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论视角下中职学校新手教师的职业角色困惑研究
2022-08-05宋改敏李晓静
□宋改敏 李晓静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和层次,它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以初中及其同等学力的毕业生为主要对象,并主要通过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等实施的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1]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方投资力度还远跟不上职校的发展速度,办学水平未得到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由于职校每年的招生批次处于末端,生源质量普遍不太理想,一些新手教师在完成数年学业后,满怀热情与理想进入中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却发觉在现实境遇下,学生的自我懈怠及学校的管理方式,降低了新手教师的职业角色期待,使其陷入职业角色困惑。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职学校新手教师的深度访谈,展现其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人际交往等情境中的现实困惑。
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较为详细地阐释了拟剧论,试图展现人际交往中的互动力学。他认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表演特性。一个出色的表演者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自我概念,在他进行表演的时候,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要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观众对他的表演有什么样的期望,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表演技巧[2]。与此同时,在繁杂的社会里,其中的社会规约更加复杂化,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真实的自我”来应对多重社会关系,而是个人角色呈现多元性特征。新手教师初入职场,获得一个全新的表演角色时,面对现实境况中自身角色与地位的变化,由于个人特质与成长环境的不同,有的老师能很快适应,并能对自我角色不断地调整与转化,但仍有部分教师不善于应变,他们因不知该如何表现自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而产生困惑。由于新手教师初入职场的困惑与拟剧论中个体表演者的困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契合性,故本研究从戈夫曼的拟剧论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新手教师的职业角色困惑,进而提出职业角色协调的思路与方法。
一、新手教师的职业角色困惑及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场景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职业角色是人们在工作单位和一定的工作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实现人自身价值的主要形式。人们不仅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得到物质上的利益,而且也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3]72然而,职业角色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呈现动态变化。中职学校的新手教师在与中职学生、同事及领导的不断接触和交往中,会扮演各种不同角色,构成教师的角色集合。在角色的大集合中,各角色既相互交叉,又相对独立,因此,新手教师承载着来自学生、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本研究通过一所中职学校的十名新手教师的深入访谈,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编码处理,构建出新手教师职业角色的“行为表现、形象呈现、身份体现及价值实现”四个类属与五个属性和维度,并进一步选择部分典型资料将分析过程进行示例,鲜活展现新手教师的多重职业角色困惑(见表1)。
表1 中职学校新手教师访谈资料编码示例
(一)教师行为表现:旁观者VS 执行者
“职业角色行为是个体根据职业规范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它是个人职业角色意识的外在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3]73初入职的新手教师本想在自己岗位上大施拳脚,展示自身的教育教学才能,却常常会被学生的纪律问题浇上一盆冷水。程老师就纪律方面谈到:
