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2-08-04周洁兰

成才之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新文科复合型人才视觉传达设计

周洁兰

摘要:在全球信息技术驱动及产业结构升级迭代背景下,“新文科”的理念应运而生。文章以新文科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关系为切入点,探寻当前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并从革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念、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共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探索新文科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文科;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0-00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文科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YB 237)的研究成果

一、新文科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2018年10月,教育部全面推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教育创新改革建设。2018年12月20日,教育部经济和管理类教指委主任委员联席会议提出“新文科”建设的三个举措:加快文科理论体系创新,提升文科专业的内涵建设质量、建设新兴的文科专业,通过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改革。2019年4月29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在天津大学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关于新文科的概念探讨愈发热烈,王铭玉、张涛(2019)对此进行了界定,认为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在全球新科技革命、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实现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颜冰和郑克岭(2019)从“新文科”建设实践的角度,提出“新文科”可进行两个层面的革新:一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容体系本身的革新,二是运用崭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构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体系。虽然对于“新文科”概念的讨论很多,但目前普遍认为,“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知识体系,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科发展新格局。

建校于1850年的美国综合性学科私立学院希拉姆学院首先提出“新文科”教育理念,并于2017年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对各专业进行重组,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平台。新文科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希拉姆学院期望学生在新文科理念下,通过选修一系列专业课程和参加学院的“项目活动”,努力探索自己所选择领域的学科和专业知识,使所学知识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拓展,激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社会实践和实训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文科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一门引领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信息交叉学科,设计学科被推到了新文科建设的前沿,肩负着责无旁贷的发展重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隶属于设计学科,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而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该专业需要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懂艺术、懂经济、懂市场、懂管理,强调艺术、技术、文化与设计的融合。

三、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革新。市场的需求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的方向与目标,凸显了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价值与作用。为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高校教育者要秉承新文科发展理念,深入剖析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

1.新信息技术与新媒介革命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带来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5G技术的广泛运用及新媒介的革命性迭代,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发展的模式、行业的风向标,进而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狭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过程乏味,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限,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没有紧随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存在滞后现象,这些都是新信息技术与新媒介革命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

2.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学理念和师资能力、师资结构的困境

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新媒介的革命性迭代,最重要的应该是回归教育本身。正如新文科理念提到的要解决培养“某种人”与培养“人”的统一。然而,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面临着如下困境。第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理念没能顺应当下市场需求,教材内容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部分专业课程之间没有逻辑连贯性,实践部分存在重理论的问题。第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的师资能力与师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近30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数量需求激增,然而专业师资的扩容速度没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比如,一些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承担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教学任务,一些学术水平有限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却引领着专业教学的发展,他们的基础性研究不足,且缺乏纵向课题研究成果,这直接影响到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新文科视域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復合型人才培养途径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与新行业变革的市场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顺势而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视觉传达设计类人才,以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革命的时代需求。现以笔者所在学校南昌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对新文科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探究。

1.融通新文科建设精神,革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层次及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念的革新提出了要求。然而,部分高校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达不到市场要求,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念的革新势在必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以新文科建设精神为主旨,革新教育理念,将其从传统狭隘的、近视的区域性、固化性的视角,转变为开放的、前瞻的、先进的全球性、国际性视角,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同时,在专业课程研究过程中,还要将产业、职业、专业、学业、就业、创业和立业这“七业”紧紧相扣。

