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自杀现状、影响因素及危机干预的思考

2022-08-05余若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业心理健康新冠

余若曦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自2020年4月以来,随着我国疫情逐步趋于稳定,各大高校陆续复学复课,中国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防疫工作常态化,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产生巨大变化。[1]大学生在经历了宅家学习、超长寒假之后,返校不仅要面对因疫情延迟的学业压力,还要面临校园的封闭式管理,导致部分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多地出现大学生自杀等极端事件。因此,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仅是高校面临的必需任务,也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自杀现状

(一)秋季自杀人数明显多于春季自杀人数

表1可见2020年春季复学后5~8月份,网络统计大学生自杀人数较少,而2020年秋季复学后9~12月份,自杀人数骤增,每月平均自杀11.75人。这可能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大学生自杀高发月份为每年的5月份,[2]主要原因在于临近毕业,论文、工作、情感问题矛盾重重。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少部分高校于2020年春季复学,而在国内疫情控制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大部分高校在2020年秋季全面复学,过长的居家学习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回归校园生活后,更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以致有心理危机的学生集中在秋季学期暴发。

表1 网络统计大学生2020年度自杀时间

(二)自杀方式仍以跳楼为主

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大学生自杀方式以跳楼为主,[3]2020年大学生自杀方式仍以跳楼为主,通过表2可以发现,仅2020年,通过网络统计大学生自杀以跳楼方式结束生命的就有41人,占总数的71.69%。

表2 网络统计大学生2020年度自杀方式

(三)自杀原因以学业为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大学生自杀原因主要表现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问题等导致,而网络统计大学生2020年自杀原因,除不明原因之外的39例自杀案例,有10例是因为学业压力导致的自杀,位列第一,具体见表3。

表3 网络统计大学生2020年度自杀原因

(四)自杀年级以毕业年级居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因为毕业生面临论文答辩、能否毕业、恋人是否分手、就业是否顺利等多方面压力,故大学生自杀年级多以毕业年级为主。而通过表4可以发现,网络统计各学段各年级大学生基本都出现自杀现象,但毕业年级明显更多。

表4 网络统计大学生2020年度自杀年级

二、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自杀影响因素分析

(一)疫情造成大学生学业压力增大,进一步诱发自杀风险

因为疫情,大部分高校学生秋季返校,返校后很多学生面临部分课程的结课考试,各类重要考试的备考、毕业论文开题或写作等工作,有的学校为了赶教学进度,周六周日都安排有课程,学生需要从轻松懒散的长假状态立即转入持续学习的战斗状态,这让很多学生处于巨大的学业压力状态之下。国内有研究发现,学业压力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学业压力越大,青少年越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进一步导致青少年出现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4~5]

(二)疫情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进一步诱发自杀风险

2020年7月份以来,政府部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稳定恢复,各行业劳动力需求逐步恢复到上年的95%。但从长期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会持续存在一段时期,大学毕业生供给侧仍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但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能力或慢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不能充分就业。[6]而有研究发现,就业压力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突出,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因素发生概率会增加。[7]而网络统计的自杀数据,也说明毕业年级自杀人数更多,这可能是因为毕业生面临毕业论文、继续深造、平稳就业等多重压力,导致自杀行为增多。

(三)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可能存在长期不良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认为,在新冠疫苗问世后,新冠肺炎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趋于缓解或控制,但新冠肺炎对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能在1~2年内消退,至少要延续10~20年。[8]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纵向研究支持新冠肺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不良影响,但从2003年SARS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研究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有研究发现SARS患者出院30个月后的焦虑和抑郁比例远高于出院3个月后的焦虑、抑郁比例。

(四)媒体不当宣传引发的自杀模仿效应

2020年9月底,日本一名女性明星自杀,紧接着10月,日本国内有2 153人死于自杀。有研究发现,和普通人自杀相比,名人自杀会招致更多的盲目模仿者选择自杀。这是因为大众媒体在报道中呈现的过多自杀细节,导致自杀易感人群在自杀方式、自杀时间等方面的选择上,与媒体报道的自杀细节存在着一定的模仿效应。[9]