“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校领导都在时刻强调纪律,我在授课过程中,部分学生会说话、吃东西、传纸条,丝毫不会在意我讲的内容。我就要考虑是否要放下教学去维持纪律,如果我管纪律势必会拖慢整堂课的教学进度,本来要讲的内容就只能搁置或跳过;如果我不管纪律,一旦被巡查教师发现又会被记录或通报。所以,有时我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教学情境中,程老师面对学生“说话、吃东西、传纸条,丝毫不在意”的上课状况,“管”还是“不管”让她很为难。在教师职业角色的社会规约中,新手教师的行为表现要受教师教学行为准则的管控,行使课堂管理的权利,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课,成为教师内在文化规则的“执行者”,对学生实施“纪律管束”。另一方面,学校又出台各项教师管理规章制度,这些文化规则似乎具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压迫每一个生活在该文化群体中的个人去遵守。此时,在教学管理与学校教师管理规范的冲突中,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手教师不知该如何扮演好“教师”的职业角色。因此,为完成教学任务,新手教师会适时作出妥协,将所承担的教学风险最小化,扮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旁观者”。可见,新手教师无论是专业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管理能力都还未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舞台演员,确实需要高深的技艺,长期的训练和心理的能力。”[4]67作为新手教师仍需在实践中长期打磨和沉淀。
(二)教师形象呈现:神秘人VS 亲密者
“职业角色形象是员工个人向其他群体展示的自我职业素质。”[5]“几乎没有一种日常职业其表演不是在从事与建立起来的印象不一致的隐瞒活动。”[4]47表演者为此会通过观众隔离来保护已经建立的角色形象。同样,新手教师往往为掩盖角色紧张通过外在道具在自身周围筑起一道屏障,与学生相隔离。王老师谈到:
“在课堂上,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会有些紧张,多数情况会站在讲台上,不愿意走下去与学生过多交流。我比较注重教师的权威,因为教室内讲台的设置,拉远了我与学生间的距离,我会感到放松些。在课堂外,我与学生是朋友式的相处,如果我在课堂内还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学生就会不听话,师生间没有距离,我就很难控制课堂,丧失教师的权威”。
王老师因难以拿捏与学生“距离”的分寸,由此陷入困惑,是站上“讲台”与学生“拉远距离”,维持教师“权威”,还是走下“讲台”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学生的“朋友”?跨文化交际学认为:“非言语行为同言语行为一样,都是人际交往时双方社会关系的标记。它标志着交际者的‘权势’和‘平等’关系。”[6]因此,新手教师会通过“讲台”这个外在道具,把自身形象塑造为极富“权威”的“神秘人”。人际距离的核心是心理距离,“讲台”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障碍物,也提供了一个新手教师自我保护的边界。新手教师的人际距离行为及其对师生空间距离的处理,以及伴随的紧张情绪,恰恰表现出新手教师对自身教师身份的自我保护,与此同时,新手教师也期望得到学生的敬畏,即便这种敬畏更多的是由学生向师性所产生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正如拟剧论中提到“在保持距离后,观众总是以尊敬的方式,对表演者的神秘形象表示敬畏并与之配合。”[4]65因此,为了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新手教师常常表现为与学生有“距离”的“神秘人”,而非零“距离”的“亲密者”。
(三)教师身份体现:边缘人VS 互动者
新手教师在职业场域的交往圈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二是与教师群体的交往。新手教师的身份感是在多方面的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新手教师如果与学生交往疏远淡漠,往往导致其师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弱化,成为学生群体之外的“边缘人”。王老师提到:
“作为一名普通任课教师,我不能融入他们。尽管每节课我都强调德育课老师要跟学生密切关系,跟大家平等地交流,大家有任何困难都愿意帮助他们,但大部分学生都得过且过,课下有问题也不会找我,更多情况下会找班主任。”
担任“德育课”的王老师有着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建立“密切关系”,成为“互动者”的美好愿景。但学生表现却是“得过且过”,即便遇到“问题”,也不愿寻求他的“帮助”。拟剧论里强调,表演的展开是通过互动实现的,个体的活动若要对他人发生影响,就必须积极调动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在互动过程中维持表达[4]30。王老师虽意识到自己“不能融入”的事实,但为维护师生关系,默许了“边缘人”的角色。新手教师由于不能积极调动学生并与学生良好互动,他们本应成为积极的“互动者”,却常常沦落为无奈的“边缘人”。陈老师和刘老师还说道:
“与其他同事相比,我们是永远呆在角落的人,基本上简明扼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不会像其他同事一样主动和领导交流谈论其他话题。我们有时也想融入整个办公室,但作为初入职的教师,面对掌握话语权的领导,由于胆怯和紧张,根本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愿。”
