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裂解或可有解?
——《全球化的裂解和再融合》评介

2022-08-03丹青

新阅读 2022年7期
关键词:全球化人类历史

一场世纪争战,改变了很多。有人在感叹全球化的倒退,甚至有专家推断全球化将迎来“大分裂”。波云诡谲之下,尘埃迷眼之时,当如何思之处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技术工艺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深基坑技术可以提高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力,对我国市政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深基坑施工工艺的研究以及质量安全控制工作,以此提高施工质量,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需要大视野才能看清前进方向。这个大视野,便是大历史观,它不局限于一时一隅,而是放眼古今中外,厘清历史的深层逻辑,把握继续前行的历史方向。近年来,同住一个“地球村”的人类社会,在全球化道路上遭遇各种逆潮和岔路,贸易战、单边主义、世纪疫情、区域争战……当今世界格局新旧秩序交替之际,如何透过笼罩其上的种种疑云乱象,理性看待全球化裂解和逆转现象,感知全球发展的未来走向?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朱云汉《全球化的裂解和再融合》一书,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抽丝剥茧、鞭辟入里,深刻揭示了全球化裂解的根源和再融合的历史新机遇,以及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并认为“全球化融合能量远大于裂解能量”。作者的观点虽是一家之言,尤其是关乎历史走向的预判还有待历史的验证。但不妨借助术业专攻的学者“慧眼”,多一个观察世界和历史的视角,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当前的种种纷扰。越是变革期,越是动荡期,越要保持冷静、理性和智慧,不被“浮云遮望眼”,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反全球化政治浪潮全面来袭”,作者在书中第一章就以现实问题开篇。要读懂反全球化,需先从理解全球化开始。全球化是指人类活动跨越国界和区域、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全球化古已有之,因贸易交往而产生,比如古代丝绸之路、地理大发现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全球化得以快速演化,各国和个体之间相互依存大幅加强,比如当今时代的世贸组织、跨境经济等。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显著特征。作者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之中,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之中。

万物皆有缝隙,那是阳光照进来的通道。目前全球化的逆潮和裂解,虽然带来一些动荡和不安定的因素,但更是提供了构建全球新秩序的历史机遇。新的动荡变革之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考验,继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得尤为迫切。正如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不同经济体之间可以做到像体育竞技那样,能够同场竞技、公平竞争而又互相尊重、共同提高。我们应该以新思维构建新格局,主动创造再融合的新局面,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作者分析道,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全面逆转,因为“全球化已经在世界各地创造了大量的利益攸关者”。在这个日益紧密相依的全球体系里,没有国家可以选择独善其身或自扫门前雪。而且,现有的全球多边体制与规范并非全靠美国支撑,许多公共产品都是由集体提供。更重要的是,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的大趋势仍然有着充沛的前进动力,“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正以更大的力度要求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提出追求更民主、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国际新经济秩序的目标”。非西方国家之间将会构筑越来越绵密的经济、能源、科技、信息与金融交换和互助网络。作者还认为,世纪疫情“更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真正的解药“不是让经济全球化逆转,而是让全球健康和公共卫生互助机制能够跟上,让深刻体认全球人类命运福祸相依的全球意识能够超越狭隘的但求自保的国族本位思维”。这些将为全球化带来新的动力,不是西方的反全球化政治势力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政策所能阻挡的。

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全球化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促进人类进步、产生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和影响,诸如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现象严重、全球治理不公和失效等问题。基于网络互通互联的全球化,增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增加了冲突的可能。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逐渐兴起,不断加剧业已形成的全球供应链的断裂。全球化形成逆潮,出现脱欧公投以及美国一度宣布退出多个国际组织等诸多事件。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种种危机,逆全球化进一步凸显。

1.在与他人讨论问题时必须头脑清晰,聚精会神。不能着急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在心中琢磨接下来要说的话或者评判对方的想法。学会使用非语言行为,比如身体前倾和点头,表示出尊敬和礼貌,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俄罗斯的政策就像是三伏的天,说变就变了,过了没有多久,就出台了好多苛刻的政策,搞什么灰色清关,实质上就是变相地折腾中国商人,强行要中国商人离境,在俄罗斯那边做生意的中国人,叫他们这么一折腾个个都损失惨重,江大亮也没有幸免,若是灰色清关政策不改变根本无法在俄罗斯待下去,在与吉尔金娜告别时,吉尔金娜骂俄罗斯那些当官的混蛋,这样一来不光给她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把她的感情火焰给扑灭了。继后又可怜巴巴地问江大亮:“江,假如说万一政策宽松了,你还能回来吗?”“能,一定能,就冲你吉尔金娜,我也得回来。”吉尔金娜听后就欢快跳跃起来,说:“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啦。”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如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改革予以解决,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样需要通过全球化变革来有效应对。固步自封或者停步不前,甚至开历史的倒车,是不明智和不负责任的做法。用反全球化的措施来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诸多挑战,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理性地全面地正视全球化所产生的问题,探索更好更合理更均衡的全球治理方式和机制。从《巴黎协定》 的谈判与签订过程可以看得很明显,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对重大全球议题已经有能力也有意愿与西方国家平等协商,并承担起应负的义务与责任。在联合国维和任务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大出资国。作者分析认为,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单极霸权体系和西方中心世界秩序开始式微,“人类历史进入后西方中心时代”,“新兴经济体开始全面参与国际社会规则与标准制定”,“更能响应包容性增长需求的、以南南合作为增长动力的新型全球化模式蓄势待发”。

人类同住一个地球村,命运与共。冷战已经结束30多年了,全球化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互联网等新科技已经把我们的星球每个角落几乎变得互联互通,全球化为推进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和实践只会证明,逆全球化、封闭与对抗、霸权与垄断,是人类社会合作共赢之路上的绊脚石。人类社会只有在不断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如果各国各方都基于这样的共识,全球化裂解或可谋求和找到解决之道。

当人类社会处于前行的十字路口,应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尤为重要。“一江春水向东流”,面向未来,人类社会终将走向通往和平发展、分享经济和共享社会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全球化人类历史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谁变成了人类?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