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评视角下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与建议
2022-08-03杨建伟浙江省舟山市舟山教育学院316021
杨建伟 (浙江省舟山市舟山教育学院,316021)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这对体育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学练要精准,比赛要常态,评价要灵活,呈现“学、练、赛、评”新样态,进而打造优质体育课堂。学是基础,练是过程和手段,赛是检验,评是导向。“学”是练和赛的基础,“练”是学的手段和必经之路,“赛”是学和练的检验,也是评的一个方面,学中有评、练中有评、赛中有评,贯穿学练赛始终。
一、学、练、赛、评视角下的教学实施策略
笔者以《排球垫球的动作方法:正面双手垫球》的数学为例,进行“学、练、赛、评”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1.在单一练习中学会的方法
在《排球垫球的动作方法:正面双手垫球》一课的单一练习中,教师可以从2名学生1组垫固定球的练习入手,持球学生将球置于腹部高度,在练习中体会垫球的手部动作,边体会边学习垫球的部位、重心高低和身体协调性。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抛自垫”练习,通过抛垫接的串联练习提高学生的垫球能力。
随后让学生进行抛球接反弹球练习,要求在球反弹落地前垫球并接住,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身体移动速度,然后引导学生“展示—纠正—再复习”,学生在练习时通过探索、发现,自然地掌握了垫球的动作要领,学会了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2.在组合练习中练会的方法
在《排球垫球的动作方法:正面双手垫球》一课的组合练习中,练习方法1:在正面双手垫球的基础上加入转身、移动的技术,重点强调抛球后转身移动的方向和重心。每名学生自己向上抛球并转身后找球+垫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抛球高度以及转圈圈数的调整,提高或降低练习的难度,进行分层教学。同时小组内进行相互指导与帮助,组内相互学习与提高,再进行整组练习成果展示。
练习方法2:组织4名学生1组进行抛垫球+跑动练习,2人抛球、2人垫球,垫完后跑至下一个点交换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球不掉落,同时保证垫球动作正确。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垫球技术和控球能力和对速度、空间、方位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入的跑动练习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同时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3.在游戏比赛中会用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垫球接力比赛,4名学生1组,再均分成2个小组,2人1球平行站立,学生A垫完球后,学生B接力垫球,要求连续垫球接力,使球不落地,每组至少能够连续垫球5次以上,最后以2个小组垫球数总和计分,垫球最多的组获胜。通过垫球接力,为今后的对垫技术练习打下基础,引领学生在赛中练,弱化技术要求,注重使学生学会练习方法,强化活动过程与趣味性,不仅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并运用所学技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赛中有练、练中有赛、赛练结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在学、练、赛中评价的方法
在练习中,各环节都应有明确的练习标准,并在练习中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评价。“学”的部分,在球性练习结束后,学生开始垫固定球练习,每人练习20次,要求每次徒手练习的动作正确。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并询问学生完成情况。达到目标后再进行自抛自垫练习,每人至少练习30次,要求垫球部位准确,不跑球,教师巡回指导后组织优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随后再进行复习和分层教学,动作熟练的学生提高难度,练习结束后再对本次练习进行小结,进行下一个单一练习。之后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学生予以表扬和帮助。
组合练习是对垫球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其练习和评价围绕不同垫球动作之间的连贯性,如,在组合练习抛球转身+垫球中,要求转身和垫球动作要连贯,并在转身时观察球下落的位置。因此,在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身体要随着球进行快速移动,在尽量对球不失去控制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移动到球的下方完成垫球练习,要求身体移动快速和抛球的准确性,在提高垫球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移动意识。
在游戏或比赛中,以4人合作比赛的形式展开,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为赢得比赛的胜利,要求小组内成员加强合作,完成合作垫球接力,这样可以有效增进小组的凝聚力,增强小组的合作、竞争意识,并客观地检验本课的学习效果。
二、“学、练、赛、评”的教学实施建议
1.全面把握“学、练、赛、评”的特点及关系
要在体育课中做好“学、练、赛、评”,既需要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还要能够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否则难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学”是由外而内的过程,即从外界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练”是自我主导的过程,是通过身体的不断体验和试错过程,最终达到对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甚至是自动化。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对技术的“练”要持久,刺激量与强度不够都难以达到熟练掌握,自动化也就无从谈起。“赛”是由内而外的展示,即把练习获得的技能等通过比赛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个过程要把握赛的目的、赛的内容、赛的形式、赛的结果等,通过“赛”对“练”进行高层次强化,通过“赛”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助等体育精神。“评”要贯穿于学、练、赛的始终,通过“评”检验学练的结果,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等。
体育课实施过程中对“学、练、赛、评”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要想达到一定的效果,必须合理组织,不仅要注重单一形式的活动,还要把握联合的组织,更要强化创新性活动形式。既充分考虑学段特征,根据课程内容进度,综合把握学、练、赛、评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还要体现进阶变化,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有效评价“学、练、赛、评”的过程及应用
对体育课“学、练、赛”的评价至关重要,既包含对“学、练、赛、评”过程的评价,也包含对结果的评价。关于过程的评价,要将评价聚焦在学、练、赛、评的应用是否合理和适宜上。其中,合理性体现在“学、练、赛、评”方式应用合乎体育教育教学规律;适宜性体现在“学、练、赛、评”方式符合学生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
通过“学、练、赛、评”多种评价形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练、赛、评”过程是否合理、适宜,而且能够作为改进提高的依据,使后续教学的“学、练、赛、评”各项活动更加精准。在应用“学、练、赛、评”的过程中,要能够将其视为螺旋式循环推进的过程,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