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
2022-08-04孙礼
孙 礼
(滨州市沾化区中医院康复科 山东 滨州 256800)
为探索有效的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方法,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药综合疗法,究以在我院的疼痛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病患从中抽取70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综合疗法,疗效显著[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在我院的疼痛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病患从中抽取70名病人为研究对象。70名病人按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 A组和 B组。结果:35名 A组病人中,18名男性,17名女性,45~57岁,平均年龄(50.2±2.6),5名为短期脑缺血,4名为多发性缺血性脑卒中,6名为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8名为脑栓塞,12名为脑血栓。在B组35名病人中,20名男性,15名妇女,46~56岁,平均年龄49.3~2.2岁,3名为短暂脑缺血,5名为多发性缺血性脑卒中,9名为脑栓塞,13名为脑血栓。两组在总体数据上均有显著差异, P>0.05。
1.2调查方式
对 A组病人采用了西医的方法。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1)用250 ml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60毫克脑蛋白水解物,然后给病人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2周为一个疗程。2)用100 ml0.9%的氯化钠100 ml水稀释30 mg依达拉奉,然后给病人静脉注射,2次/天,连续2周为一个疗程。3)依病人情况,给予甘露醇,一疗程为4星期[4]。采用中药综合疗法对B组病人进行治疗。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方法有:中药点滴、针灸、中药烫熨、康复等。在急性期,用250 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 ml的血栓通注射液,用该溶液每天1次。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5]。抗血小板药、抗凝剂、溶栓药等都不能用于对症治疗。康复期间,采用针灸、中药烫熨等方式。(1)每日1次针灸。主要穴位为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穴。辅助穴位有:上肢的极泉穴、肩俞穴、臂厥穴、曲池穴、曲泽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液门穴;下肢的委中穴、伏兔穴、梁丘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绝骨穴、丘墟穴、太冲穴、足临泣穴;头部的太阳穴、下关穴、颊车穴、地仓穴、迎香穴、廉泉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上星穴、百会穴等[6]。(2)每日1次艾灸疗法。主要穴位是三阴交穴、涌泉穴。(3)采用中医烫法,每日1次,每次1小时。(4)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康复疗法。本研究以四星期为一疗程[7]。
1.3观测值
观察疗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生活质量指数 (QLI)评分。( 1 ) NIHSS评分愈低,说明其神经损害程度越低。( 2 ) QLI得分越高,说明其生活品质越好。
1.4治疗效果的判断准则
疗效:经治疗后,病人已能自主行走,关节功能恢复,意识清楚,说话功能恢复。效果:经治疗后,病人需要他人帮助,说话不清晰,意识清晰,但有时会精神错乱。无效:经治疗后,病人无法自理,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显著改善,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楚。总有效率=(显效次数+有效次数)/总治疗次数×100%.
1.5数据分析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分析
在接受治疗后,B组的总体疗效高于 A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 n(%) ]:B组:35例,显效的有23(65 . 7);有效的10(28 . 6);无效的2(5 . 7);总有效33(94 . 3)。A组:显效的有14(40 . 0);有效的12(34 . 3);无效的9(25 . 7);总有效26(74 . 3)。
2.2治疗前后 NIHSS评分对比分析
在接受治疗后,B组的 NIHSS得分低于 A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的比较(分,
2.3两组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后 QLI得分的对比分析
在接受治疗后, B组QLI得分高于 A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QLI 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为150~180万。在临床上,西医一般采用对症疗法,但其疗效往往不理想。中医在防治脑卒中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8]。根据文献记载,急性中风的中医辨证方法有: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气血失调、阳阴虚阳亢、痰热腑实等。所以,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辨证施治之外,还应该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
在中医的临床护理观念里,应该注重阴阳调和、上肢、下肢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防止因中风而导致的局部血流不顺畅。经常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可以彻底的缓解疼痛,疏通经脉,促进相关的功能恢复[9]。
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可以使病人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护理人员可以运用语言疏导、移情易志、五行相胜等方法对病人进行情志护理,详情为:
第一,语言疏导:护士要运用适当的语言,鼓励病人多交流沟通。鼓励病人的家人多陪陪病人,让病人感觉到家人的温暖是治疗病人情绪的最好方法[10]。
第二,移情易志:通过娱乐活动,播放音乐,帮助病人调整情绪,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放松心情。
在使用中频和低频治疗机的时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选择患侧四肢的外关、合谷、曲池、肩井等穴位,下肢的经络、昆仑、悬钟、阳陵泉等[11]。采用经脉电针疗法,一天两次,一次半个小时。对于四肢酸软、麻木的病人,在治疗时,严禁直接接触病人的肌肉。
按照医生的要求,用手按揉病人的穴位,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选取段阳明大肠经和下肢段足阳明胃经作为治疗方法。一天两次,一次半个钟头,注意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不能用这种方法。在手术中,要注意防止栓子脱落,从而导致其它脏器的栓塞。
中风是中医的一种“中风”和“眩晕”,《黄帝内经》将中风的前兆叫做“微风”,它的症状是“虚而饱,五脏静,筋动,生风。”引起脑卒中的原因以痰、瘀、风为主,外感郁滞于经脉,从而导致各种疾病。《黄帝内经》有云:“气郁而生,气郁则生。”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肝、肾阴虚、津液不足,导致血液不足,导致经脉堵塞,气血不畅。中药在缺血性中风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现代医学中,却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如:中药、人参、鸡血藤、地龙、鸡血藤、瓜蒌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12]。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醒脑”是我们传统中药安宫牛黄丸的一种改进配方,它能保持安宫牛黄丸的快速见效。其主药是一种能醒脑开窍的天然麝香。血脑屏障和冰片可以促进药物穿过血脑屏障。让活性成份渗入脑部,修补损伤的脑细胞,清除游离基[13]。缺血血性脑中风常伴随着语言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时,应采取西医治疗,但不能用西医的方子来治疗,而中医认为,缺血型中风属于“中风”和“眩晕”,主要是因为肝肾亏虚、气血虚乏、经络不通等原因,故应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发挥除湿健脾、化痰止惊、活血通络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疾病损伤脑神经情况,消除与疾病相关负面影响[14]。
根据中医的说法,缺血性脑中风属于中风、眩晕症,其病因是由外邪郁结所致,所以在治疗的时候,要通过使用活血通络、熄风化痰的方法来进行治疗[15]。中风是一种在中医学上称为急性脑梗,它是一种由脑血管缺血、脑血管破裂而突然昏倒、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半身不遂、没有昏倒但突然半身不遂的表现。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以中药为基础的中药综合疗法,对脑卒中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接受了治疗后,与 A组比较,B组病人的总体有效率较高, NIHSS得分较低, QLI得分较高。结果表明,中药综合疗法对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对脑卒中病人的脑神经功能有较大的改善,生存质量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