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度螺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08-06李晓光
李晓光
(1.宁德市康复医院,福建 宁德 352000; 2.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000)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与正常人不一致,而且普遍存在知觉、行为障碍等异常表现,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患者出现功能残疾的可能性较大,不但会影响患者自身正常生活,还会对患者家庭甚至外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1]。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阴性症状、阳性症状是该病患者的核心症状表现,正常精神功能方面存在缺失或减退情况是阴性症状的表现,包括思维贫乏、快感缺乏、情感平淡与注意障碍等[2]。精神分裂症核心精神病理学改变可出现该病原发阴性症状表现,继发阴性症状诱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药物副反应、情感症状以及阳性症状等[3]。与阳性症状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表现危害更大,造成患者精神残疾风险显著升高。现阶段,临床上主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才会考虑其他治疗方式,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控制和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4]。本次研究选取宁德市康复医院于2020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患者采用坦度螺酮对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宁德市康复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②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③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知晓此次研究方案风险及目的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躯体严重疾病或脑部严重疾病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药物过敏者;④存在智力障碍者;⑤入组前3个月接受过其他精神科辅助治疗者;⑥既往有恶性综合征病史者;⑦有药物依赖史、吸毒史、酗酒史其中之一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纳入样本量48例。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区间:20~75岁,年龄均值:(50.14±3.09)岁,病程区间:1~8年,病程均值:(4.02±0.23)年;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区间:20~77岁,年龄均值:(51.02±3.13)岁,病程区间:1~8年,病程均值:(4.13±0.24)年。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片(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有限公司,规格: 10 mg×20 s,批准文号: 20150142)治疗,治疗初期用药剂量为每日5mg,每日剂量为10~20mg,最高不超过每日20mg,1个月为1个阶段,连续用药3个月为1疗程。观察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联用枸橼酸坦度螺酮片(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 Co., Ltd. Ibaraki Plant,国药准字J20140020,规格:10mg*42s)治疗,每日用药剂量为30mg,每日用药3次,每次服用10mg,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反应情况调节用药剂量,但是每日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60mg,1个月为1个阶段,连续用药3个月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分别评估和对比两组PANSS阴性量表评分,评估项目包括思维、交谈、社交、情感等维度,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
(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应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LOTCA)评估患者定向力、知觉、视运动、思维动作改善情况,总分为119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认知能力越好。
(3)统计两组治疗后头痛、头晕、食欲减退、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白细胞减少及失眠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对比
治疗前患者阴性症状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差异不显著(P=0.976>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6<0.05)。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分)
2.2 对比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与副反应
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差各项目评分与总分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3。
表2 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3 比较两组治疗后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精神障碍类型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在青壮年群体中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压力不断加重,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呈现出递增趋势,该病与环境、个体发育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存在关联,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复杂性精神疾病[5]。
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联合,其次是物理治疗等方法。其中,药物治疗虽然常见,但是由于传统药品不良反应率较高,因此临床应用频率相比过去有所下降[6]。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新一代药物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中能够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是针对阴性症状的效果仍有部分人不明显。而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对中枢多巴胺2型受体(DRD2)发挥阻断作用、使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得到降低,针对阳性症状可取得确切的疗效[7]。但是该药物无选择性地阻断背侧纹状体神经元、腹侧纹状体神经元等的DRD2,不但对阴性症状效果不显著,甚至还会导致阴性症状发作或者造成阴性症状加剧[8]。
临床上认为5-羟色胺(5-HT)相对缺乏或中脑-皮质通路前额叶多巴胺D相对缺乏会导致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加重,多巴胺系统出现紊乱现象,中脑边缘通路中的D2受体亢进会导致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出现,而D1受体缺乏导致前额叶皮质背外侧功能下降会诱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出现[9]。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中思维、行动、意志障碍或者趣味性、主动性、积极性减退是常见表现,无论对患者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均会产生不良影响[10]。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常见表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持续存在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或工作。现阶段,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人员认为前额叶多巴胺功能降低可能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加重。总体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是该药物有部分具有抗胆碱能活性、阻断多巴胺受体以及降低警觉性等特点,因此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下降、信息整合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使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加重[11]。
作为氮杂螺酮类药物,坦度螺酮能够对患者脑部5-HT1A产生选择性作用,还可作用于海马体、杏仁核等大脑边缘系统或者中缝核5-HT1受体,使患者焦虑程度得到有效减轻,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改善[12]。海马体具有记忆存储转换和定向、认知和情绪调节等功能,杏仁核在负性情绪方面负责情绪加工起到关键作用。坦度螺酮还能够影响神经元活动,进而可对记忆产生影响。该药物具有药效发挥快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作用,患者长期用药也不会产生依赖性,长期用药不会在患者体内出现蓄积现象,应用安全性较高[13-14]。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头痛、头晕、食欲减退、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白细胞减少、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数据对比与分析可知,坦度螺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王丽丽等[15]研究证实采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为(20.49±1.67)分,采用奥氮平联合坦度螺酮治疗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为(17.26±1.35)分。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总分为(24.42±4.01)分,观察组患者总分为(22.10±4.03)分。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坦度螺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阴性症状,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采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坦度螺酮治疗能够促进其阴性症状与认知功能改善,而且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不会明显增加,值得临床应用。本次研究由于纳入样本量较少且研究时间较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仍需要进行大样本研究以充分验证坦度螺酮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