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观察
2022-08-04刘斯立
刘斯立
幽门螺杆菌在临床上也称为Hp,其感染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方式,疾病感染率相对较高,在全球范围内均涉及,中国属于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其中Hp检出率数值基本是在95%~100%,在十二指肠溃疡中感染率显示数值为85%~95%,在胃溃疡患者中感染率数值显示为70%~80%,胃癌患者中占比为80%[1]。临床治疗过程中,西医主要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生素,或者枸橼酸铋雷尼替丁(PBC)+2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式[2]。这种治疗方式具有较严重的不良作用,同时复发率较高,费用比较昂贵,中医药治疗也有了一定机遇和挑战,治疗空间比较广阔[3]。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2月—2021年3月入院就诊的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进行客观性研究,临床采用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方式,探讨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入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分组方式选择电脑随机抽签法,设置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8~62岁,平均年龄为(40.1±3.2)岁;病程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9.2年,平均病程为(4.8±0.5)年;慢性胃炎例数为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为9例,反流性食管炎为9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9~63岁,平均年龄为(40.5±3.4)岁;病程最短为4个月,最长为9.5年,平均病程为(4.9±0.4)年;慢性胃炎例数为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为12例,反流性食管炎为8例。通过比较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公平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本研究中入组的患者临床确诊方式选择胃镜或者是实验室检查,其最终获取的诊断标准与疾病标准符合。排除标准:患者确定为胃癌患者;临床治疗近期有使用抗生素的历史;用药过程对阿莫西林过敏;经检查心、肺、脑、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并发症。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采用单一西药治疗,确定治疗方式为奥美拉唑、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三联治疗方式,使用剂量分别为20 mg/次,1.0 g/次,0.4 g/次,使用时间为早晚各1次。研究组患者采用西药联合中医药治疗方式,三联治疗方式与对照组同时采用中药治疗。①针对肝气犯胃型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药物组成:醋陈皮10 g,柴胡10 g,川芎10 g,麸炒积壳10 g,赤芍10 g,炙甘草3 g,香附10 g;②针对脾胃虚寒型患者采用扶阳益胃汤治疗,药物组成:干姜9 g,人参6 g,炙甘草6 g,肉桂6 g,白芍药 6 g,醋陈皮10 g,白术10 g,黑附片11 g,益智仁3 g,蒲公英3 g;③针对阴虚胃燥型患者采用加味麦门冬汤治疗,药物组成:麦冬15 g,人参12 g,山药12 g,姜半夏 9 g,白芍9 g,丹参9 g,甘草5 g,生桃仁5 g,大枣3枚;④针对肝胃郁热型患者使用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药物成分有:浙贝母13 g,海螵蛸13 g,蒲公英13 g,白芍10 g,牡丹皮10 g,郁金10 g,青皮9 g,泽泻9 g,醋陈皮6 g,栀子6 g,黄连6 g,川楝子6 g。药方的使用需要伴随症状加减,水煎服,药方水煎2次,将2次获得的汤药混合平分为2份,在每天早上以及下午使用。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指标为治愈:经过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彻底愈合,腐烂黏膜消失,炎症缓解情况高于2级,病灶位置没有明显水肿情况,局部出现轻度发红,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经过胃镜检查,溃疡面大面积愈合,黏膜水肿情况缓解,病变范围已经缩小超过50%,炎症缓解程度超过2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胃镜检查与临床病理学检查没有改善,症状也未改善。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干预前,名称为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具体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胃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表2 2组胃病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3.33%,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中医证候疗效干预后,研究组中医证候有效性为96.67%,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胃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例,%)
表4 2组胃病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水平对比 (例,%)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胃黏膜中,这一菌种与胃炎、胃溃疡以及食管炎等具有密切联系,过程中会产生升空泡素、尿素酶等生成氨,增加胃泌素,降低生长抑素,增加胃酸[4,5]。其中上皮细胞会释放出部分炎性地质,以此构成氧自由基和胃肠黏膜黄嘌呤酶结合,造成胃黏膜局部炎性反应,对胃黏膜屏障造成破坏,从而诱发胃病[6,7]。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问题进行根除可以促进炎症愈合,从而降低癌症发生率[8]。临床治疗工作主要是通过三联疗法,其中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的使用是对疾病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也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比较常用的药物[9,10]。
在中医领域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主要是归类于胃脘痛以及吞酸范畴中,脾胃内伤、脾失健运等造成的外邪侵袭是造成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11,12]。临床治疗工作开展,中药制剂应用可作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抑制,药方中使用的黄连具有泻火解毒以及燥湿清热的作用,治疗中发挥理胃治虚的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加强疾病痊愈有效性;党参主要使用在脾胃气虚以及四肢乏力的患者中;白芍药的使用可以发挥生肌止痛以及补益肺气的作用,保护胃黏膜[13]。中药方可以使患者胃部功能改善,发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胃部血液循环,胃黏膜屏障功能有所改善;通过渗湿作用可以宁心安神,健壮脾胃;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主要用在消炎抗菌中,改善患者胃黏膜炎症反应,清除患者体内湿热情况;陈皮应用在治疗中可以解决腹胀问题,搭配黄连使用,改善胃热呕吐症状;姜半夏可以去除脾胃湿痰[14]。药物综合使用可以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14]。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效果显著,可降低药物不良作用,对以往西药治疗中的弊端进行克服,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所巩固。
综上所述,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治疗中使用西药联合中医药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