两位老师都期望“融入办公室”,能够与他人平等“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意愿”,现实却是处于复杂人际网络体系的“角落”。拟剧论认为:“当个体真的改换到一种新的社会地位,获得一种表演的新角色时,他或许不会详尽地得知该如何表现自己,新境遇的事实也不会从一开始就完全要求他行动果断,不加多虑。”[4]70新手教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首次进入中职教育场域,获得教师这个新角色,身份的转变令他们产生困惑。一方面,工作环境的变化,交际者对自己与对方所属的群体产生新的判断,双方的社会距离会随之发生变化[7]。另一方面,新手教师居于权力主义的科层之下,熟手教师在教学资历等方面又具备一定优势,使得教师在交往过程中产生不平等的关系。由此,新手教师“面对掌握话语权的领导”外加自身的“胆怯和紧张”,他们往往处于教师人际关系网的边缘,成为无足轻重的“边缘人”。
(四)教师价值实现:工具人VS 育人者
“职业角色价值是指在职业场域中角色存在的意义与价值。”[8]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往往都怀揣着要在工作中大干一场的雄心与激情,期望实现自身的角色价值,而繁重的授课任务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总是会让他们猝不及防。钟老师谈到:
“我目前教七个班,这也就意味着一节课内容通过我的嘴巴至少要讲七遍,而且每堂课说得最多的二字就是“安静”。学生窃窃私语的声音越大,我讲课的声音也就越大,每次喊破嗓子都完不成教学任务,感觉自己每天像一个不停运转的教学机器。”
拟剧论中的“角色拥有”提到,个人为展现所扮演的角色,自己却被其完全占有,丧失原本的自我,成为情境中虚拟的自我[9]。迷失自我就意味着失去了自我身份的认同,沉溺在主观设定的角色价值里。“教学机器”是钟老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一个人承担七个班的“教学任务”,学生课堂纪律差,“喊破嗓子都完不成教学任务”等事实与他的教书育人的初衷相悖。即便如此,钟老师还是得“不停运转”,要维持课堂秩序,要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育现实让他难以看到自身的角色价值,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受学校支配且没有育人热情的教学“工具人”。最终,新手教师在丧失自我的“工具人”与社会期待的“育人者”的两种角色之间摇摆。
综上所述,新手教师在与学生、同事及领导的动态交往过程中,会对自身的职业角色产生重重困惑。在行为表现上,他们对成为纪律规范的“旁观者”还是“执行者”存有疑惑;在形象呈现上,他们在扮演有距离的“神秘人”还是零距离的“亲密者”间摇摆;在身份体现上,他们因作为师生群体外的“边缘人”还是融入其中的“互动者”而纠结;在价值实现上,他们在变为不停运转的“工具人”还是社会期待的“育人者”中迷茫。
二、新手教师职业角色困惑的影响因素
戈夫曼的拟剧论具有道德内涵,任何情境定义都具有特定的道德属性。当个体投射出一种情境定义,并对作为特定类型的人作出含蓄或明确的宣称时,他自然而然地对他人施加了道德要求,责成他们重视他,并以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有权期待的方式加以对待[10]。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任何个人都有评价和对待他人的道德权利。由此,新手教师的职业角色困惑并非单因素直接造成,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职业角色困惑分别源于内在的自我道德要求、潜在的中职生特殊身份以及外层的社会剧本期望。
(一)内部要求:新手教师的角色期待
所谓教师角色期待,既包括社会公众和学生对教师行为模式的期待,又包括教师对自己应具备的行为模式的期待[11]。其角色期待是个人完成角色行为的动力源泉。李老师说:
“初任教师时我充满热情,想着和学生搞好关系,想认真地教好自己的课,让他们拥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慢慢发现他们的纪律意识、学习意识淡薄,我想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但是感觉像一记重拳击打在棉花之上,单薄且无济于事。几个月之后,我在备课与教学等方面就变得不太积极了。”
新手教师初入职场,不免会为获得师生或校领导的认可与赏识,维护自我内在的道德需求,保持完美形象,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以证明自己的角色价值。“和学生搞好关系”“认真教好自己的课”是李老师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作为其实现角色期待的重要行为,但学生“纪律意识、学习意识淡薄”的状态让他预见到“无济于事”的结果,加速磨灭他的“热情”,使其“变得不太积极”。
在戈夫曼精心构筑的圆形剧场里,作为表演者在他人面前保持体面的言行举止,他们专注于维持这样一种印象,即正在一丝不苟地履行诸多标准,并可以通过这些标准对其自身进行评判[12]。在这里,新手教师在入职之初有着强烈的教师角色期待,附带着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但由于中职学校机构的特征以及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会出现角色责任与自我价值实现引发的角色冲突、以及高付出与低回报引发的角色冲突。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角色期待与现实境况不一致并且无力改变时,就容易出现角色期待降低、偏离或无所适从的行为表现。
