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护理干预在小儿荨麻疹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8尹慧玲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5期
关键词:荨麻疹消失炎性

尹慧玲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近年来,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疾病荨麻疹的患病率日趋升高,其危害较大,在发病后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红肿及风团等,直接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开展环境控制、饮食调控及心理疏导等方式,可促进病情缓解,从而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实施常规护理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患儿各方面的护理需求,为了强化护理效果,需对护理方式进行完善和优化;开展全面护理干预,给予患儿针对性的全面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帮助其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和护理,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水平。本研究结合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70例荨麻疹患儿临床资料,观察全面护理干预在小儿荨麻疹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荨麻疹疾病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器质性疾病者;④合并其他严重皮肤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49±0.3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1±0.23)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51±0.3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4±0.1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根据小儿荨麻疹相关诊断标准展开病情观察、协助检查等基础护理;遵医嘱用药,合理进行饮食和生活指导,给予基础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给予全面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疾病反复发作产生恐惧、紧张情绪,心理状态差导致护患纠纷;主动与患儿沟通,评估其心理特点和情绪变化,利用讲故事及图片等方式调节患儿的心理状态;加深患儿家长知识了解,提高配合度;②病情护理:嘱咐穿柔软、宽松衣物,并及时更换,预防感染;不可用热水烫洗,避免刺激皮肤导致病情加重;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伤皮肤,需要积极使用抗过敏药物控制病情,出现抓伤则需及时护理,避免抓伤区域感染;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③环境护理:定时通风调整适宜温度及湿度,营造舒适干净病室;病室禁止带入花卉和宠物,以免致敏;注意观察患儿各项体征,观察机体是否存在异常症状,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④饮食干预:调整膳食计划,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保持排便通畅;摄入清淡饮食,禁食鱼虾及咖啡等刺激食物;避免进食致敏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①护理效果:显效: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月未复发;有效:症状有所好转,偶尔出现复发现象;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复发次数较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瘙痒消失时间、红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③炎性因子水平: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儿的TNF-α、IL-1β、IL-4水平,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实施离心处理,速率控制在1200 r/min,共10 min,分离后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患者TNF-α、IL-1β、IL-4进行检测,各个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④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干预前后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4个维度,共36个条目,各维度采取0~100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儿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红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TNF-α、IL-1β、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3 讨论

荨麻疹不仅是成人的多发病,也是儿童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儿童。小儿荨麻疹是过敏反应所致皮肤病态反应性皮肤病,以风团、红斑多见,其常见多发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物理刺激、食物添加剂及昆虫叮咬等和荨麻疹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荨麻疹发病后累及免疫系统、消化道及呼吸道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适症状反复发作,给患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困扰,同时影响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效果。除常规治疗,还需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积极改善其预后。儿童的年龄较小,配合度较差,开展常规护理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无法满足患儿的实际需求。实施全面护理干预,从皮肤情况、饮食干预及心理、环境等方面入手,可针对性给予具体的护理措施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荨麻疹患儿的治疗结局,对其疗效、生命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0.05),表明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分析认为,全面护理干预实施中,结合患儿的护理需求及疾病特点展开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其遵医嘱行为,提升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利于稳定并改善荨麻疹病症,促进恢复,减少复发。同时,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红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0.05),表明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缩短了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分析认为,全面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病症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注重皮肤和环境护理,可有效避免不利于患儿康复的因素,防止发生继发感染,从而促进了患儿康复,缩短了治疗时间,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观察组干预后TNF-α、IL-1β、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05),表明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降低荨麻疹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分析认为,全面护理干预以综合护理理念作为指导,取得患者配合后开展多方面护理干预,改善了机体状况,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从而避免疾病反复发作。此外,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05),提示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各方面生活质量。分析认为,全面护理模式延伸和扩展,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其护理优势,保证荨麻疹护理工作全面性和系统性,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动态评估患儿病情,依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减少疾病复发,稳定控制病情,可获得理想效果及良好预后。

综上所述,在小儿荨麻疹护理工作中使用全面护理干预,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患儿康复。

猜你喜欢

荨麻疹消失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消失的童年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美永不消失
荨麻疹253例病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