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能等级的运动教育模式分组实施建议

2022-08-03周俊杜洄亮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季前赛垫球排球

周俊 杜洄亮

(1.浙江省绍兴市袍江中学,312088;2.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312099)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以基于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从练习期开始,学生就要组成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进行技术学习、熟悉队内角色等任务。分组是否合理,对后期的比赛会产生较大影响。较大的组间差距会使教学进度难以统一,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弱队学生比赛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分组的均衡性十分重要。笔者结合本地区排球技能等级测试的实践研究,将其用于小学(高段)排球运动教育模式的分组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技能等级分组与运动教育模式结合的意义

排球运动一般围绕发、传、垫、扣4个技术进行攻防对战,那么就可以围绕这4个技术进行技能等级设计。单项技能等级是课堂评价的延伸,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勤练以提升运动技能。因此,设计等级标准需要参照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及目标要求,合理设置等级划分与难度要求。如,围绕排球项目中的垫球设定排球垫球的单项技能等级标准(表1),从该项技能基础的动作学习到该项技能在比赛中的运用。

在表1中,等级一对应2个测试的项目和层次,主要由基本的技术层面和兴趣练习组成;二级对应技能和简单的移动等,逐渐加强垫球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的改进和训练;三级将垫球运用到比赛的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运用和创造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该文化的本质。各项技能的等级评定相互独立又和比赛的运用相融合,通过细化技能等级标准,量化学生的学生,学生的技能等级其实就是学生相应的真实学情,便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技能等级的评定使学生对该项技能的“学会”程度有了量的体现,更加直观和可控。通过量化的数据,有利于运动教育模式的分组更加合理、公平。

表1 排球垫球技能等级标准

二、按技能等级分组及在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组过程

首先,根据小学排球项目中传、垫、发球的3个项目进行运动等级考核,结合3个运动技能等级的量化,将不同综合等级的学生大致均匀分成几组,每组在整体实力上较为平均。其次,为了充实和完善运动教育模式中准备练习期、季前赛期等不同阶段的练习内容,原则上除综合等级基本均匀外,每个组中内部存在的技能等级层次人数也需要大致相同(表2)。

表2 具体分组情况示例(2个班合班上课共88人)

笔者学校采取2个班合班上课,将学生均匀分成4个小队进行运动教育,每队中,一、二、三级的人数大致相同。2个班的带班教师合作,分别巡回指导各个队伍,结合运动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学生进行分层比赛指导。

(二)分组策略

1.准备练习期

分组完成后,可以让各组同等级的学生进行小型比赛和体验,如,低等级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简单的基础性比赛(A1VSB1、A1VSC1等),高等级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综合性比赛,低等级的成员进行裁判判罚等,加强各等级学生对比赛的认识,提升技能的运用能力和自信心,同时提高比赛的竞争性。建议将准备练习期和季前赛的成绩折算入正式比赛比赛中,加强各成员的参与度(表3)。

表3 准备练习期各组各等级的不同比赛(折算百分比记入后期比赛)

对于不同技能等级的学生都有一定针对性的练习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技能等级较低的学生,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加强练习强度,在水平相对均衡的比赛中,学生可以增强自信,提高对排球的兴趣。

2.季前赛期

各组开始以组为单位体验比赛的各种场景,因为整个小组有不同等级的学生,因此可以采用以少对多或者限制难度的形式开展。同时,为了让小组中的学生更有参与感,根据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比赛的不同角色,适当安排不同角色的特殊比赛(表4)。

表4 季前赛期各组各等级的比赛(折算百分比记入后期比赛)

3.正式赛期

同组内高、中、低等级的学生组成一个队,除了上场比赛的队员,其他队员体验各个角色参与比赛,感受排球比赛的文化和内涵,提高全员的运动参与能力。一方面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各等级间学生的相互学习、提高和竞争。

4.季后赛期

此阶段不仅可以结合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最终比赛、颁奖庆祝,让学生感受体育文化,还可以再次进行技能等级评定,让学生证明自身在整个运动教育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增强自信。

猜你喜欢

季前赛垫球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运动表象训练在中学排球垫球教学中的应用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恼人的“季前赛”
垫球启蒙
一个教学片断引发的争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