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自杀预防及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一)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排查机制

1.要进行全面的心理筛查,将大一新生入学心理普查与各年级动态心理评估相结合。一方面,在大一入学初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除了传统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等,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性格调查及家庭情况调查,特别要加强对特殊家庭情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掌握,如加强对单亲、离异、留守、亲子关系不好等家庭学生的重点关注。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动态评估。如大一新生在经历半个学期的大学生活适应期后,学习方式从高中阶段的“看守式学习”到大学后的“主动式学习”,学业压力较大。而到了大三、大四等毕业年级又存在培训考证、毕业论文等学业压力,学校就可针对性进行诸如学业适应性评估、学业压力评估等调查,尽早排查出异常学生,避免其心理问题不断加重。

2.要建立“一人一档”的心理健康档案数据系统。现阶段高校普遍重视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一人一档”普遍建立,但是仍存在动态心理测评与评估次数少,心理健康档案数据陈旧、数据类型不丰富,有效管理并利用心理健康数据库资源不充分等问题。后疫情时代,各类心理问题与矛盾长期存在,高效挖掘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数据,通过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及早发现问题学生,并及时对这类群体进行心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走出心理困扰,还有利于为学校学生工作的安排提供数据支撑。

3.要全面构建全员参与的心理问题排查网络。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宿管员、保安、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都应纳入排查网络中,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一有情况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同时要加强与校外资源的合作,特别借助卫生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提高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识别率,以便迅速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管理机制

1.要健全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虽然近些年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学生可以从课堂上获取关于人际交往、自我认知、恋爱心理、生命教育等多方面心理健康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仅仅能达到科普的功效,对于有更深层次需求的学生而言,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高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人际、职业生涯、压力、挫折、网络游戏等专题心理学课程。既可以采取选修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团体活动、电影赏析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加多样的渠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要营造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紧扣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中,设计开展有时效性、时代性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心理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甚至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实现育德与育心、专员与全员、教育与救治、心域与场域“四结合”,[10]使心理健康真正融入到学生心中。

3.要转变学生工作的思路,提升处理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部分高校管理者在处理心理问题学生的时候,存在简单粗暴的“一休了之”或“一退了之”等做法。如何不在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后才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这需要高校管理者转变工作思路。从管理主体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自上而下、单一僵硬的管理模式向自下而上、互动灵活的治理模式转变,不断提升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

(三)完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

1.做好班级日常一级预警。首先,班主任、辅导员要严格把好新生入学关,落实好新生心理普查,配合好学校心理中心完成异常学生的回访,并且对中心反馈的问题学生列入关注名单。其次,学生在校期间,可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用好心理委员及时发现问题,防止问题不断累积与叠加。再次,做好家校合作,建议班主任、辅导员定期与家长联系合作,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对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及时启动系(院)二级预警。针对重点关注人群,时刻关注其在重要时间节点(如开学初、学期末、毕业前夕等)的行为、情绪状态,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及时启动系(院)二级预警,将学生纳入预警对象,并汇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中心,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了解学生情况后指定专人负责处理,并将学生情况每半个月向学校领导小组和心理中心汇报。在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如果学生情况好转,保持关注和汇报,并将学生在校情况以及进步情况,定期反馈学生家长;如果学生情况没有好转,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那应该联系学校心理中心,指定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3.自杀事件发生以后,立刻启动学校三级预警机制。学校心理中心首先配合学校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等部门与公安部门、媒体对接,特别做好媒体公关,防止媒体的暴光效应,对家属及涉事相关师生带来的二次伤害。其次,重点做好当事学生家长、辅导员、班主任及同寝室室友的情绪疏导及危机干预。最后,做好重点关注的有自杀倾向等高危学生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防止自杀情绪的传染性带来的连锁效应。

猜你喜欢

学业心理健康新冠
艰苦的学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