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步骤:研究专业的发展状况→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就业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在动态中建设、调整和完善课程专业教学布局→践行适应市场需求的学业设计(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评等)→将学生输送到企业中就业或学生自行创业→让学生在设计岗位上实现立业。同时,要在学生就业、创业、立业状况的反馈中检验“新文科”落实的全过程,并进行动态改进和完善,使之进入良性循环。比如,学校在新媒体运营课程中跨专业组建学生团队,该团队完成的项目“蜜熊科技———球鞋洗护专家”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师生共创组赛道省级银奖、校级一等奖。在项目获奖的基础上,学校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创办了江西蜜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一直在正常经营,业务范围已扩充至周边城市。高校要想培养出与时俱进、紧贴市场、熟悉行业标准,能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国家需求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就要在新文科理念下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2.构建跨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新文科倡导学科交叉融合与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培育符合社会发展和业界需求、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必须打破学科壁垒,融通交叉性专业,将法律学、会计学、经济学、计算机学、产品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合理整合,实现学科协同、资源共享,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多向性。同时,要增强跨学科知识体系课程的衔接性,将新文科理念融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学校2021年新修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下。大一第一学期设置设计素描、设计概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课程,第二学期设置立体构成、设计色彩、图形创意、写生风采等课程。大二第一学期设置版式设计、商业插画、标志与字体设计、AI、PS等课程,大二第二学期设置广告设计、试听语言、数码摄影与摄像、创造性思维、视觉传达系统设计(一)等课程。大三第一学期设置包装设计、新媒体运营、书籍装帧设计、CDR、视觉传达系统设计(二)等课程,大三第二学期设置品牌形象策划、UI设计、文创设计、影视后期合成与特效等课程。大四第一学期设计交互式设计、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创作、会展策划、实例项目等课程,大四第二学期主要是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创作及答辩。新专业课程融入了跨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如创造性思维课程融入了大数据统计学、云计算等知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融入了思政、经济、法律、会计、运营等领域的知识,视觉传达系统设计课程融入了产品语义学、传媒学、新媒体、摄影学、数据分析、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在“新文科”跨学科交叉知识体系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艺术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钱学森航天博物馆校内校外导师共同合作指导的项目“酷我航天———新时代航天文创”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省级铜奖、校级一等奖。同时,该项目还获得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立项及资助经费2万元整。该项目学生团队由航空系、艺术系、传媒系、计算机系、经管系、人文系的学生组成,项目策划、撰写脚本、拍摄、后期、运营等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在项目的策划、实施、打磨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交流协同中了解和学习了专业内外的更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在项目活动中,不仅学生团队的成员是文理交叉,指导教师也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跨学科交叉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创新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而且打造了完整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链,有助于培育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

3.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的素质、思想和能力是决定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也直接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作为视觉传达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的执行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为关键。首先,教师要形成“跨界整合”“交叉互通”的思维方式,養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科技和人文融合的设计观。学校依托教师创新发展中心的互动平台,积极开展应用业务水平培训、教学能力拓展培训、教学创新大赛、教学互动理论研究等活动,让教师在学习与交流中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及课后辅导能力等。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线上教学活动,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GDC汉仪字库线上培训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扩大自身的格局。其次,学校要打破陈旧的机制,在“项目制”与“全流程”式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聘任行业精英、学者专家,以及技能强、业务精、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人员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并担任青年教师实习导师,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实务部门实践锻炼,带着明确的任务赴实地锻炼,以学习行业、专业先进的理念与技能,完成课程体系重构等建设项目。这样,可以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联通,建立开放的学习型组织,为新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共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实践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介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培育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就要遵循新文科理念,把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定位,突出科技创新服务实践。在校内要积极搭建具有前沿性、前瞻性、先进性,多元化“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或实训基地,如多功能摄影棚、音影棚、摄像演播厅、印刷虚拟仿真实验室、包装工艺操作室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生产实习操作。这样,学生就能把在学校学习到的课本知识很快地付诸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工作的流程。在校外要与数字化媒介、品牌创意传播、移动互联等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全面、综合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环境,将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创新平台与创业孵化基地相结合,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创”的道路。要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新传播技术、新创意技术、大数据技术及AI、AR/VR等仿真虚拟技术的教学运用。学校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中,与江西工业设计小镇、江西同天工业设计研究院、东莞市五源企业形象设计有限公司、江西厚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了校企合作,建立了完善的雙导师制度,使实训工作不仅能达到校内人才培养目标,还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充分发挥企业对设计人才的就业指引作用。高校对学生就业创业基地、资金、训练、成果变现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析问题、协同合作、人际沟通的能力,使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实践表明,校内校外双管齐下的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了校内实验生产化、校外实习教学化,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能让学生较早接触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业务,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培养出满足国家产业革命升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

五、结语

总之,在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技术革新和社会的前进,必然会驱动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更迭升级,而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更迭升级势必会影响到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创新改革。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融通新文科理念,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颜冰,郑克岭.“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03).

[2]马骥.新文科背景下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知识经济,2019(30).

[3]葛凌蓝.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9(07).

[4]李凤亮.新文科:定义·定位·定向[J].探索与争鸣,2020(01).

[5]王筱丹.“才·德·能”复合型人才融合培养新模式———“3+4”计算机平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校校”“校企”协同育人[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6(03).

[6]李莹.基于新文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1(03).

[7]郑伟.新文科理念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路径[J].黑龙江教育,2020(11).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Zhou Jielan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44,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rive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concept of"new liberal arts" came into being. Ta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liberal arts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starts from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majoring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jointly building an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for the teaching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Key words: new liberalarts;visualcommunication design; inter-disciplinarytalent;cultivation;channel

猜你喜欢

新文科复合型人才视觉传达设计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