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患者降钙素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2022-08-05李光朱汉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菌群失调球菌双歧

李光 朱汉东

胃肠道是人体内重要微生态区,由胃肠道内的微生态菌群、机体免疫调节及胃肠道组织共同组成[1]。正常情况下,菌群、宿主及结构组织3 者之间维持动态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2];微生态平衡有助于维护肠道免疫屏障,抑制致病菌,降低胃肠道组织炎症病变[3]。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代谢产物作用于易感性宿主,诱导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进而易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增加结直肠癌增殖、转移、扩散的风险,产生不良预后[4⁃5]。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炎症反应激活的重要指标,在结直肠癌病理发展过程中表达会显著升高。有报道指出,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具有溶解、吞噬靶细胞的作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和功能变化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拟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血清降钙素、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为临床结直肠癌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武汉市第七医院收治的186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病理及超声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者;②半年内患者未进行抗肿瘤治疗,且均未有肿瘤远处转移者;③配合各项检查,并且临床资料完整者[3,6]。研究组排除标准:①除结直肠癌外,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者;②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或心、脑血管疾病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④近1 个月内全身或局部使用过抗菌药物者;⑤合并微生物感染者[3,6]。

根据根据临床体征及肠道菌群检查结果,将186例患者分为肠道菌群失调组(n=64)与正常组(n=122)。肠道菌群失调组患者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35±7.26)岁;,平均病程(3.97±1.54)年。TNM分期Ⅰ~Ⅱ期38 人,Ⅲ~Ⅳ期26 人。正常组患者男70例,女52 例;平均年龄(62.68±8.21)岁;平均病程(4.17±1.62)年。TNM 分期Ⅰ~Ⅱ期74 人,Ⅲ~Ⅳ期48 人。肠道菌群失调组患者I 度菌群失调例35 例,Ⅱ度菌群失调例29 例。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病程及TNM 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受试者及其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肠道菌群检测

采用灭菌玻璃棒取患者新鲜粪便1 g,溶于99 mL 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稀释后,将适量稀释液加入MRS 培养基(由江苏康典公司提供)中,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于37℃条件下培养72 h,通过菌落可数性及形态对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以及真杆菌的数量进行计数统计。菌群失调评价标准:①细菌数量显著减少,每视野下300~500 个,革兰阳性杆菌比例为40%~50%,革兰阴性杆菌比例为30%,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少于10%,判定为I 度菌群失调;②细菌数量显著减少每视野下小于300 个,革兰阳性杆菌比例小于30%,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小于30%,革兰阳性球菌的比例大于10%,判定为Ⅱ度菌群失调[6]。

参照《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7]确定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确诊标准:①临床体征:出现明显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热,或造口排泄量大量增加,且大便颜色呈墨绿色,严重者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等合并症出现;合并低蛋白血症时可产生大量腹腔积液。 ②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中发现白细胞明显增多,粪便涂片检查发现球菌杆菌的比例发生失调,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进行检测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阳性。 ③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进行腹部腹盆腔CT或者X 线检查发现肠道存在明显的积气和扩张,肠道内壁可见炎症和水肿甚至可见腹腔积液。符合其中一条或多条则可认为肠道菌群失调。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以及真杆菌的数量。②采集静脉血4 mL,3 000 r/min 离心5 min 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aosorbo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PC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同时采用比色法测定两组患者总蛋白、清蛋白。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盒均购于美国R&D 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或%表示,行χ2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失调组与正常组患者肠道菌群计数比较

肠道菌群失调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3、5.254、5.054,P<0.05);肠球菌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肠球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4,P<0.05)。见表1。

表1 失调组与正常组患者肠道菌群计数比较[cfu/g](±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count between the disorder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CFU/g](±s)

表1 失调组与正常组患者肠道菌群计数比较[cfu/g](±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count between the disorder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CFU/g](±s)

组别肠道菌群失调组正常组t 值P 值n 64 122双歧杆菌6.41±1.05 8.43±0.96 4.743 0.000乳杆菌6.04±0.35 7.85±0.61 5.254 0.000肠球菌7.85±1.06 6.04±0.82 4.134 0.000真杆菌6.11±0.61 8.28±0.42 5.054 0.000

