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型之探究*
2022-08-04龙秒
龙 秒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21)
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尊师重教”和“师道尊严”的思想传承,在中国的教育行业中潜移默化地定位了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随着信息化社会和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来自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冲击,教师在现代化教学活动中,地位逐渐被淡化,我们提到更多的是引导式教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旁观者视角,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从单一的传统课堂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必然趋势,也是现今全球教育的新常态,而在传统课堂教学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音乐教师如何跳出儒家教育思想的“权威”角色定位,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事业工作者职业角色定位,从逐步接受、实施到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常态化转变,这是本文探讨的焦点。
一、研究背景
(一)传统课堂中儒家教育思想对教师“权威”角色的定位和课堂教学的工业化特点
在中国古代,我们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形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它的意思是学生应该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老师,学生从属于教师,服从于教师,并终身保持对教师的尊重和顺从的等级关系。在儒家文化中,“天地君亲师”的牌位顺序也印证了教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权威地位。
另一方面,从古至今延续的传统课堂师生位置分布来看,讲台的位置决定了整个课堂的焦点是聚集在教师身上的。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聆听为主。有学者也把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称之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更形象的比喻教室里的学生为批量生产的知识被动接受体。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填鸭式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毫无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空间。教师的教学针对的是整个教室的所有学生,教学过程中并不能顾及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理解能力。
(二)中国教育改革不断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现代化人才,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层面。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维度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20年2月,新冠疫情的爆发推动了中国教育教学的革命。混合式教学虽然并非疫情期间的特殊产物,但它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带来了教育教学模式转换的新机遇。
从国家逐年来的教育方针政策指导可以看出,逐步推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注重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改变工业时代批量生产的教育模式,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现状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004年,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在中国首次由何克抗教授提出,传统意义上的混合式学习指的是“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例如运用视听媒体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等”。2016年,李逢庆博士对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混合式教学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媒体技术,提供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的资源和活动,让适当的学生形成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和问题引导进行自主学习,收集资料,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共同讨论,寻找答案,课后教师进行积极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创新能力得到巨大发挥,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教学活动中,更强调和重视学生的收获和感受。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给高校音乐教师带来的改变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单线条知识传输路径被打破。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由教学的中心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观察者。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探索活动,这看起来似乎极大地削弱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焦点位置。
香港教育大学的杨阳博士在对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察研究中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主动发出的教学行为活动比例非常低,并且声乐教师在不同歌曲的教学活动中显示出的教学行为高度一致,即稳定的教学模式。由此看来,要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必须打破长期以来教师形成的固有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风格习惯,高校音乐教师的工作任务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单纯的音乐课堂教学延伸到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材的研究设计和教育心理学的熟悉,甚至是每一位学生情况的了解。在这些改变中,音乐教师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定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育教学转变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教师角色的转变颠覆了中国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性和师生关系的等级地位,许多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感到了巨大的不适,特别是对教学风格和教学手段上的转变表现出了畏难情绪。
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从传统课堂到混合式教学的转变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型和重塑。
三、围绕混合式教学,高校音乐教师的职业角色转型
首先,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而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出自身价值的人才,而当今全球普遍认同的21世纪人才,是具有4C的核心能力,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和创新的能力。因此,高校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围绕着培养具有4C核心能力的学生而展开。
(一)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角色与时俱进
高校音乐教师首先应从思想认识上意识到“权威的等级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了。
儒家教育思想中对教师权威地位的定义是基于知识传授路线仅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单一途径的时代背景,但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的传播途径丰富、易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多元,而不仅仅依靠学校教育。
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导致“师尊生卑”的等级地位关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安全感所带来的谨言慎行,导致了传统课堂的学生被动接受和沉默行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代在进步,对于在儒家教育思想维度中成长起来的音乐教师应对过去教育体系中形成的认知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总结,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儒家教育思想和教师角色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与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融合发展。
(二)教师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
从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来看,来自网络的大量知识信息,以及全球的慕课平台、社交平台公共学习等资源的涌现,知识的外化现象打破了传统的知识装入人脑的学习,要让我们的学生具有世界竞争力,我们的教育核心问题必须从简单的传授知识变革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些能力培养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这些能力的训练,教师的教学重点转变为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学活动应多设计为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团队同伴学习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终身学习型思维模式的养成。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变引导,更多地把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交给学生,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树立自我责任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的意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自身能力的训练和社会竞争力的增强。
(三)同伴式师生关系的转变
高校学生多数已经成年,受前期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已经形成一定的三观认识和知识体系,此时,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同伴式交流学习的关系,有利于师生建立一种信任、融洽、安全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和学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
四、高校音乐教师的角色重塑
(一)跨文化的多元音乐教育促进音乐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
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使音乐教师能更多的接触到外来音乐文化和外来音乐教育模式。还有出国留学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他们在学成归国后从事音乐教育事业,会自然的渗透留学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这也是跨文化学习带来的多元教育融合。他们所接受的西方音乐教育模式极大的丰富了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使之呈现出教育多元化和全球教育一体化的音乐教育发展格局。
而学生在感受来自各国多元音乐文化的不同风格特征和对比的过程中,既感受了音乐之美,又使身心得到舒展,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放下对音乐教师的敬畏和胆怯,从而促进教师的引导性教学、讨论、反思。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整个教学活动扩大到了课前和课后,教师作为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课前自学能力和学习进度快慢及深度,而课中的讨论、共同学习部分又涉及如何调整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把更多的课中时间让位给学生的启发式学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小组活动来建立起同伴式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教授。课后的反思性学习设计中,教师起到推动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在反思性学习活动中培养高阶思维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设计者、引导者和推动者都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调整教学安排的应变力,还包括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的掌握,这些教学综合素质能力的转变都是高校音乐教师上好混合式教学的必备素养。
(三)音乐教师教育技术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对于信息时代的学生,各种数字产品和线上学习app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无疑是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脱节,我们面对未来人才的教育必然也是落后的。因此,音乐教师的教育技术信息化能力培养必须紧跟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2020年上半年的线上教学,迫使全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网络、在线直播平台,在线收集数据、在线分享音频、视频资料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固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一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教师不得不被动做出妥协和改变,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此期间的加速发展,也让勇于尝试新技术的音乐教师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近两年来,教育部对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重视,各种针对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课程培训也大大提升了高校音乐教师面对信息技术的信心,在面对各种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时,音乐教师更有底气去尝试新技术带来的多种教学策略,儒家教育思想的“因材施教”也可以在新兴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得到充分的印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也能得到发展。
(四)信息化时代的“良师益友”
面对00后的大学生,一群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在面对信息技术学习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定比教师差,有时学生更能成为教师的助手和新事物的推荐者。
以我的教学为例。很多关于音乐平台和技术的使用都是学生向我推荐,我实操好用再向我的教学班学生群进行推广,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学环境和同伴式师生关系的变化,既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又收获了融洽共生的师生友谊。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师角色也是“良师益友”的儒家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体现。
(五)新时代的“大先生”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高校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要求更加全面,教师既要对专业技能熟练操作,治学严谨,又要保持和学生的情感互动、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自由和畅所欲言的学术气氛,既要保持对教育教学事业的长期热爱,终身学习钻研的学术精神,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形象,这些都是对高校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只有保持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保持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坚定信念,才能书写好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角色定位,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值得尊敬的“大先生”。
结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角色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迈出具有变革性的第一步,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模式进行定期的反思和推陈出新。作为中国教育教学的一线执行者,我们有这样的义务和使命推动儒家教育思想向前发展,促使传统课堂到混合式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高校音乐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