(二)潜在因素:中职学生的特殊身份
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年龄相当,但无论是在外在行为表现还是内在心理活动上都有显著不同。普职分流是按分数来划定的,分数高的学生有望进入普通高中,分数低的学生则只能进入中职学校。贴着“淘汰者”“后进生”等标签的学生,黯然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迷茫又无助。陈老师谈到:
“学生会觉得未来无望,不想念书。他们内心对未来有些悲观,认为自己不配谈读书与梦想。一些学生对自己现状不满,未来又看不到希望,没有目标的他们像‘温水里的青蛙’麻木地在学校混日子。”
中职生的生活在旁人看来本该是乐观、阳光且充满希望的,陈老师却用“无望”“悲观”“不满”“看不到希望”“温水里的青蛙”“麻木”这些消极又刺眼的词来描述中职生的现状。一方面,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身心分化的阶段,生理的急速变化,给心理带来一定的波动,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兴趣、动机和行为风格,越是不同于教职员工定义的学生角色及其服务的学生特性中所描述的状况,学生就越可能集中在不服从上。学生会把教师角色界定为本质上是对抗性的。”[13]总之,没有“目标”的他们似乎看不到自己未来的职业与当下学校教育间清晰的脉络关系,认为教育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实现成功的价值,甚至影响他们及时玩乐。由此,新手教师面对这样的中职生,很容易陷入角色困惑的漩涡之中。
(三)外层制约:社会体系的剧本期望
社会体系是一个隐藏于个人背后强有力的“剧作家”,个人作为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难以离开这个预定的“剧本”。“一个人是什么或者能成为什么,取决于他所属的那种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14]152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限定就是“剧本期望”[15]。由此可见,在个人周围存在着彼此间的期望体系,这种期望体系构成了个人与他人乃至社会的联系。新手教师初获职业角色,他们不仅承担领导和学生的热切期望,还要经受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角色限定。张老师谈到:
“社会普遍认为中职学校教师可能比普通院校教师要低一等,工作环境相对轻松,没有升学压力与家长压力,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不高,会认为我们的工作会相对容易些。我并不觉得我们轻松,尤其是初入职的老师,不只面临学校备课、上课等各方面的考核,还要接受一系列的在职培训,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的教学技能大赛。我们只是跟普通教育教师面对的人群不同,压力来源不同。”
新手教师在履行新角色时,面对学校“考核”“培训”等层层“压力”,出现与此前角色预定不一致的角色行为。在角色扮演中,与普通中学教师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体系给中职教师预定的剧本被认为是“轻松”“容易”,甚至是“低等”的。“个人虚拟的与真实的社会身份之间可能有差距。这种差距一旦为人所知或者看得出来,就会有损于他的社会身份。它能让他与社会、与他自己断绝开来。”[14]27因此,当中职新手教师把社会的“剧本期望”当作职业生涯的评判标准,可能会对自身已建立的现实角色产生怀疑,不相信自己的行动,便很容易产生角色困惑。
三、新手教师的职业角色协调
每个人总是或多或少地扮演一些角色,正是在这种角色中,我们相互认识,同时也更好地认识自己。新手教师在由大学学生角色向中职学校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必然经历角色困惑、角色协调等一系列自我成长过程。
(一)走入后台:加强互动,唤醒教师的角色意识
拟剧实现需要前台与后台区域的共同搭建,帮助表演者在前台区域与观众进行符号互动,传达有效信息。而“后台”是与“前台”相对的概念,是表演者用来休息、展现真实自我的地方[16]。课程结束,新手教师摆脱前台的限制与束缚,走入后台,面向学生,进一步搭建互动关系。由此,新手教师逐步从群体之外的“旁观者”转化为群体之中的“执行者”。王老师提及课堂外与学生的接触时说道:
“课下没有距离感,他们会跟我开玩笑。当我对他们表现出友好与关切,他们会感到害羞甚至不可思议。他们其实也是一群单纯的孩子,感觉到我的好,也会对我充满善意。”
王老师从进行课堂表演的“前台”转入为下节课做准备的“后台”,她不再讲课,放下“面具”,与学生“开玩笑”,表现出“友好”“关切”。“没有距离感”让学生对她“充满善意”,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自然增多。拟剧论谈到:“后台行为是允许有一些小动作的,这些小动作被视为亲昵在场他人的象征,心理学称之为‘回归’。”[4]123通过“回归”,新手教师走下讲台,通过一定的语言交流与行动表达,在具体情境中与学生平等互动,学习并扮演好自身所承担的角色。同时,新手教师还要善于打破科层固化,树立清醒的角色意识,及时表达自身的看法,积极地融入教师群体。
(二)形象管理:拿捏距离,把握教师的第一印象
