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机理论关怀护理对急诊患儿的影响

2022-08-01张君茹张宏爱刘小琴赵小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儿科关怀家属

张君茹 张宏爱 刘小琴 赵小平

儿科急诊是急诊科的特殊分区,相对于其他急诊区域而言,由于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其医疗护理难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小儿患者平均年龄小,认知和心理发育都不完善,对疾病的表达不准确,且对外界的不良刺激反应敏感,承受能力差,尤其是在儿科急诊这一紧张的医疗环境中,患儿容易产生医疗恐惧,情绪较难安抚,影响治疗依从性,还会影响患儿家属的情绪状态和配合度,最终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1-2]。随着临床护理理念的不断进步,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经转变到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而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不仅要尽力消除患者机体上的痛苦,同时还应从思想和情感方面体现对患者的关怀,即“人文关怀”理念[3]。随着临床学者对人文关怀理念在优质护理中重要意义的认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临床中也逐步建立和广泛开展,该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以满足患者和家属的护理需求为出发点,让患者充分感受到生理和心理的支持,最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4]。然而在临床中,急诊患儿和家属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其护理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对患儿的关怀护理也不应该一概而论,临床护理人员需在患儿疾病不同时机为其提供不同的关怀护理服务。时机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Cameron[5]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患者疾病从诊断期到适应期分为5个阶段,强调患者照顾者的照顾体验和需求随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时期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和照顾者的护理需求[6]。本研究基于时机理论对急诊患儿制定开展关怀护理干预,旨在探究其具体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急诊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儿科急诊治疗患儿;患儿年龄3~14周岁;患儿认知智力发育水平基本正常,能与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简单语言沟通;至少有1名监护人(患儿父母)陪同就诊。排除条件:无父母陪同就诊患儿;中途离院患儿;智力、听力障碍无法进行简单沟通的患儿;家长存在交流沟通障碍无法配合研究。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知情原则和保密原则),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入选患儿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将患儿按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 ;平均年龄6.79±2.31岁;疾病分类:内科26例,外科26例,其他8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83±2.26岁;疾病分类:内科27例,外科24例,其他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患儿到达急诊后,急诊护理人员及时分诊,指引患儿家属去相关科室就诊,遵医嘱对患儿实施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向家属解释治疗护理操作注意事项,讲解用药及不良反应,根据患儿出现的症状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患儿在急诊就诊期间采取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具体方案如下。

(1)成立关怀护理小组:由研究者负责,在急诊科护士长领导下,在儿科急诊成立关怀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儿科急诊全体护理人员为组员,邀请院内护理部领导,护理专家和护士长通过开展护理人文关怀系列讲座对儿科急诊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时机理论、关怀理论、关怀能力、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士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护理人文精神、护理与伦理等。此外,定期对儿科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护士进行二次考核直至合格,不断提升护士专科能力。

(2)改善儿科急诊环境:合理设计儿科急诊诊疗环境,如在抢救室中放置可移动救护床,方便外出检查,输液区放置输液椅和输液小床,方便急诊输液时患儿休息,在候诊区域和输液区域以及观察室等地方安装电视,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或就诊注意事项宣教,墙面粘贴深受患儿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画或卡通贴纸,创造乐园式病房,就诊区各区域都设计指示路牌,如喂养室、开水间、卫生间等,并在相应位置粘贴和悬挂提醒标识如“小心烫伤”“小心摔倒”“正在使用”等,将导诊台设计在中心区域方便寻找。

(3)疾病发生和诊断期护理:在该时期患儿家属最迫切的护理需求为尽快为患儿诊断、完成相关检查、控制急危症状,在情感方面,护士应该重点关注患儿和家属对于急诊环境的情感反应。因此护士对患儿和家属的关怀护理出发点也应从最迫切的护理需求出发。接诊患儿后,急诊护士分工合作,收集病史和紧急处理同步进行,1名护士收集患儿病史资料,1名护士配合医师处理相关紧急症状,实施建立静脉通路、吸氧、采血化验、心电监护等急救措施。针对医师开出的相关检查,护士详细告知具体位置、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患儿家属熟悉就诊环境,同时根据检查内容帮助家属规划各项检查的顺序。在此过程中,针对患儿家属的焦虑、恐慌心理,护士予以理解,耐心告知相关问题,适当安抚患儿家属,告知其家长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应激反应,引导家属保持冷静,避免与患儿家属冲突。

(4)疾病治疗期护理:该时期患儿家属最迫切的护理需求为通过各项治疗尽快缓解病情稳定患儿生理状态,且担心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在此时期,护士应及时遵医嘱为患儿实施各项治疗,在病情观察中提高责任意识,主动巡视,主动观察,避免在家属询问和呼叫时才应答,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及病情观察巡视的过程中,护士主动与患儿打招呼,通过微笑、抚摸、拥抱,运用儿童语言对患儿进行言语夸奖减轻患儿对护士的恐惧, 进行操作时首先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该操作的必要性和治疗意义,针对一些无创性操作如雾化吸入,护士向患儿进行简单示范,强调不会产生疼痛,以取得患儿配合,针对一些有创性操作,如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输液等,护士应选择好穿刺部位,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遇穿刺困难的患儿时,请求穿刺技术较好的同事协助,针对不配合且哭闹抗拒行为表现明显的患儿,护士可寻求家属帮助,让家属去引导患儿,同时对家属的配合表示感谢,增强家属的协助作用。

