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与能力养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02王智帆郭玲伶

当代教育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情况专业学位医学生

王智帆 郭玲伶

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1]。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就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做出了具体指导[2]。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3]。由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聚焦“四个面向”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一、文献回顾

医学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是其岗位胜任力的基础,对其执业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1998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提出了临床医师应具备的6 大核心能力,即患者照顾、医学知识、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和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专业素养、以系统为基础的实践[4]。2018 年,协和住院医师培训国际论坛发布了“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包括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患者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终生学习6 个方面[5]。

近年来,也有文献调查分析了医学生各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沈健[6]等人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划分为3 方面,即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爱及沟通技巧,并指出了制约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关键因素。高毅英[7]等人指出,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也会影响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包括院校因素、实习医院的软硬件因素、实习生自身因素、社会医疗环境因素[8]。此外,有研究分析了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唐梦琦[9]等人的研究发现,是否参加医患沟通课程以及对未来医患关系持有的态度是医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刘艳佳[10]等人的研究也发现,是否开设沟通技巧相关课程会影响医学生对沟通技能的掌握。汪涛[11]等人的研究则指出,开展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和专题讲座可以促进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的把握和灵活运用。

既往研究大多关注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关注点在临床技能、沟通技巧方面,很少有对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科研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且研究对象大多为医学本科生,对医学研究生的研究较少。少数有关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文献主要关注综合素质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12-13],缺少对内涵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需求,结合文献综述以及多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经验,访谈专家,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及能力养成分为5 个维度:医学基础知识、医疗实践与诊治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职业精神和综合能力,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支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某大学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403 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按照统一指导语进行测试。结合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需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养成,自设计量表,采用自评的方式,测量高校针对研究生专业素养及能力养成的5 个维度所提供的院校教育及实践训练的充足度,比较研究生能力变化情况,分析院校教育及实践训练的充足度与能力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能力指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与能力养成的建议措施。本研究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界定,参考了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提出的临床医师6 大核心能力,经过多方论证后最终形成详细的能力指标。在研究前已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均显示良好。

(三)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6.0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

三、调查过程与结果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3 份,回收有效问卷382 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男生127 名(33%),女生255 名(67%)。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96 名(77%),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86名(23%)。

(一)样本自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中的自变量及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1,共4 项一级维度自变量、24 项二级维度自变量。1—5 分依次代表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如表1 所示,4 项一级维度自变量的均分都大于4 分,表明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个人医疗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均分最高,为4.32;“导师与带教医生的教学情况”均分次之,为4.29;“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均分排第三,为4.10;“理论学习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均分最低,为4.03。由此可知,学校在提供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理论学习中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方面还可进一步加强。

表1 自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二)样本因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5 分量表计分,1 分为不充足/降低,5 分为充足/提高。对5 项能力指标下学校教育提供训练的充足度与研究生能力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维度的打分均较高(>80%),但“学校教育提供训练的充足度”的得分均低于“入学后能力变化”,这说明学生自我感知的入学后能力变化比较明显。

由表2 可见,5 项能力指标下,学生在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均为:职业精神、医疗实践与诊治能力、医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临床科研能力。由此可见,学校对职业精神的教育较充足,学生入学后的能力提升也较显著,但学校还需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考虑。

表2 学校提供训练的充足度与研究生能力变化的描述性分析

对学校教育提供训练的充足度与入学后能力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能力指标下的训练充足度与能力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学校教育越充足,入学后的能力提升越显著。5项能力指标下的训练充足度与能力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能力0.653、医疗实践与诊治能力0.602、职业精神0.590、临床科研能力0.549、医学基础知识0.541。该结果可以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包括保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高标准要求,加强科研训练,提升综合能力等。

(三)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与能力养成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为分析临床/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与能力养成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医学基础知识、医疗实践与诊治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职业精神、综合能力5 个维度的能力指标作为因变量,将4 项一级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经整理如表3 所示;将24 项二级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经整理如表4 所示。本研究同时进行了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结果显示所纳入自变量的VIF(方差膨胀系数)值均低于5,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参数估计。