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只是舞台上的一个演员,每个人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每个人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他人面前塑造出一个能被接受的形象。这样的塑造过程,戈夫曼称之为形象管理[17]。新手教师初入职场会非常注重自身的形象管理。他们努力通过言语、姿态等方式使他人头脑中形成自己所希望呈现的印象。李老师认为第一印象对以后的教学管理至关重要:
“如果第一印象表现得太随和,学生会心存侥幸心理,就和你套近乎,以后对他们的行为约束比较困难。只有第一印象表现稍微严肃些,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所以,我会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刻意要求,通过穿着、言谈举止尽量保持教师身份,控制距离感。”
新手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且活跃的演员,他们需要在“随和”与“严肃”之间找寻一个中间“距离”,通过保持合适的“距离”,把握呈现的“第一印象”。“素有修养的表演者会牢记他的角色身份,并在表演这种角色中不出现无意动作或失礼行为。”[4]209课堂教学是呈现“印象”的重要途径,在课上,新手教师可以通过“穿着”“言谈举止”,实现自我的形象管理;在课下,教师褪去神秘外衣,将周遭物化和人为的屏障除去,拉近与学生关系,实现“教师身份”的再塑造,才能使学生工作深入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同行介入—经验交流,发挥教师的角色职权
新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并不是单打独斗,他的身旁存在着众多同行。“同行间命运与共。他们必须上演同种表演,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了解到各自的困难与观点,不论他们说什么语言,总能找到共同话题。”[4]153为此,他们可以自由且信任地进行沟通。王老师深有体会:
“我现在教的这个班,班级学生总是与我‘唱反调’,课堂表现很不好。但是有个教师就称这个班很乖,我表示不解。那个教师解释道,他们很强硬时,你要软一些,以柔克刚。我尝试过后,果然效果要比之前好一些,教学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同行其实扮演专家兼密友的角色,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他们可以彼此吐露真心话,交流教学管理中的疑惑、生活中的琐事,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便会产生打破锁链的巨大力量。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会遇到学生“唱反调”“课堂表现不好”等状况,同行会让其领会到未曾发现的“技巧”。同行的介入也给新手教师带来“以柔克刚”等课堂管理的实践智慧,让他们不再作为“边缘人”,大胆“尝试”与摸索,主动发挥教师课堂管理的权利。在此基础上,新手教师要突破自身的角色懈怠,善于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合理利用教师在职学习、培训等各项权利,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逐步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四)角色忠实:转换思维,提升教师的角色价值
表演者应当保持“角色忠实”,承担角色的道德责任,具备相应的角色素养。新手教师要善于角色协调,实现从“工具人”到“育人者”的角色价值提升。刘老师谈到:
“如果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真的学不会,那在为人处世方面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老师心里也会感到十分欣慰。老师想要中职生好好学习是极其困难的,能做的就是扮演好育人角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勤恳善良的人。”
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勤恳善良”的道德素养,是教师通过良好的道德品质感召学生。“扮演好育人角色”“引导”“影响”每一个中职生,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欣慰”,“欣慰”背后更多的是对教师职业角色价值的肯定。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倘若新手教师将自己仅仅束缚在教书这一类“工具人”的角色里,那就很难发挥“育人者”的角色影响力。因此,他们应将自身从管理主义中解放出来,并把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特个体的主体加以尊重[18]。新手教师还要善于转化思维,随时在教育情境中补缺和扮演不同角色,提升教师的角色价值。
总之,疏解中职学校新手教师的职业角色困惑,不单要靠新手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角色协调,更需要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关注,帮助其实现角色转变,以促进中职学校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在职业场域中获得价值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