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

2022-08-06李世兴

北方药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复方

李世兴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罗定 527200)

轮状病毒肠炎是经粪-口传播,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要特征,兼有呕吐、发热和脱水等症状,发病人群集中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大多发生在秋季,习惯上也称为秋季腹泻[1]。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一般选用抗病毒疗法和支持疗法,但疗效有待提高,有研究认为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所以使用微生物制剂应该有助于提高疗效[2]。为此,本项研究采用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为39例/35例,年龄6个月~32个月,平均(20.35±5.89)月。两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统计学比较结果见表1。可见,两组患儿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临床症状体征符合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腹泻标准[3];②用酶联免疫法从患儿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③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重度脱水、严重营养不良患儿;②治疗前4周使用过微生物制剂、止泻药、抗生素等治疗;③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正脱水、肠黏膜保护剂、抗病毒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小儿泻速停颗粒根据年龄大小采用不同剂量,1岁以内每次1.5g~3g,1岁~3岁每次3g~6g,每日3次。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也按年龄大小采用不同剂量,1岁以内每次0.25g,1岁~3岁每次0.25g~0.5g,每日3次。两组患儿均以5d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

①显效:治疗72h后,每日大便次数≤2次,大便性状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退;②有效:治疗72h后,每日大便次数较前减少,大便性状较前有所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较前有所减轻;③无效:治疗72h后,每日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较前无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较前无好转甚至加重。

1.6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的缓解时间。(2)比较两组治疗后肛门红赤、腹痛腹胀、小便黄、厌食改善率。(3)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组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2.3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肛门红赤、腹痛腹胀、小便黄、厌食改善率分别为94.59%、91.89%、81.08%和89.19%,对照组治疗后肛门红赤、腹痛腹胀、小便黄、厌食改善率分别为72.97%、70.27%、75.68%、64.86%,治疗组治疗后肛门红赤、腹痛腹胀、厌食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小便黄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肝肾等指标无异常,也未出现皮肤过敏、便秘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病及后果

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感染后临床表现重,腹泻即最典型症状。该病80%以上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当病毒侵入小肠黏膜后大量复制,由于细胞坏死,肠黏膜吸收水分能力丧失,导致大量肠液和体液聚集肠道,从而引起水样腹泻。轮状病毒已成为婴幼儿非细菌性胃肠炎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我国每年感染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婴幼儿达1000万。占婴幼儿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4]。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症状特点是呕吐、发热、水样便,更甚者可致严重脱水、惊厥直至死亡[5],全球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而死亡的婴幼儿达90万[4]。

3.2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作用机制

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后,如果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就会出现菌群失调,反而为轮状病毒大量复制创造条件,引起更严重的腹泻、脱水[6]。轮状病毒感染诱发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心肺功能损害,目前已广泛认为导致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原因是肠道菌群紊乱,研究[7]证实轮状病毒对肠道致病菌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因为轮状病毒能使大肠埃希菌发酵乳糖,乳糖浓度升高又会诱发β-半乳糖甘酶的生成,进而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腹泻症状,减少益生菌而增加致病菌,使得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甚至引发毒血症等更严重的并发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常用方法是使用益生菌。因为益生菌定植于肠道,能调节微生态平衡。发挥免疫调节、保护肠道屏障的功能,阻止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肠道通透性,提高肠道耐受性[8]。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包含多种益生菌,例如中国株嗜酸杆菌、日本株嗜酸杆菌等活菌成分[9],这些益生菌能抑制致病菌以及内源感染的条件致病菌,还能通过消耗肠道中的游离氧为有益厌氧菌存活创造条件,另外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具备合成蛋白酶、纤维素酶及多种B族维生素功能[10],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增强肠道免疫力。

3.3 小儿泻速停颗粒的功效机理

小儿泻速停颗粒由地锦草、白芍、茯苓、乌梅、儿茶、焦山楂、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作用,对小儿腹痛、泄泻、纳差尤其秋季腹泻治疗方面有优势[11]。此方中地锦草(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又名奶浆草、血见愁、铺地红、铺地锦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其味辛性平,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乃治疗痢疾之要药;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又名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之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效;茯苓(Poria Cocos)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之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之功效;乌梅(Fructus Mume)又名黄仔、酸梅、合汉梅等,为蔷薇科植物梅之干燥近成熟果实,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具有敛肺、涩肠、生津、止泻之功效;儿茶(Acacia Catechu)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之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泻之功效;焦山楂(Parched Hawthorn Fruit)又名山里果、红果、山里红,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之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导滞止泻之功效。诸药合用,清利收涩,补虚缓急,全方共奏清热止泻、健脾利湿、缓急祛痛之功效,正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泄泻不止、腹痛难耐、不思饮食之症状。小儿泻速停颗粒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加快肠道正常菌群恢复,加速清除病毒,临床症状也会得到显著改善。

3.4 治疗结果分析

3.4.1 疗效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比常规治疗方法更为显著。

3.4.2 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治疗组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的缓解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P<0.05),提示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加快患儿退热、止泻、止呕及消除脱水。这是因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能调节患儿肠道菌群紊乱现象,迅速恢复患儿肠道菌群平衡,修复受损的免疫功能,从而使因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症状得到缓解。而小儿泻速停颗粒能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在缓解患儿轮状病毒肠炎症状方面发挥着缩短疗程、改善疗效的显著效果。

3.4.3 治疗后症状改善率结果分析

治疗组治疗后肛门红赤、腹痛腹胀、厌食改善率分别为94.59%、91.89%和89.19%,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肛门红赤、腹痛腹胀、厌食的分别改善率72.97%、70.27%、64.86%(P<0.05),说明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能改善患儿身体症状,减少病痛,并且增进饮食。

3.4.4 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及皮肤过敏、便秘等不正常情况,说明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用药安全,不会对患儿身体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小儿泻速停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可调节肠道菌群,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功能,增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免疫力,加快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等临床症状缓解,促进患儿康复,而且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疗效好,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肠炎复方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宝宝拉肚子需警惕轮状病毒
宝宝拉肚子 警惕轮状病毒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复方丹参片和滴丸的作用一样吗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