措,着力提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为提升急危重症收治率,医院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新模式,于2017年设立床位调配中心和一站式服务中心。4年来,共调配住院患者3万余人次。2020年始,升级调配原则由“强收容”转为“优质量”,进一步创新精细的床位调配机制,鼓励疑难危重和手术患者,相关数据分析为学科布局、优势专科资源配置调整等提供了客观依据。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管理团队

为提升就医患者手术率,医院高标准建成日间手术中心、日间化疗中心,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日间手术中心成立3年来,手术量和三四级手术占比逐年递增。日间化疗中心实行周末无差就诊模式,以及医护患一体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日间医疗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收容结构质量和病种CMI值。

为提升收容周转率,医院实施系统“缩平”工程,通过分析CMI值等数据,科学制定院、科两级的平均住院日指标。以培训督导、专科分类指导、滚动式考核、信息化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定期科室反馈分析及月会通报等方式,狠抓过程管理,结合床位调配、日间诊疗等系统缩平工程齐推并进,2016年以来,全院平均住院日年均降幅达6.5%。

为提升医疗收入结余率,医院精准实施病种管理。具体而言,就是深度融合DIP和DRG病种管理,应用医院团队自主研发的医保综合管理系统、病案首页审核系统、预出院费用审核等多项信息管理工具,开展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智能先行,人工保障的“全程”监管。病种精细化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现场教学点。

为提升技术服务贡献率,医院坚持强化合理用药,在国内率先实现处方前置审核,建立适合医院特色的处方规则库,处方合格率明显提升。强化精麻药品管理,设置麻醉专科药房,打造“药-护共管+智能管控”模式。重点监控药物使用金额占比由2017年13.54%下降至2021年的0.22%。药占比由2017年的37.25%降至2021年的20.97%。

应变支付改革

广州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即DIP付费。这种全新的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医院强化运营管理、临床诊疗、成本管控。DIP付费方式下,珠江医院积极开展医保运营工作,通过签订科室主任目标责任书、制定临床科室考核管理办法、搭建院科沟通平台定期数据分析反馈、大数据信息化工具助力医保管理等方式,推动医院精细管理,实现质费双控,降本增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DIP医保付费的主要数据来源基于医院病案首页,确保病案首页的完整、准确填写至关重要。为保证病案首页质量,珠江医院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基于医生编码、预出院费用审核等环节4个闭环的数据质量保障链,夯实病案首页数据基础;印发病历管理规定及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将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纳入医院病历质量考核管理办法控制指标,明确违规扣罚;科室协同深入临床,与临床一线深入、有效沟通,完善互动培训机制,确保病案首页填写质量;自主研发医保综合管理系统,嵌入HIS医生工作站,作为医生临床诊疗事中提醒界面,实时提醒、辅助医生病案首页的完整、准确填写。

支付制度改革是优化病种结构、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珠江医院成立医保运营专项工作组,运用大数据DIP/DRG工具,以病种CMI指数和病种医疗效率为抓手,试行以临床科室诊疗组为单元的绩效核算,优化科室医疗技术结构、病种结构、费用结构,进一步完善诊疗组设置和亚专科建设,从而推进医院高质量持续发展。

医院根据各科室运营数据,通过分档设定、预设目标值等病种优化方法,确定各科室年度医保目标。同时,聚焦CMI、核心病种入组率、平均住院日、四级手术率、中低风险组死亡率等指标,以规范医疗服务、合理诊疗为核心,制定临床科室考核管理办法,表彰先进,激励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2021年度,医院奖励临床科室29个,共计奖励493万元。

多措并举之下,珠江医院医保管理取得显著成果:病案首页数据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核心病种入组率稳中有升,医保结余在广州排名前列,医保管理经验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

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建设单位、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评A+等级……一系列荣誉和成绩,无疑是珠江医院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最好证明。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珠医人正与时代同向同频,以一以贯之的坚韧品格,向着实现国内一流高水平医院“珠江梦”阔步迈进,努力为推动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病种病案珠江
质量控制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实施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病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研究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新病种”等十五则
“漫”游珠江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