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的结构、特征与启示
2022-08-03刘惠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100086
刘惠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100086)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提出
运动教育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所创立,是流行于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以游戏理论为基础。游戏理论起源于西方世界,最初强调活动在最大限度上由儿童自己发起、自由选择、以个人为导向,并伴随着过程的愉悦性。西登托普充分吸收了游戏理论的精髓,认为运动来源于游戏,身体活动是游戏的一种形式,身体活动的游戏属性意味着身体活动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以及过程具有愉悦性、自主性。因此,以游戏理论为基础的运动教育模式一方面充分挖掘运动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除此之外,运动教育模式还统合了团队学习理论、人的社会化理论、符号学理论等。比如,运动教育模式的角色扮演、行为规范和合作学习与人的社会化理论相适洽。
二、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运动文化素养、运动热情的运动者。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不仅是运动者,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还要学习和掌握一个或多个服务于运动和比赛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运动技战术、学会赛事设计与规则制订,学习运动的规则与文化,以及履行角色的职责。因此,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有广泛的、真实的、丰富的运动经验,对全部运动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并能享受运动的乐趣,愿意投入其中。
如果说运动能力、运动文化素养、运动热情三维目标是运动教育模式所追求的长期目标,那么依据三维度细化的十大教学任务,则是每一个赛季都需要落实的短期目标,也是教学评价内容的抓手,即发展具体技能和体能;能够执行具体的比赛战术和策略;参加适合自己身心发展规律的身体活动;进行身体活动的筹划和管理;养成负责任的领导能力;有效进行团队合作达到共同目标;能欣赏与理解运动仪式及其特殊意义;发展做出有关运动议题决定的能力;发展和应用实践仲裁、裁判员、记分员和教练员的知识;积极参与校外和社区的体育活动。
2.教学结构
大单元教学是运动教育模式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西登托普教授认为:9个学时的单元只能是经验性的体验,无法让学生全面参与运动,全面体验运动,从整体来认识运动。因此,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结构是一个赛季或运动季,一个赛季通常由15~20节课组成。
从具体教学结构设计看(图1),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结构主要包括运动季前准备阶段和实施课堂教学阶段。在运动季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运动教育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全方位的理解,对授课时的影响因素进行提前分析,并且做好编写学习手册等教学材料的准备。实施课堂教学阶段又包括了建立课堂常规、赛季实施以及进行最后的庆祝活动3个环节。在建立课堂常规环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组成固定的运动队分组,使学生逐渐熟悉各种课堂角色(如裁判员等),建立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课堂常规,填写运动教育手册(主要包括队名、队标、吉祥物、运动委员会人员名单、小组合作协议书、角色分配卡等基本信息),学习基本的运动技术,营造运动文化氛围,强化各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而庆祝活动环节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宣誓、邀请特别来宾、颁奖典礼、比赛场地的装饰等活动,具有增强教育意义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学生运动热情的作用。
图1 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结构[3]
赛季环节又分为季前赛、正式比赛、季后赛三个阶段。季前赛阶段,使学生巩固课堂常规,掌握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的方法,以及队长、记录员、裁判员等各种角色的扮演;同时学习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战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简单的、以熟练技术为目的1VS1或2VS2比赛。此外,教师要引导各小组逐步形成本队的运动文化特色,为赢得季后赛荣誉及时调整技战术。正式比赛阶段,可按接近正规比赛的方法进行。比赛以运动小组为单位,确定比赛的轮次,填写正式的表格,并张贴在宣传板上,以便所有学生查询了解。在比赛开始时,应有必要的入场式,要求各队穿统一的队服,并展示其队标和吉祥物;让学生担任比赛的裁判员、检查员、统计员等角色。该阶段的教学,不但应使学生普遍参与比赛,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而且要强化运动文化和小组学习气氛,并增强队员间的凝聚力。季后赛阶段是整个运动季的高潮阶段,该阶段要通过比赛决出运动季的冠亚军,需模仿正规比赛营造比赛气氛,如入场式、啦啦队等,力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被比赛气氛所感染,并在浓厚的运动氛围中,激发履行角色职责、增进运动技能的热情。
3.赛事设计
以比赛为主线是运动教育模式的一大显著特征,赛事设计也成为该模式最具魅力和挑战的环节之一。在运动教育模式的赛季设计中,有许多可供教师和学生创新的空间,以及协商和选择的机会。教师和学生在赛事设计中,可以了解赛事知识、裁判规则,体验公平等。
