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分析
2018-10-31邱郭豪
邱郭豪
【摘 要】慢性腹泻作为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具有复杂的成因背景,已有研究结论认为慢性腹泻与肠道菌群的失调具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临床患者的慢性腹泻症状和成因及其与肠道菌群关系进行探讨,认为慢性腹泻受人体多种因素制约而形成,但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为慢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慢性腹泻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成因背景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引言
腹泻是消化内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症状,其病因较复杂, 可由炎症、溃疡、肿瘤、细菌、原虫感染等所致,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1],常被诊断为肠炎且原因指向不明。已有研究成果显示,慢性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2]。慢性腹泻主要成因是什么,如何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联,如何通过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方向来治疗慢性腹泻,是本文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
1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其症状可与一般腹泻症状类似,主要为大便不成型、水样便、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最主要的是其以持续时间长迁延不愈为特征。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其形成原因复杂,可单纯因胃肠道感染形成,亦可以全身其他感染性疾病、食物中毒而继发(如HIV)导致,也可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不同的诊断会导致病情延误,加重慢性腹泻的迁延时间,因而,门诊对诊断慢性腹泻的技术要求较高。
2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与人体宿主之间相互依存并且动态平衡的菌群。肠道菌群影响着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3]。主要包括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屏障功能。代谢功能主要是结肠中的细菌可对食物残渣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分解,促进肠道ph值下降,从而利于钙铁等的吸收。肠道细菌可同时参与肝脏和肠道内循环。免疫功能主要为菌群中的类杆菌、消化球菌和双歧杆菌等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可维持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屏障功能是指肠黏膜表面固有的可阻止病原体与黏膜接触的能力,从而起到阻挡病原体的作用。肠道菌群中的共生菌可影响肠黏膜固有免疫,一种是IEC的M细胞,另一种是正常IEC(完整肠上皮细胞)。IEC可识别病原微生物,后者被识别后的信号由IEC整合,引起信号级联反映(),促进抗菌肽和黏蛋白分泌增加,从而维护屏障功能[4]。
3 菌群失调的原因及其与慢性腹泻的关系
肠道菌群受制于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失调。包括年龄因素、饮食习惯、肠道动力异常、心理因素以及抗生素的应用问题等(李琳等,2014)[2]。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减少,直接导致肠道免疫功能下降;目前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习惯,取代了早期的高纤维饮食风格,直接导致肠道内益生菌数量的减少,形成菌群失调;心理压力的增加,可减少肠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2-3];抗生素的滥用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可直接形成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主要机制在于肠道菌群特别是有益菌种数量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慢性腹泻患者菌群中的肠杆菌数量变多,乳酸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另外,肠内双歧杆菌的数量逐步有减少趋势[2-3]。这些人体肠道内共生菌数量的减少为细菌和病毒的进入打开了大门,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腹泻的诱因或慢性腹泻的迁延不愈。菌群失调导致腹泻的另一大机制,在于腹泻的门诊急诊诊断部分有误。由于腹泻的临床症状大同小异,而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极易被单一化诊断为肠道炎症而应用抗生素治疗,导致患者可能被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可导致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明显减少,且可增加患者真菌感染的风险,肠道内生态平衡被打破,继而加重腹泻程度,反过来腹泻的程度严重如持续周期较长等问题,将进一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是降低肠道菌群失调程度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增加消化内科特别是腹泻门诊的诊断正确性,是避免滥用抗生素的重要手段。
慢性腹泻形成原因较多,但肠道菌群失调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失调在临床诊断方面目前的检出率并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并不同机制腹泻的临床症状的大同小异,导致检验方法和治疗手段单一化、任务化,通常以细菌的检查和病毒检验为主要诊断指标,而较少考虑肠道菌群方面的可带来的问题和治疗方案,事实上,部分难治性腹泻,可能仅仅需要补充一点益生菌即可。
4 结束语
肠道菌群失调是近年来消化内科研究和临床治疗的热门方向,也是受惠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医疗检查检验手段的多样化以及较高的治疗针对性。早期一些难以处理的病症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慢慢透明化,如慢性腹泻早期除了考虑病毒和细菌感染外,门诊诊疗不作它想,故而导致患者腹泻的长期不愈,因此,无论是提升临床医师自身的医疗技能,抑或改善医院科室的基础设施和诊疗手段,对提高慢性腹瀉的诊断正确性和治疗合理性,都是一种必要的过程。
参考文献
Zhao YF,Guo XJ,Zhang ZS,et a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diarrheaand comparison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in China[J].PLoS One,2012,7(8):e43749.
李琳,李岩.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腹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23(7).
李苗,孙迪,付冰冰,等.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10)
宗晔,赵海英,梁晓梅 等,急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J].临床内科杂志 20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