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走班教学的探索
2022-08-03刘德友
刘德友
(珠海市香洲区前山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研究背景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城市的绝大多数学校能做到配齐体育教师、开足体育课堂,所以上好体育课就至关重要。但目前仍有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师上课比较随意,体育课的内容与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兴趣爱好有较大的关系。通常,教学内容为教师熟悉的运动项目,上课的内容就丰富,课堂教学效率也高些,非教师熟悉或喜欢的运动项目,往往就会一带而过,甚至很少涉及。这样就出现了我们常见的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或不喜欢体育教师的现象,难于达到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的要求,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
为有效解决体育教师“凭专业兴趣爱好”上课,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课未必喜欢体育教师等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教师走班式”教学进行体育教学探索,以期从整体上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 “教师走班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文中所指的“走班式”是指在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中,实施以教师为主体,对相同年级的行政班级进行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体育教师走班上课,学生仍然是固定的行政班,体育教师到各个年级和班级为学生授课。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特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运动项目或教学内容进行小单元的备课和上课,其备课、上课通常涉及全校多个年级。这与大学和中学的“走班制”上课方式不同,由学生走班上课换成体育教师走班授课。一般各年级的同一类教学内容(运动项目)的单元课程都由相同教师授课,更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相比学生走班制上课所需大量的场地器材、课程安排难、师资数量不足等劣势,教师走班式上课更具优势和操作性。
3 “教师走班式”教学的主要做法
3.1 集中讨论,确定单元模块
体育组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学生数、运动场地、设施设备,学校的体育特色,结合体育教师的专项和兴趣,上级部门和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部署和计划,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讨论,确定本学年各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各年级每学期安排4~6个不同内容(运动项目)的教学单元,备选的体育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田径 (跑、跳、投等)、球类 (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软式排球等)、跳绳 (跳短绳、集体长绳、花式跳绳等)、体操(广播操、自编操、韵律操等)、技巧 (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肩肘倒立、支撑跳跃、技巧联合等)、传统体育游戏等,所备选运动项目可彻底解决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的问题。确定单元教学模块后,组内进行备课分工安排,见表1。
表1 第一学期体育教师单元教学备课分工安排表
3.2 采用单元模式备课、上课制度
召开体育科组教师会议,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学校场地等条件,每学期每个年级安排4-6个单元教学任务。每个教学单元大约用2-3周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每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元检测。讨论通过单元教学任务后,体育科组根据各教师专项技能、兴趣爱好和各年级制定好的单元教学任务进行分工备课。比如:篮球专业的老师备一至六年级篮球单元的教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打破原来一位老师备一个年级教学计划的传统。这种备课方式有利于各年级运动技能教学的衔接,备课教师清楚各年级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避免了以往接班教师不清楚上学年学生此项教学运动项目的技能水平状况。往常常可发现,有的年级前几个学年,任课教师就没上过这个项目的课程,后面接班的老师就很难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备课教案与课堂实际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采用单元模式备课和上课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确定备课和上课分工目标后,要求各教师在暑假期间完成备课任务,开学前将备好的教学计划交备课组长及教导处检查审核。
3.3 组内协调安排分工
根据“谁备课谁上课”的原则,待学校总课表及分工安排出来后,体育科组组内协调安排,明确各任课教师具体的分工。分工安排具体到哪个年级(班级)哪几周讲授哪个单元的课,见表2。
表2 第一学期体育教师走班教学分工安排表
体育科组内教师之间的分工协调安排,不涉及其他学科,学校的总课表不需要做任何调整,不影响各班级其他学科教师的课表,即某班第几节是体育课,没有变动。简单地说,只是体育教师之间换班上课,一个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又与另外一个年级的教师换课,这样确保每个年级的体育教学能在一个学期完成4-6年级单元教学任务,并且每个单元的课都是由相对专业的教师完成教学,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班级的数量、体育教师数量进行调整,可以六个年级统一协调安排,也可三个年级为一组进行安排。体育科组调整分工后,交一份体育教师任课表到教导处备份即可。因为体育教师的课时量基本一致,如果是某个教师任教整个年级的体育课就更容易调整,相比学生走班教学的排课简单得多,完全不影响其他科目的排课顺序。
3.4 及时反馈,适时调整
一般情况下,每学期三个时间段 (学期开始、期中、期末)安排一周或两周的时间由原始班级(本班)的体育教师上课(表2中的A教师),目的是方便体育教师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与本班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教师走班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体育科组内每周的教研活动,要围绕各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加以改进。每个学期结束,各位体育教师要在组内(邀请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对自己本学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分析、总结,对单元备课、走班上课方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做出调整和改进。
4 “体育教师走班”教学的主要成效
采用“体育教师走班”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有效解决了一些原来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特长,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从表3、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多个方面有了可喜的变化,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表3 体育教师走班授课前、后学生(全校2400学生)调查统计表
表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生报名社团体育项目统计表
4.1 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
有研究表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或事情,可发挥个人全部才能的80%~90%,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采用单元式备课、走班式上课,可充分挖掘和利用体育教师的个人特长优势,激发其工作热情,促使他们主动研究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思考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热情高,可以解决很多往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4.2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体育教师走班式教学授课,激发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传递到学生,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每个教学单元换一个不同的体育教师,学生非常期待新的老师能带给他们新的课堂体验,能教会他们新的技能。老师们上着自己熟悉、感兴趣且精心准备的课得心应手,教师熟练的技术动作、正确的示范动作,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进入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动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得越快,学生就越感兴趣,教学双边关系越融洽,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4.3 教学可操作性强
“体育教师走班”教学方式,看似老师们在不断更换上课班级,其实轮换起来很简单,无需像学生走班上课一样,需要全年级统一上体育课,并且上课前要做大量的统计分班工作,无需改变其他科目的课表,可以全校统一安排,也可以几位老师之间甚至两位之间相互协调操作。体育教师上课的场地因为采用单元授课,布置起来更有规划性、合理性,很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4.4 增强了教学的连贯性
单元模式的教学,教师目标性更强,有每个单元的单元检测(类似语文、数学学科),不会出现体育教师“凭专业兴趣爱好”上课的情况,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小学六年直至毕业都没有打过篮球或踢过足球、没有练过体操的情况。不同年级相同单元教学内容的教学,教学的递进关系有层次,学生的学习连贯性强,最终,达到每个学生掌握一至两项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建议
5.1 认真备课,重点备学生
采用单元目标,教师走班教学,需要教师授课前认真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因为不像固定班级授课那样熟悉学生,教师必须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单元,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不一样。课后教师要及时完善教案,单元授课结束后,做好各年级单元教学总结,根据单元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调整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5.2 及时沟通,增强责任心
每个教学班涉及多位授课教师,各位老师要及时分享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充分利用体育教师同处办公室的优势开展头脑风暴式的教研活动。除了与科组内教师加强沟通,授课教师还要多与任教学生沟通,必要时与班主任甚至家长进行沟通。虽然每位教师在一个班授课时间可能只有2-3周,但每位教师必须增强责任心,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学生的课堂常规管理,遵循“谁的课堂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学校制定的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