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52例分析
2015-03-20刘晓敏
刘晓敏
摘要: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真菌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真菌药敏结果,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提供支持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导致呼吸道菌群失调,易引起条件致病真菌感染,实验室分离培养结果:白色念珠菌居于首位,占73.1(38/52)%,药敏显示伊曲康唑耐药性较高。结论 肺部真菌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容易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肺;真菌;菌群失调
肺结核是慢性感染性疾病,流行区域范围广,病程长,疗程长[1]。结核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易受损,呼吸道易出现菌群失调,合并各种致病菌感染,其中呼吸道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2,3]。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显得更为困难,病程更长,用药种类多、用量大,长期抗结核治疗的实施,下呼吸道更容易出现菌群失调。本文对我院住院部2008~2012年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52例作回顾性分析,拟期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提供支持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6岁,抗结核治疗疗程2.8~6年。其中菌阳肺结核31例(59.6%),菌阴肺结核21例(40.4%),CT显示肺部均可见病灶35例(67.3%),肺部有空洞29例(55.7%)。
1.2材料和试剂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真菌药敏培养基购于武汉徳晟行公司,真菌药敏纸片购于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公司。
1.3方法
1.3.1诊断标准 耐多药肺结核诊断标准以2008年我国制定的结核病诊断标准[4](WS288-2008),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为依据[5]。
1.3.2痰标本留取 患者晨起0.9%氯化钠漱口,咳出浅部痰液后,用无菌痰杯留取深部痰液,及时送检[6]。
1.3.3痰初检方法 取痰作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检查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比例,判断痰标本是否合格[7]。
1.3.4真菌培养和药敏 初检合格的痰标本先做抗酸染色和真菌涂片,然后行真菌培养和鉴定,及药敏。连续3d,1次/d,培养出同一菌株,方可作为入选病历[5,7]。
1.3.5质量控制
1.3.5.1实验室备案 所有实验室操作均在完成"襄樊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备案"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
1.3.5.2检验方法标准化 所有操作实行标准化管理,所采用技术均为SFDA认证方法及商品化试剂。
1.3.5.3固定专业技术人员 所有检验操作均由固定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1.3.5.4标准数据化管理 所有患者和检验项目的基本信息、结果均录入电子系统。
2结果
2.1痰标本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52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最多,占73.1%(38/52),光滑念珠菌15.4%(8/52),克揉念珠菌7.7%(4/52),热带念珠菌3.8%(2/52)。药敏显示:伊曲康唑耐药性较高,具体结果,见表1。
2.2主要基础疾病 细菌性肺炎28例,支气管扩张12例,心脑血管疾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糖尿病7例,肺心病6例,肠结核2例,慢性肾炎2例,肝硬化2例,HIV感染者1例,见表2。
3讨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逐年呈上升趋势[1],除服用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外,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长期使用,会使机体出现菌群失调现象,正常菌群变成条件了致病菌,导致二重感染现象发生,增大了患真菌感染的几率[8,10]。另外,各医院的病房环境不同,有些医院病室空间十分狭窄、病床的安排十分密集,各病房之间的空气可以相互流通,没有有效的隔离措施,因此,患者出现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几率也就明显增大[9,10]。肺结核本身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若合并真菌感染,在临床症状、特征和X线表现上无特殊性,临床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从而延误治疗耽误病情,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会造成患者死亡。耐多药肺结核在治疗过程中,排除结核用药有效性等因素,如果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发热、咯有乳白色粘液痰,肺部CT显示病灶扩大,在临床不能解释原始病情变化的情况下,都要及早留取痰标本做真菌培养检查。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光滑念珠菌次之。真菌药敏试验显示,两性霉素B、制霉素、伏立康唑具备较好的抑菌效果。从表2来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或者导致免疫力下降的疾病,都很容易受真菌感染。因此,临床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时,应提高治疗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提高结核用药的有效性;对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预防性的进行真菌培养,支持结核治疗,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介绍全国肺结核疫情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7(2):149.
[2]钱小顺,朱元珏,许文兵,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7-419.
[3]鲍康身,文玉明.ICU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84-1185.
[4]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新修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
[5]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6]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M].第1版.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
[7]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4-745,871-885.
[8]钱小顺,朱钰,许文兵,等.127例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3(7):178-184.
[9]杨丽萍.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病药物的教育指导[J].中国医药导报,2007,4(7):69-70.
[10] 王镜銮,高丽丽,张正寿.医院获得性肺炎106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25-1327.
[11] 施均美.复合病种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4): 3899-3900.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