2.2 失调组与正常组患者血清PCT 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肠道菌群失调患者血清PCT、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2、6.453、5.255、7.433,P<0.05)。见表2。

表2 失调组与正常组患者血清PCT 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PCT and immunoglobulin levels between the disorder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s)

表2 失调组与正常组患者血清PCT 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PCT and immunoglobulin levels between the disorder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s)

组别肠道菌群失调组正常组t 值P 值n 64 122 PCT(ng/mL)7.35±2.13 2.13±1.25 5.342 0.000 IgG(g/L)15.72±1.86 10.12±1.02 6.453 0.000 IgA(g/L)4.17±1.16 2.47±1.21 5.255 0.000 IgM(g/L)2.27±0.83 1.42±0.91 7.433 0.000

2.3 血清PCT、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患者发生肠道菌群的影响

将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作为因变量,将结果2.2 中PCT、IgG、IgA 及IgM、年龄、性别肿瘤分期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中采用全变量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机体中免疫球蛋白血清PCT、IgG、IgA 和IgM 的含量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3。

表3 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multiariable

2.4 肠道菌群失调与血清PCT、免疫球蛋白的Pearson 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真杆菌数量与患者血清PCT、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 与呈负相关,而肠球菌数量、菌群失调程度与患者血清PCT、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 与呈正相关。见表4。

表4 肠道菌群失调与血清PCT、免疫球蛋白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Table 4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rum PCT immunoglobulin with intestinal flora disturbance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主要菌群为乳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当结直肠发生癌变,组织蠕动节律减慢造成内容物排泄减慢,结直肠内容物长期堆积,细菌滋生,厌氧菌成为优势菌群,此时乳杆菌及类杆菌占据优势[4],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结直肠癌变、炎症损伤加剧,如此恶性循环加速疾病进展[5]。本研究发现,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等厌氧菌大量滋生。肠道内类杆菌及梭菌数量急剧增加,导致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升高,加快肠内容物氧化水解,进而产生毒性作用,成为肠内源性致癌物[7⁃8]。此外,还有部分菌群可产生β⁃葡萄糖苷酶、偶氮还原酶,促进二甲基肼和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生成,使得肠道肿瘤恶化转移。肠道菌群失衡后,肠道局部黏膜组织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均被激活,厌氧菌代谢产生活性氧或有害物质如丙二醛等,会引起DNA 氧化损害和DNA 突变[9⁃10]。

结直肠癌患者菌群失调表示细菌感染导致肠道微生态紊乱;与此同时患者血清PCT、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 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机体PCT、免疫球蛋白代偿性升高,表明免疫功能异常,提示菌群紊乱。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还发现血清PCT、IgG、IgM 和IgA 含量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张帆等人的报道一致[5]。IgG 可以通过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并通过固定补体和结合巨噬细胞充分溶解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促进机体吞噬作用,也可以促进其他细胞对细菌的杀伤作用;IgM 则可激活补体,通过补体介导促进吞噬作用,加强对细菌的吞噬功能;IgA 是机体黏膜防护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厌氧均损伤肠道粘膜组织,而IgA 代偿性升高则可减轻粘膜损伤[11⁃15]。

机体遭受细菌等病原菌侵害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随之启动。肠道菌群失调下,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真杆菌数量与患者血清PCT、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 与呈负相关,而肠球菌数量、菌群失调程度与患者血清PCT、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 与呈正相关。这提示机体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球蛋白代偿性升高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肿瘤微环境恶化,厌氧菌侵袭肠道粘膜组织是是患者发生菌群失调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与患者血清PCT、免疫球蛋白相关,随着血清PCT、IgG、IgA及IgM水平的增加,可能菌群失调程度更严重。

猜你喜欢

菌群失调球菌双歧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长双歧杆菌与婴幼儿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临床检验科普之你不知道的肠球菌
慢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分析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本院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148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52例分析
小儿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