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的实习、实训建设研究
2022-08-05王瀚徐爽
王 瀚 徐 爽
1.通化师范学院学生创新与实践训练中心 吉林通化 134002;2.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吉林通化 134002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实习、实训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以及发展需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需求和企业要求的实习实训课程。
地方师范院校主要以培养符合地方教育发展、服务地方教育建设、提高地方教育水平、增强地方教育能力为宗旨,长期以来各级各类的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有能力、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如一些知名教育家,大多来源于地方师范院校。地方师范院校不仅培育出庞大的教师队伍,也为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贡献输送了人才。同时地方师范院校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融合了地方特色,所以在培养专项人才、专业人才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各级政府都尤为重视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和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从院校分布上看,部属师范大学6所,地方师范大学 40所,地方师范学院135所[1]。在数量方面地方师范院校要远超于部属师范大学,其在教师培养、教育力量提升方面展示了卓越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地方师范院校在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情感培养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从人才的分布上看,地方师范院校不仅培育出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类人才,也培育出了大量综合型人才。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体育运动员,以及商业大咖等都有很多毕业于地方师范院校。地方师范院校俨然已成为全国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遍布于更行各业,服务于各行各业。所以加强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迫在眉睫。实习与实训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迅速完成身份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转变,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尤其是近几年来,受到大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项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校企合作是我国深化教育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自提出以来,合作的双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推动了学校和企业之间就业、科研等多领域的相互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安全,也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更精准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满足自身岗位需求的员工,所以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比如2019年年末,华为集团同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建设“华为ICT学院”,希望在吉林省为社会及ICT产业链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华为ICT学院”的建设对于推动吉林省校企合作,加速吉林省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在智能汽车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协同管理、定向培养、自主分配,共同实施“成蝶计划”,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实现人才职业化精准培养,在汽车产业链精准就业。
一、地方师范院校实习、实训工作现状
目前在全国各职业类学校,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甚至在一些职业类高校率先完成了“校地企”和“政校企”的合作模式。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注重校企互融、强化职业认知并科学地设置合作方式,制定合理管控措施进一步推动了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人才的科学培养、企业的更新升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校企合作的方式对于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地方师范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模式同一些职业院校相比较而言尚未成熟,还有待提升,尤其在合作的方式和合作的模式方面,还需要向职业院校进行学习。例如现在一些地方师范类院校的合作基地、合作企业种类较为单一,也没有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中,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地方师范院校发展和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主要问题。
二、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的必要性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提高就业率
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2020年这10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7603万人,这也就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学校要不断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的经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也有助于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有利于学生职业目标的建立。
(二)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实训工作,不仅对学校来说有很多优势,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创造一定的价值。Costa J等[4]提出政府必须鼓励高等教育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交流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所以对企业而言,可以迅速获得所需人才,大大缩短了企业的培养周期。高等学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所以,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动力,有助于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提高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归属感,这样也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减少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避免企业人才的流失。
三、校企协同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的实习、实训建设路径探索
(一)借助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展特色实习、实训平台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在校的学生[5],相对而言更具有专业性,同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方案更接近,所以在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依托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优势,将学生的专业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开展特色实习、实训平台,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提供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通过虚拟仿真等技术,开展线上实习、实训平台
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方式的改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教育资源,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将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应用于大学生的实习、实训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水平,宋伟等[6]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传统射艺教学中,不仅可以将中华传统再现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技术要领,增强学生的理解,也可以突破教学中场地、环境的限制,通过开展线上的实习、实训工作,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通过对现有的科研成果进行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学生的实习、实训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增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突破场地、教具等限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实习、实训环境。
(三)把握优质校友资源,开展专项实习、实训平台
校友资源对于高等教育学校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高校校友资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潜在性、综合性和动态性[7]。通过校友资源,可以迅速将学校同社会相联系起来,校友资源可以有效地拓展学校的实习、实训渠道,增加学生实习、实训机会。同时,校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就业经历和成长经验,为在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实习、实训规划,可以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提高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成效。
(四)增加国际交流,开展海外实习、实训平台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全世界各个国家交流的不断增加,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国外的一些高校纷纷向国内的高校伸出“橄榄枝”,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尤其是一些语言类的专业,如中文、英语、日语等,应该积极同海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以学校为桥梁,帮助学生开展海外实习、实训市场,增加学生的海外实习、实训经历,提高学生海外就业能力。通过海外的实习、实训也可以加强高等教育的海外沟通交流能力,有助于高等教育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五)“请进来、走出去”,建立优质实习、实训基地
作为高等教育学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建设水平,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邀请一些具有代表性、资质深厚的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校园以讲座、报告等形式,同学生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选择一些思维比较灵活、资质较高的老师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将企业的需求带到课堂中,带给学生;同一些评价较高、资质较优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同一些地域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增强人才培养水平。
结语
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职业要求,按照企业的标准与企业的规划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牢牢抓住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实训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院校同企业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不仅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紧缺人才,还为地方经济产业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产业的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学校,应该抓住历史机遇,抓住时机,有目的、有方向地为社会培养紧缺人才,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学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发挥出高等教育学校的经济功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