(5)转出期护理:患儿病情控制后通常转入儿科住院病房或离院观察。在该时期,患儿家属最迫切的护理需求为如何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转出后注意事项等。因此在该时期关怀护理的重点为满足患儿家属的信息需求。护士主动向患儿家属讲解患儿疾病的日常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运用恰当的语言解释疾病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和对预后的影响,指导家属在出院后纠正患儿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的不健康行为,提高家属对患儿的照护能力。需要转入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儿,护士应陪同家属一同转运,选取合适的转运工具,准备好充足的相关药物和设备,保证患儿转运安全、平稳、迅速。

1.3 观察指标

(1)情绪: 选用Broome等编制的儿童医疗恐惧量表(CMFS)[7]评估患儿治疗情绪。该量表经修订后包括医疗环境恐惧(4个条目)、医疗操作恐惧(4个条目)和自我恐惧(5个条目)3个维度,共1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1分表示不恐惧,3分表示非常恐惧,得分越高,表明患儿恐惧心理越严重。

(2)治疗配合度:选用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8]和 Houpt行为量表[9]对患儿治疗配合度进行评估。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标准为:治疗时拒绝/痛苦为1分,治疗时不合作/不情愿为2分,治疗时合作但冷漠为3分,治疗时主动合作且享受为4分。Houpt行为量表评分标准为:治疗时完全无法进行或失败为1分,治疗时经常被打断且部分完成为2分,治疗时偶尔被打断但最终完成为3分,治疗中虽然困难但不间断且最终完成为4分,治疗中有轻微抵抗但不影响为5分,治疗顺利没有反抗为6分。两个量表均为得分越高,表明患儿配合度越高。

(3)护理满意度:患儿转出急诊前采用自制的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包括诊疗环境、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人文关怀、健康教育5个方面,每个方面均有4个条目,每个条目由“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采用Likert 5级评分(1~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家属对该方面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医疗恐惧评分比较

采取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医疗恐惧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医疗恐惧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治疗配合度比较

采取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后,观察组患儿Frankl治疗依从性评分和Houpt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配合度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采取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各方面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急诊科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医院中危重症患者最多、病种最多和医疗护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同时也是医患矛盾和暴力事件高发的科室[10]。儿科急诊是急诊科重要的分区,为小儿急性疾病患者所设立,临床研究指出,患儿医疗恐惧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因为患儿认知有限再加上本身机体的不适,面对陌生的医疗环境时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为患儿尽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治疗护理中充分表达情感和支持,对改善患儿的治疗情绪和治疗配合度具有重要意义[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经过干预后,医疗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治疗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急诊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治疗行为。吕天歌等[12]的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对急诊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急诊患儿生理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提高,能够减轻患儿心理应激,提高患儿医疗依从性,还能够稳定家属情绪,改善医患关系。然而由于儿科急诊护理工作繁忙,护患关系紧张和患儿护理难度大等因素,部分儿科护士通常忽略对患儿的心理干预,在护理工作中也缺少主动性。临床相关调查显示[13],急诊护士的总体人文关怀能力整体处于低等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急诊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患者流动性高,护士配比不足,在这些因素下导致了急诊护士对实施关怀护理缺乏耐心。而本研究基于时机理论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关怀护理,首先对儿科急诊护士人文关怀护理能力进行了培训和提升,能够有效保证关怀护理措施的有效开展。然后在整个疾病就诊治疗期和整体护理工作中,基于患儿家属当下最迫切的需求开展关怀护理,尤其是在患儿疾病治疗期,护士发挥主动服务意识,一方面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儿提供高水平的治疗护理操作,以尽量减少患儿的生理痛苦,另一方面通过微笑服务,在病情巡视过程中主动与患儿打招呼和交流,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感,拉近与患儿的距离,最终促进患儿治疗情绪的改善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此外,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重视对患儿和家属的解释工作,注重护理告知,充分尊重患儿和家属的人格尊严,还能够调动患儿家属的积极性,引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协助完成治疗,也能够促进患儿治疗行为的改善。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医疗护理服务的目标之一。李林等[14]相关研究指出,在急诊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急诊环境,增加护患之间人性化的沟通,强化对患者的细节管理,能够有效增加广大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经过干预后患儿家属对各方面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基于时机理论的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儿科急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前由于医疗护理工作的繁重,急诊护士往往重技术而轻服务,虽然急诊护士具有过硬的护理技术,但也无法给患儿舒适的就医体验。本研究基于时机理论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关怀护理,通过改善儿科急诊环境和提高护理人员关怀护理服务能力和意识,在患儿疾病各个时期为其和家属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在疾病诊断期通过帮助患儿家属尽快熟悉急诊就医环境,指导和协助家属快速完成各项检查,尽快诊断,在疾病治疗期树立责任意识,治疗护理过程中积极解释、耐心引导,在转出期通过健康教育充分满足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因此最终促进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孙琳等[15]的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在急诊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模式,通过创建人文环境,评估患者需求,规范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关注身心舒适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人文关怀护理的满意度。此外,本研究在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关怀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在时机理论的理念引导下同时也更重视患儿家属不同时期的不同护理需求,能够在最佳时间为患儿和家属提供当下所需的护理服务,明确每一时期的关怀护理重点,避免了一次性护理和盲目护理,最终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时机理论对急诊患儿进行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儿科关怀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