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体位与细节护理相结合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

2022-08-01梁莉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体位动力学通气

梁莉莉

224000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盐城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新生儿肺部疾病,也是一种发病较快且危重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容易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患儿,大多数都是由于母亲自身具有糖尿病,或者是剖宫产、早产儿以及分娩过程缺氧的新生儿[1]。这类疾病患儿在出生之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且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另外患儿还会出现肤色发绀、吸气性凹陷、呼气呻吟等症状,如果不能给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大多数采用系统性疗法进行治疗,也就是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营养补充以及药物滴注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3]。本次研究将体位与细节护理相结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4 例,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2 例。研究组男12 例,女10例;胎龄30~39周,平均(34.25±1.21)周;发病时间:出生后6~12 h,平均(10.11±0.12)h;体重824~1 972 g,平均(1 258.12±121.25)g。对照组男13 例,女9 例;胎龄31~39 周,平均(34.26±1.23)周;发病时间:出生后6~12 h,平均(10.02±0.21)h;体重815~1 988g,平均(1 265.11±120.21)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单胎新生儿;②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③本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④患儿家属均自愿入组,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②因其他因素导致的胎儿生长受限者;③精神类疾病家族史者;④资料缺失者。

方法:①对照组主要接受单独体位护理。a.在患儿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之后,可以指导患儿取俯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保证上肢微微向上以及向外伸展。b.每隔3 h帮助患儿调整体位,也就是从俯卧体位转变为仰卧位,将头部偏向另外一侧,保证四肢伸展。c.在每隔3 h更换体位的时候,还要观察患儿身上是否存在皮肤发红或者压痕,可以通过轻柔抚触的方式进行按摩。②研究组在体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儿细节护理。需要观察患儿的面色、肤色、痰液、神色等特征,观察患儿气道内是否存在痰液堵塞的情况,每30 min巡视1次,巡视的时候要对患儿进行体温测量。如果患儿的体温逐渐稳定,可以调整为每4 h 测量1 次体温。需要对机械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气道压、呼吸频率、潮气量等相关数值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而且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当中,还要根据患儿实际的血气指标来进行参数调整。随后还要将呼吸机管道及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时倾倒,同时在机械通气的时候及时给湿化罐添加灭菌水,并且维持湿化器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6~37℃。及时吸除患儿口鼻腔内分泌物,在整个操作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在病房内设置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机,每日早晚各消毒1次,3 h/次;开窗通风,2次/d,每次持续30 min。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①护理效果:a.显效:经过护理后患儿呼吸急促和呻吟等症状消失,氧合指数>40 kPa;b.有效:经过护理后患儿呼吸急促和呻吟的症状得到改善,氧合指数上升≤40 kPa;c.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肺出血、休克与肺动脉高压。③指标水平,包括肺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④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氧合指数(OI)。⑤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胸肺顺应性(TC)、气道阻力(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n(%)]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儿指标水平比较:研究组的肺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指标水平比较(±s,d)

表3 两组患儿指标水平比较(±s,d)

组别 n 肺通气时间 氧疗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22 2.85±0.28 8.08±1.62 20.26±3.52对照组 22 3.94±0.73 11.52±2.17 26.46±5.17 t 6.538 9 5.958 2 4.649 5 P 0.000 0 0.000 0 0.000 0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研究组PaO2、pH 值、PaCO2、OI 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 n PaO2(mmHg)pH值 PaCO2(mmHg)OI值研究组 22 58.05±7.24 7.36±0.07 53.98±5.63 277.65±36.75对照组 22 51.36±5.83 7.12±0.05 59.73±6.85 252.94±21.64 t 3.325 3 13.085 9 3.041 6 2.717 5 P 0.001 8 0.000 0 0.004 0 0.009 5

两组患儿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研究组的TC、R、CVP、MAP、HR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患儿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n TC(mL/cmH2O)R[cmH2O/(L·s)]CVP(cmH2O)MAP(mmHg)HR(次/min)研究组 22 46.77±4.75 15.88±3.25 8.83±2.35 71.02±1.05 96.26±4.74对照组 22 43.57±4.89 11.21±1.67 7.12±1.25 78.15±1.55 101.47±4.95 t 2.201 6 5.994 6 3.013 2 17.863 1 3.565 6 P 0.030 2 0.000 0 0.004 4 0.000 0 0.000 9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早产儿,主要原因是患儿的肺部发育不成熟,或者是肺表面的活性物质缺乏,目前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主要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4-6]。该种方式可以利用呼吸机来帮助患儿进行自主呼吸,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这样也可以起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但是在整个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患儿会由于自身的解剖特点以及生理特点,无法有效改善氧合功能和气血状况[7]。体位的变换可以重新分布肺部组织,由于人体被测区的肺组织通气量比较少,血流正常时,会导致二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而变换体位之后就可以适当地改变肺部各区域的均匀通气情况,有效地改善了患儿的氧合功能。体位的变换还可以通过拍背或者气流引流的方式来帮助患儿痰液的顺利排出,以免出现痰液堵塞的情况。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效果要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细节护理,可以更好地提升临床护理效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细节护理下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患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从而为患儿提供更加适合的护理方式,这有利于改善患儿的整体症状,更好地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指标水平、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通过细节护理和体位护理的联合应用,对于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康复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8]。

综上所述,体位与细节护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体位动力学通气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