赛事设计一共包含14个具体步骤(图2)。在步骤1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并且对其进行改进,制订规则,配备相应的器材。在步骤2中,需要教师对班级规模、男女学生人数、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已有水平与体验等有所掌握,进而为分组、角色扮演设计等提供基础。在步骤3中,需要考虑分组,通常比较理想的是分3队,这样2支队伍比赛时,另1支队伍可以充分扮演“外勤”角色。当然,参赛队数、每队人数等也与班级规模、所选项目等密切相关,教师在具体运用中可充分结合分组轮换的各种方式,但分组要尽量保证各组实力相当。在步骤4中,在组成实力相当的组别后,需要考虑组内角色的分配。通常情况下,在赛季开始前,以文字形式对每个角色的职责与注意事项进行明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担负每个角色的责任。在步骤5中,比赛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器材和场地,在一节课中所能完成的比赛场数较大程度依赖于可利用的场地和器材数量。考虑到场地的限制,可以适当改进比赛规则,如在标准场地上划线,将其划分成几块小场地等。在步骤6中,需要考虑赛季的时间长短以及具体的时间安排,一个赛季一般由15~20节课组成。在步骤7中,教师需要结合器材、场地、比赛队伍与时间等因素,选择渐进式、循环式,或对抗式比赛模式。选择比赛模式的出发点应是如何在现有场地器材等限制条件下让学生在比赛中尽量展示所学运动技战术。在步骤8中,在明确了运动项目、参赛队、比赛模式等后,需要决定单日比赛的具体设计,如一共有多少场比赛、每场比赛大概耗时、可以同时开展多少场比赛、每个角色的职责以及当值队的责任等。在步骤9中,需确定比赛日期,制订比赛日程表。在步骤10中,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而丰富的运动体验,教学任务需要考虑运动技战术的学习、角色的责任、比赛规则的制订与公平竞赛的程序设计等一系列的因素。这些都需要匹配教学时间。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分类,以便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步骤11中,要安排冠军赛事时间,通盘考虑比赛时间、个人练习、小组练习、角色学习、赛事管理等。在步骤12中,需要解决如何计分决出赛季冠军、得分的维度有哪些、胜负得分点分别为多少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学会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等。在步骤13中,需要考虑终级赛事的设计,包括采用何种模式、设置哪些奖项、采用什么仪式等。在步骤14中,不仅要选择评价工具,还需要收集、汇总学生信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图2 赛事设计步骤[4]
三、运动教育模式的启示
1.充分利用“比赛”,全面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
运动教育模式的核心是比赛,以比赛为主线,将竞技体育的竞争性、公平性、规则性等特征引入学校体育,为学生营造真实而丰富的运动体验。学生在比赛中学会技战术的运用、学会规则的制订与遵守、了解赛事管理与服务,也体验运动的热情。运动教育模式中的“赛季”不只是夺冠、赢输的问题,而是运动育人价值的全面发挥,除以往重视的运动能力外,还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性、人际关系交往、团队意识、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以及仪式感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体育教学改革借鉴和参考。
2.实施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掌握结构化体育知识
运动教育模式倡导大单元教学,通过赛季的设置,将一个运动项目进行结构化、持续化和系统化的设计,增强对所学运动项目的真实的、完整的体验与深度理解,促进学生掌握结构化体育知识与技能。
运动教育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这与以往的体育单元教学相比,在单一技战术学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技战术组合学练与真实比赛情境下的运用、互相配合、项目意识、角色分工、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促进学生对运动项目有完整体验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挑战性与探究性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和运用一项完整的运动技能。通过内容结构化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观,对运动具有真实的、完整的、深度的体验,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3.实现复杂情境下的体育教学,实现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运动教育模式还重视运动参与方式的多元化,学生除了以运动员的身份体验运动,还可以扮演教练员、裁判员、体能指导员、记分员、训练员、管理员、宣传员以及计时员、统计员、捡球员、发令员、识别员、保健员,甚至还有宣传员、舞蹈指导、编曲、道具员等其他角色。教师在复杂情境创设中,还可以根据活动添加角色,使比赛情境变得更加复杂,让学生能在各个角色之间轮换。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下的体育教学,可以确保学生全面完整体验真实的运动,真正掌握技战术的运用,养成面对复杂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样化评价方法,突出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运动教育模式倡导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法,突出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是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评价的特色。运动教育模式倡导真实情境下的非正式评价与正式评价相结合。运动教育非常重视真实比赛情境下运动知识与技能、体育文化素养、体育热情等的评价。运动教育模式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情境(赛季),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这种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可以选择评价工具、设计评价系统,由经过培训的“学生”统计员在教学和比赛过程记录学生的技能表现,突出过程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