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2014-09-26陈雪贞陈德明梁建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护理

陈雪贞 陈德明 梁建雄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肠道手术后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肠道手术的患儿30例,按照不同的干预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术后在此基础上,针对肠道菌群失调,给与早期预防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大便细菌培养情况及菌群失调发生率。 结果 数据显示,术前两组患儿肠道菌群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实验组患儿菌群失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肠道手术后的患儿进行肠道菌群失调的早期预防和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患儿术后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关键词] 小儿肠道手术;菌群失调;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213-03

小儿与健康成年人一样,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各种菌群按照一定比例存在,相互之间互相依存、制约,形成一种生态平衡[1]。但是特殊情况下,如内部或者外部生存条件发生变化打破这种平衡时,就会形成菌群失调。如小儿肠道手术后,由于术中麻醉药和大量抗生素的应用,抑制或者杀灭了菌群中的敏感菌,而耐药菌则大量繁殖,就会造成菌群失调性腹泻。本研究对15例患儿针对术后菌群失调采取早期干预和护理,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肠道手术的患儿30例,按照不同的干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14岁,平均(8.8±6.2)岁,肠套叠8例,小肠梗阻4例,巨结肠1例,其他2例;实验组患儿男8例,女7例,年龄1.5~14岁,平均(7.6±5.8)岁,肠套叠5例,肠梗阻7例,巨结肠2例,其他1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如抗炎、补液、持续胃肠减压,排气排便后给与全流质饮食等。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肠道菌群失调预防性措施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微生态制剂预防肠

道菌群失调输液过程中,添加低聚糖合生元(大连润生堂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国食健字G20070339)0.75g,其中每1.5g合生元中植物乳酸菌299数约1.0×1010,1次/d。护理干预。(1)生活护理。首先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床单等定期更换,病房定时通风、消毒,擦拭桌面、地面,严格杜绝交叉感染。指导患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即术后2h开始翻身,每2~3h翻身1次;术后第1天,家长应扶患儿于床边站立,早晚各10min;术后第2天,患儿活动,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如脉搏、呼吸、面色等)循序渐进,每次5~10min,2次/d;尽早解除胃肠减压,患儿排便排气后,给与流质饮食。实验组患儿术后第1天即夹闭胃管,12h后患儿无异常,给与温开水30mL,6h后再给与要素饮食,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根据肠道蠕动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这说明患儿胃肠道手术后,胃肠减压并不是必要的,而这对患儿的预后无明显影响,这一结论与文献[2-4]所得结论基本一致。此外,患儿应保持大便通畅,患儿恢复正常饮食后,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可保持大便通畅,从而有利于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肠道菌群正常分布。(2)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年龄小,对手术、输液等治疗存在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和家长有充足的耐心,对于年龄稍大、可以明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患儿,要仔细倾听他们的需求,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本病的基本常识,使其能尽量配合治疗;患儿家长,由于长时间的照顾患儿,得不到休息,加上一定的经济负担,也会导致一些焦虑情绪的产生;医护人员要表示理解,同时进行宣教,争取他们对治疗工作的积极配合。

1.3 标本采集

所有患儿于术前肠道准备前、术后3d[5]自然排便后留置标本,并进行肠道菌群的分析。

1.4 判定标准

采用文献[6-7]的判定标准,菌群失调症分为Ⅲ度:(1)细菌总数在正常范围内或者各菌群比例发生轻度改变为Ⅰ度;(2)细菌总数减少或菌群比例明显改变为Ⅱ度;(3)细菌总数显著减少或菌群比例明显改变为Ⅲ度。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道菌群分析

2.2 菌群失调发生情况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小儿肠道菌群之间处于一种有利于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据统计,小儿肠道内存在400~500[7-8]种不同菌群,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各菌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拮抗,对小儿不构成危害。其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主要位于肠道黏膜表层,以类杆菌为主的兼性厌氧菌主要位于中层,而深层菌群主要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主[9-11]。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主的厌氧菌与肠黏膜上皮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结构稳定的菌膜结构和生物学屏障,构成肠道定植抗力[12-15],对抵御外来细菌的侵入起到了重要的防御屏障作用。

本研究对照组患儿术后肠道菌群改变明显,笔者分析原因如下:(1)由于术前肠道准备及术中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肠道菌群被非选择性的杀灭,打破了肠道原有的稳定状态,即正常菌群被大量杀灭,同时给潜在致病菌创造了大量增殖的机会,造成了微生态失调;(2)手术中,由于创伤、麻醉的刺激导致内脏血管选择性的痉挛,肠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且术后肠道功能由于受到抑制,肠蠕动减慢甚至停止,肠道本身原有的净化作用不能发挥作用[16],外来细菌容易滞留肠道,进而不断增殖,特别是大肠杆菌等需氧菌出现大量繁殖;(3)术后患儿禁食,免疫力低下,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缺乏,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肠道菌群的稳定性。而实验组患者术后运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低聚糖合生元是富含高浓缩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的微生态制剂[17],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重建肠道菌群的生物学屏障,增强对致病因子的抵抗;此外,微生态制剂还可以产生溶菌酶和一些副消化酶,有效抑制藏到内致病菌,同时修复抗生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低聚糖合生元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是十分安全的微生态制剂,易于被临床和患者接受。同时嘱实验组患儿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加速血液循环,同时促进内分泌系统释放激素,调节了胃肠功能。本研究术前两组患儿肠道菌群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儿肠道菌群计数都发生改变,但是对照组患儿变化更明显,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计数明显少于实验组患儿(P<0.05);术后实验组患儿只有4例发生I度菌群失调,占比2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53.3%(Ⅰ度5例,Ⅱ度2例,Ⅲ度1例)。此项研究结果与BeaugerieL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术后早期预防和护理,是一种肠道菌群微生态调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菌群失调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精神、经济负担,临床应注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霞.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5):1171.

[2] 药静亚.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92.

[3] 刘芬莲,王玉瑛,张和花.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52.

[4] Hoffman S, Koller M, Plau U, et al. Nasogastric tube versus gastrostomy tube for gastric decompression in abdominal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atients tube-related inconvenience[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86(6): 402-409.

[5] 马红茹,刘伟.小儿使用抗生素与失调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941-942.

[6] 严衍伟,李明,甘少光.肠道菌群失调233例临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9):769-770.

[7] 龙世棋,左丽,陈阿英,等.双歧杆菌及灵芝孢子对胃肠菌群失调的预防[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5):488-490.

[8] 佘金文,李铁钢.益生菌调节大肠癌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3):231-235.

[9] Beaugerie L,Petit JC. Microbial-gut interactions in health and disease: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4,18:337-352.

[10] 巨爱萍.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1):1134.

[11] 贾辅忠.肝病与肠道微生态环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972.

[12] 盛吉芳.抗生素应用与胃肠微生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968.

[13] 吕秀荣,李丽华,乔传武.常见菌群失调诱因和分类及防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3):458-459.

[14] 黄瑞珍,刘新月.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3):156-158.

[15] 张爱红,孙素芹,刘阳,等.肠道菌群失调与广谱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5):619-620.

[16] 严衍伟,李明,甘少光.肠道菌群失调23例临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9):769-770.

[17] 伦永志,黄敏,袁杰利,等.灭活双歧杆菌调整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1):8-9.

(收稿日期:2014-03-06)

猜你喜欢

预防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