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结构化教学实践
——以七年级篮球课程为例
2022-08-03周建龙张海龙
周建龙 张海龙
(1.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100035;2.北京市第十四中学,100055)
笔者认为,体育结构化教学就是要将课堂教学中某个项目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体—部分—整体”的整合,在把握项目整体大单元教学的条件下,将本项目的各个知识与技能拆分成“部分”,对每一个“部分”进行详细结构化分析,同时注意“部分”与“部分”教学的有效衔接与过渡,“部分”教学完成后重新整合成“整体”,从而形成良好的组织框架,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知识,提高技能,培养锻炼兴趣。著名结构教学理论家杰罗姆·布鲁姆曾提出“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否则没有结构的知识也多半会被忘。”用结构化的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即“结构化教学”。因此,通过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掌握技能、培养兴趣是中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学科特点的需要
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项目众多,种类繁杂,每一个项目又是由量化或技评的单人或多人的多种技术、战术组合而成的。以篮球运动为例,中学篮球教学任务主要是对篮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进行学习掌握,在教学时应该将基本技术的学练作为一条主线,将游戏和比赛作为另一条主线,了解篮球的战术和规则,并激发兴趣。练习时各种运球、传接球、投篮技术之间的学习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静到动,逐步增加难度。从动作学习到运用,再到实战对抗和比赛都要合理有效。类似这样复杂的技战术教学就需要有良好的“整体—部分—整体”结构支撑教学框架,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各方面进行结构化调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项目的技战术核心内容,培养其对这一项目的兴趣。
(二)满足学生学习效果的需要
体育结构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把握和对项目整体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篮球课程进行整体的结构化梳理,构建中学体育知识结构化符合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三)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调整,而且还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课程目标上应突出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评价的多样性,在中学体育学习的内容上应进行大单元教学或模块教学,更加强调了有良好的整体概念的、更有锻炼意义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科的知识结构在不断地更新。体育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施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体育的主人,教师成为体育课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而顺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案例
(一)教学内容结构化
教学内容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它本身并不具备特殊价值,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这也就是说内容的本身并不能够和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画等号,唯有条理清晰的结构化内容学习,才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所学内容的整体形态,从而建立系统化的体育学习思维,最终形成体育素养。以七年级篮球课程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一般包含:内容1,基本规则;内容2,运、传、投等单个技术;内容3,技术组合;内容4,技战术组合;内容5,展示与比赛等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动作技能发展水平,设计相应内容组合模式(表1),帮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系统学习,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篮球课程各个部分的关联性和延展性,从单一的知识点逐渐转变为整体的学习和把握。
表1 初中篮球课程结构化教学
通过初中篮球课程内容结构化量表的构建,不仅教师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通过结构化的学习更加直观地从部分到整体窥探到篮球项目的整体概念,从而逐步建立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激发运动兴趣。
(二)教学情境结构化
如果说教学内容是课堂的基础,那么教学组织就是课堂的灵魂。想要将体育教学内容转化成为课程核心素养,就需要有层次的课堂组织实现。一方面教师应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根据目标任务,剔除与本水平段无关的部分,甄别关键知识点;另一方面,基于关键知识点,依据情境类别,挖掘教学资源,进行结构化情境创设。以七年级篮球单元教学为例(图1),教师在教“运—传—投”的技术组合时,不仅是简单地让学生向前运球传球到篮下投篮,而是要基于篮球运动属性进行结构化情境创设:应该在什么样的特定情境下运球,拿到球是否要先找快攻机会,传球时机和传球方式的选择,接球投篮时脚步的调整,投篮方式的选择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进行结构化情境构建,只有进行合理的情境化构建,才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加真实的篮球运动和篮球运动的精髓所在。在最后阶段的技战术教学与比赛中更应该注重情境的结构化构建,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战术主旨,理解技战术本身的意义,让篮球课上的“赛”变成真正意义的篮球赛。
图1
(三)教学实施结构化
体育课堂实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制订开放的、准确的教学策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可能,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供可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可能。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实施的结构化构建时,首先应该把握整个篮球大单元的脉络,并以此为主线进行结构化的安排,同时结合学生的篮球运动认知,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线到串联,以分组、分项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勤练、常赛”,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效果。
1.结合学生运动能力和认知发展,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结构化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进行的过程。在篮球课上不同的年级教学内容和目标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需要动态性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结构化之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某一节课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上应根据课堂运动强度与练习密度、课堂结构安排等多方面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水平四(七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前几节课应加入更多的探究类教学和组织简化的比赛避免单一化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手段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合理的教学手段才会让教学方法更直接、更高效。以水平四(七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为例,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是“蹬地、转体、探肩、超越(跟进)”,即使学生知道动作要领,也难以体会到正确、合理的动作,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动作要领和重难点,将教学手段结构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技术动作(表2)。
表2 根据动作要领的教学手段结构化教学
此外,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根据课的重难点、目标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避免过于注重结构化而使课程偏离了目标或出现不合理的运动强度与练习密度的情况。
2.根据技术类型要求,将教学组织结构化
在以准度为要求的练习方面,实施目标引领。以篮球准度教学内容为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距离和高度的目标,组织学生练习。在投篮练习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在练习场地设置不同距离的投篮点(图2)。在传球准确度练习时,要求学生进行原地不同距离的传球入网和移动中不同距离的传球入网练习(图3)。
图2 设置不同距离的投篮目标
图3 不同距离传球入网和移动中不同距离传球入网的准确性练习
以稳定性为要求的练习,实施目标差异化。如,练习运球和传球稳定性,可以采用目标差异化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运球好的或者传球稳定的同学生设置防守的强度相对大一些,运球弱的或者传球稳定差的学生设置防守的强度相对小一些,让每名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下进行练习或比赛,让每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进阶练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不同的防守强度,或调整防守者双手或限制防守者侧向移动距离,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进行练习。
3.根据学生差异,将教学评价结构化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评价方面应该综合各方面因素给予合理的评价,而不是固化地以单一目标为出发点给出评价。一个良好的课堂评价应该是有层次有结构的,应根据课堂表现、技能掌握、进步程度等各方面进行结构化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是相对公平的、是能够涵盖整体的,是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的好的评价。教师应该建立多级结构化评价表,从课堂表现、积极性、课堂理解、技能掌握、进步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类型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
三、中学体育结构化教学实施建议
(一)反映学科特点,注重学以致用
1.整体和部分相辅相成
学生既要把握项目的整体内涵,又要在各个部分勤加练习,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以对项目整体的认识,才能领悟此项运动的本质所在。如,在篮球项目的学练中,学生既要从整体上懂得篮球规则和裁判规则,又要在运、传、投、技战术等每个部分上加以练习,然后才能更好地揉合成一个整体。
2.结构化教学应注重实践和应用
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最终目标不只是学会某项技术或技能,而是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篮球不只是运球,排球也不只是垫球,这些单个的技术都应该是服务于这项运动的,这才能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3.结构化教学应注重层次和各层次之间的关联
体育教师在进行结构化教学时应着重注意层次性和关联性,不应该只注意单层的教学,应该在合理分层的前提下把握好各层次的衔接,这样能让学生既打好单项基础,又对项目整体有更好的理解。
(二)创设复杂运动情境,鼓励发现和探究学习
教师在结构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情境构建,加强学生的探索行为,鼓励学生在运动中自主发觉知识或技术的深层内涵。
(三)把握结构性框架,做好课后评价
结构化教学强调结构框架下的整个项目各个技能模块的有效衔接,强调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进行组合教学。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课堂多元化发展的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指向运动技能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