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疗效观察
2022-08-08李淑
李 淑
(泰州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皮肤血管性疾病(skin vascular diseases)是一种皮肤科门诊常见血管扩张增生相关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主要包含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症、蜘蛛痣等。临床一般采取液氮冷冻治疗、CO激光、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硬化剂注射、放射性敷贴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可导致皮肤萎缩或形成瘢痕等不良反应。目前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已广泛应用于皮肤血管性疾的治疗,脉冲染料激光作用于皮损部位后,血红蛋白强选择性吸收其能量,而水和黑色素的能量吸收率较低,所以激光能量转化后可目的性导致皮损内血红蛋白升温、凝固,引起血管内皮与血管壁蛋白变性凝固,形成栓塞,进而达到治疗效果,且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为进一步验证脉冲染料激光对皮肤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341例皮肤血管性疾病患者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泰州市人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341例皮肤血管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女246例;年龄32 d~58岁;草莓状血管瘤88例,海绵状血管瘤25例,鲜红斑痣9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72例,蜘蛛痣65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仪器 Vbeam Perfecta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系统(Candela),设置脉宽0.45~40 ms,能量密度4~40 J/cm,光斑直径3~12 mm,频率1.5 Hz,规定DCD动态冷喷30~40 ms,间隔 20~30 ms。
1.2.2 治疗前准备 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告知治疗过程、干预次数、激光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激光后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在统一光线下用同一相机拍照存档,治疗前清洁治疗部位,常规不使用麻醉,对疼痛不能耐受者可予以表面麻醉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规格:25 mg)。
1.2.3 操作方法 遮盖患者眼睛,根据年龄、不同病变部位选择并调整相应激光参数。治疗时将仪器垂直对准皮损处,各光斑相连,重叠面积控制在5%~10%范围内,皮损部位出现紫红色为终点反应。患者治疗次数1~10次不等,一般根据患者年龄、皮损大小、深度有所不同,每次治疗时间间隔4~6周。
1.2.4 治疗后操作 激光治疗后冰敷10~20 min,予以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浙江孚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69,规格:15 g)5~7 d,嘱患者切勿搔抓强光照射治疗区域,若结痂需待其自然脱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
1.3.1 临床疗效 于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复诊时评价各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为皮损消退>90%;显效为皮损消退60%~90%;有效为皮损消退30%~59%;无效为皮损消退<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主要观察是否有水肿、紫癜、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
1.3.3 生活质量 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生活质量的专用量表(quality-of-life instrument for IH,IH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患儿躯体症状、患儿社会功能、父母社会心理功能和父母情感功能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差。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除海绵状血管瘤,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其他皮肤血管性疾病的总有效率均较高,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后临床疗效(n,%)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部分患者发生激光部位水肿、紫癜,未进行特殊处理,5~7 d后自行消退;发生23例色素沉着,随访1年消失;发生1例增生性瘢痕。
2.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3 讨论
皮肤血管性疾病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脉管畸形有关,故治疗以封闭异常血管为目标,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色素改变、增生性疤痕形成、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美观,容易引起焦虑。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可保证有效治疗病变部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其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疗效明确,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疗效,且此次使用的机器配有DCD动态冷喷系统,可减轻患者在激光过程中的疼痛感。
近年来,随着对脉冲染料激光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不仅对皮肤血管性疾病有一定疗效,对皮肤科其他疾病也有治疗效果。林飞燕等发现595 nm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达90%,这是由于其光化学反应可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且作用于皮脂腺、微血管,能够改善皮损周围炎症环境。染料激光对增生性瘢痕也有治疗作用,有研究发现595 nm染料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及5-氟尿嘧啶能够有效改善瘢痕情况,降低疼痛及瘙痒程度。另外用染料激光治疗早期红色膨胀纹效果较好,对后期白色膨胀纹几乎没有效果。由此可见,脉冲染料激光的应用领域还有待继续研究探索。
本研究发现,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对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症、蜘蛛痣的疗效较好,有效率分别为88.64%、79.12%、100.00%、100.00%,可能与其病变部位位于皮肤较浅表位置相关,血管内血红蛋白吸收595 nm波长的热能后变性凝固,形成管腔栓塞达到了封闭血管目的。由于海绵状血管瘤病变位置较深,通常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所以疗效不明显,可考虑应用其他办法治疗。观察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且程度较轻,说明染料激光对于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安全性高。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比较降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肯定了染料激光对皮肤血管性疾病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激光后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