如表3 所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理论学习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个人医疗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均对学生的5 项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导师与带教医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对学生的5 项能力无显著影响。其中,对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医疗实践与诊治能力、综合能力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然后依次是理论学习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和个人医疗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临床科研能力和职业精神影响最大的同样是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然后依次是个人医疗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和理论学习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标准化回归系数

如表4 所示,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与同伴的学习互动频率、医院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对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让学生选择主题、课后提供答疑、与同伴的学习互动频率、医院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医疗实践与诊治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重视课程出勤考评、让学生选择主题、自主参与的科研项目、科研学习与训练机会对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自主文献学习、医院教学资源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重视课程出勤考评、让学生选择主题、与同伴学习互动频率、医院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4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标准化回归系数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对学生各项能力提升影响最大

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对学生的5 项能力均有影响,且影响最大。从研究结果可知,学生对医院的学习氛围满意度较高,其次是医院提供的科研学习与训练机会、对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的整体评价以及医院考核的组织与管理,相比之下对医院教学资源、第二课堂的满意度较低,尤其是第二课堂。高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承担着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教育教学任务,但随着教学内容和层次的不断增多,临床教学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效能低下、教学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14]。针对这类问题,高校应根据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统筹安排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提高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课堂的重视[15]。

2.理论学习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医学基础知识、医疗实践与诊治能力、综合能力有重要影响

针对医学基础知识、医疗实践与诊治能力、综合能力这3 项能力指标,除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外,理论学习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其的影响较大。对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生在遇到具体的、复杂的临床问题时就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治,也难以在临床实践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为了有针对性地巩固充实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学校应该不断改进和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例如,可以在医学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互动式的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将通过思维、感知、记忆等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经验中,最终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医学人才[16]。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医学院校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将有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基础知识、医疗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个人在医疗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对临床科研能力和职业精神有较大影响

针对临床科研能力、职业精神这两项能力指标,除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外,个人在医疗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对其影响较大。本研究将职业精神的内涵定义为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具备高尚的核心价值观与医师职业道德,即学生应该不断地向周围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学生与带教或上级医生学习互动、与导师互动、与同伴医生或同学互动均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近年来,临床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职业精神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讨论的焦点。从本研究的结果可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对这两个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若要在这两方面有所改善,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发挥利用对学生评价的导向作用,树典型、学典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科学化就业导向等。

4.导师与带教医生的实践教学情况不容忽视

本研究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师与带教医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对学生的5 项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既往研究表明,导师或带教医生的实践教学或指导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是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医学生成长为医务工作者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医学生今后的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17]。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导师与带教医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对学生的5 项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临床实践是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导师和带教医生的培养能力不可忽视,因此可通过加强多方位培训,共同提升师生的能力互评。

(二)建议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临床和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素养与能力养成的影响力,为着力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1)在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应提供更多的针对性训练,尤其是针对目前得分比较低的能力指标,如临床科研能力、综合能力。对于临床和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临床能力固然重要,但科研思维能力也不容忽视。例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设科研方法课程,增设科研能力训练与考核要求,在博士生选拔中考核其科研思维及潜力。培养学生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落实三全育人,联合学工系统建立联动机制,培养综合能力。

(2)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本研究发现,学校提供的硬件条件与组织管理对学生的5 项能力影响最大,但是学生满意度并不高。因此,建议学校重视对硬件设施及平台的建设,除加大经济投入外,还可以建立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已有硬件优势作用;转变管理模式,将管理理念提升为“赋能”,切实为人才培养做好导向与服务。

(3)重视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建议学校制订“三年成长、五年骨干、十年成熟”的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先行,专设教学岗位,提供“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名师)”的成长阶梯[18];推进教职工的分类评价,在职称晋升、薪资待遇等方面与科研、临床岗位并行;设立教学奖项,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教学情况专业学位医学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培养学生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沙盘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云南省中职学校特聘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