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分析
2022-08-04许爱华
许爱华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内科 山东 淄博 256400)
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是发生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是醛固醇分泌过量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与高血压等因素相关,随着临床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国内原发性全部纯增多症的检出率明显上升[1]。有数据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伴有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约13%,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占比约23%[2]。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以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以药物治疗最为常见[3]。螺内酯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利尿剂,是醛固醇竞争性抑制剂,为了探讨其治疗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的疗效,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对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进行筛选,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数字法随机分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19:16;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56.94±2.4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60±0.51)年。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20:15;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57.31±2.4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40±0.58)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能比较。
研究已经伦理会审核,入组标准:(1)符合《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的临床实践指南(2016)》中有关标准;(2)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3)无认知功能障碍;(4)无药物过敏史;(5)用药依从性良好;(6)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但肾动脉狭窄、原发性肾病等严重病变;(2)确诊时伴有显性蛋白尿、尿路感染者;(3)精神异常或既往精神病史者;(4)近三个月内服用过降压药物或其他影响肾素、醛固醇检测的药物;(5)过敏体质者;(6)伴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者;(7)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贝那普利常规药物治疗,患者接受强心剂常规治疗,同时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H20000292,5mg*7s),每次10毫克,每日一次,如用药一周后疗效不佳,则增加至每日20毫克[4]。
观察组合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螺内酯治疗,给予患者螺内酯片(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H32020077,20mg*100s)口服,每日400毫克,分3次服用[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均连续用药三个月[6]。
1.3观察指标
记录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及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血钾、血钠、24小时尿钾离、坐位肾素、坐位醛固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均在疗程结束时接受了心脏彩超检查,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检查并测量左心射血分数等指标。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进行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均由同一名检验科医生严格按照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完成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资料录入计算机内进行整理,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经t、X2检验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及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钾等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血钾高于对照组,血钠、24小时尿钾、坐位肾素、坐位醛固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钾、血钠等实验室指标
2.3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是1955年由国外学者首次提出的一种疾病,是醛固醇分泌过量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7]。人体内醛固醇分泌过量影响了患者体内代谢正常生理调控,进而引发内环境钠水潴留,因为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疾病,醛固醇分泌过量还会引发血压上升,会增加冠心病、左心室肥厚等心脏疾病甚至是脑梗死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8]。有数据显示,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与常人相比,中风风险增加4.2倍,房颤风险增加14.1倍[9]。既往研究中指出,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中左心室肥厚、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若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心脏等靶器官损伤甚至是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目前,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
螺内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是醛固醇竞争性抑制剂,能与机体的醛固酮融合,能够有效提升钠排泄量[11]。基于此,本研究中将螺内酯应用于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常规降压及利尿药物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醛固酮具有保留钠于细胞内的作用,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醛固醇分泌过量会使得尿液中钾离子的含量异常升高,虽然部分患者伴有低血钾症,但尿液中有关指标仍异常高于正常水平[12-13]。较高的血浆醛固酮等指标水平往往预示着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有较为严重的水钠潴留现象,对于继发性血管损伤也有着一定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疗程结束时血钾高于对照组,血钠、24小时尿钾、坐位肾素、坐位醛固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螺内酯治疗可以显著调节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血钾等指标,能够减轻内环境水钠潴留程度。
因为醛固醇分泌过量还会引发血压上升,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引发左心室肥厚,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造成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室射血功能减弱,会严重损害心脏等靶器官[14]。同时由于醛固醇能够独立于血压升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所以在治疗时既要以纠正血钾与血钠等指标为治疗目标,也需要减轻疾病对靶器官损害[15]。相关研究证实采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可以降低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而螺内酯作为这一类代表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内皮损伤,减轻疾病对患者心脏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及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证实了螺内酯对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效果。
相关研究显示,约有近1/3的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未能坚持使用螺内酯等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这与该药物引起的性激素相关的、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有关。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发现应用螺内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与对照组患者的5.71%无显著差异,证实了应用螺内酯治疗并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但医生应用螺内酯治疗期间也应该加强用药监测与指导,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综上,采用螺内酯治疗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患者疗效确切,与常规治疗相比,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能够改善血钾等指标,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