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影响因素

2022-08-01黄嘉玉潘晓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鼻咽癌放化疗白蛋白

黄嘉玉 潘晓丹

鼻咽癌在临床为较常见的癌症,其癌细胞主要在鼻咽腔顶部和侧壁,为恶性肿瘤的一种。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鼻塞、听力下降、涕中带血及耳闷堵感等。大部分鼻咽癌均属于低分化鳞癌,仅有少数出现远处转移[1]。目前,临床放化疗治疗为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虽然可有效杀死癌细胞,延长生存期限,但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放疗过程中急性反应等,均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口腔感染即为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不仅会影响其正常进食,而且增加患者疼痛感受,影响其对治疗信心[2]。本研究调查分析导致临床行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出现口腔感染的因素,为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医院行放化疗的156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条件: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鼻咽癌;未达到手术标准,首选治疗为放化疗治疗;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鼻咽癌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认知功能异常,既往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合并机体其他恶性肿瘤;合并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其中男87例,女69例;年龄30~55岁,平均45.15±2.15岁;分化类型:未分化癌9例,低分化癌127例,高分化癌20例。将发生口腔感染的1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口腔感染的1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资料收集

采用查阅病例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和临床信息。问卷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癌症分期、口腔疾病史、是否有义齿、放化疗周期、抗生素应用、口腔pH值、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漱口、上呼吸道感染、侵入性操作、口腔自洁习惯等。问卷发放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问卷填写完毕确认无误后将其收回。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回收有效率为94.55%。

1.3 口腔感染分级标准

依据WHO口腔溃疡黏膜炎分级对口腔感染的情况进行评估,共分为0~Ⅳ级。0级:表示口腔黏膜正常,无异常改变;Ⅰ级:口腔内出现≤1.0 cm 1~2个溃疡;Ⅱ级:口腔内出现>1.0 cm的溃疡1个,同时有多个小溃疡;Ⅲ级:口腔内出现>1.0 cm的溃疡2个,同时有多个较小的溃疡;Ⅳ级:口腔内出现>1.0 cm的溃疡2个以上或出现融合溃疡[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单因素分析时,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吸烟史、癌症分期、口腔病史、义齿、放化疗周期、抗生素应用、口腔pH值、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漱口及口腔自洁习惯是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表1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

2.2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是否发生口腔炎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化疗周期(多次)、口腔pH值(>6.5)、血清白蛋白水平(<40 g/L)是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显著,随着疾病发展,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疾病发生原因较多,可能与环境污染、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发现鼻咽癌后若进行早期治疗,可有效延长其生存期限,放化疗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虽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放化疗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增加口腔感染的发生率,这不仅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对其生命造成严重威胁[4-5]。

3.1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原因分析

3.1.1 放化疗周期 大部分鼻咽癌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周期性的化疗,大量化疗药物会加重对口腔黏膜的损伤,导致其无法恢复,使口腔失去屏障保护;加上化疗药物还可作用于唾液腺导致其功能障碍,减少含有抗体的唾液分泌,降低口腔对外界病原菌的抵抗能力,细菌易在口腔内定植,发生感染[6]。口腔黏膜为人体较敏感的位置,在长期放射线刺激下,极易造成口腔黏膜的损伤,且唾液受到放射线的照射也会减少分泌,最终导致口干、咽痛及溃疡的发生[7-8]。

3.1.2 口腔pH值 pH值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口腔内的生态环境,随着放化疗的进行,pH值水平及K+水平均会降低,同时Na+水平升高,使唾液出现质的变化,导致口腔内微生态系统失调,由此细菌和真菌根据适应的环境大量的繁殖和生长。加上肿瘤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口腔感染的发生率[9-10]。

3.1.3 血清白蛋白水平 血清白蛋白水平为人体中重要的维持并参与免疫功能正常运行的物质,其水平的高低能够有效反应患者目前的营养状态,在多次化疗放疗后患者慢性消耗时间较长,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摄入营养有限,随着肿瘤的浸润,机体粒细胞水平逐渐减少,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口腔感染的发生机会[11-12]。

3.2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防护措施

(1)营养供应:在患者放化疗期间,应强化对其进行饮食管理。制订每日饮食方案,保证每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食物包括牛奶、鸡蛋、鱼虾等,维生素食物包括蔬菜和水果等。若部分患者因化疗无法经口进食,应遵医嘱及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或肠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的同时,减少细菌的繁殖[13]。

(2)预防放射导致口腔炎症:评估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口腔清洁情况,并给予相应的监督和指导,若发现不良口腔清洁习惯,应及时阻止,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刷牙,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14-15]。嘱患者选用含氟的药膏及软毛的牙刷,避免对牙齿及黏膜造成损伤;在饭后应采用4 ℃生理盐水进行漱口,漱口时间应在3~5 min,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口腔同时,减少细菌定植。应避免摄入过烫、过酸、过硬的食物;在放疗进行前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E保护口腔黏膜[16]。

(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的充血变化,评估白膜及溃疡的形成情况。在使用抗生素前正确收集标本,在经实验室检测出相应病原菌后,再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17]。

(4)做好口腔护理:每日清晨检测患者口腔pH值,嘱其应采用专用的漱口液进行漱口。若发现患者pH值水平在7.5以上,应采用2%硼酸漱口液进行漱口。若pH值水平在6.5以下,应采用2%碳酸氢钠漱口液进行漱口,嘱患者及家属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18]。在患者每次进行放疗后,使其口含自制无菌蒸馏水冰块,主要目的是降低放疗后口腔的温度。对于口腔黏膜出现水肿的患者应及时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综上所述,放化疗周期(多次)、口腔pH值(>6.5)、血清白蛋白水平(<40 g/L)是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强化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严密监测口腔pH值变化,减少口腔感染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鼻咽癌放化疗白蛋白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44-3p及miR-151-3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
鼻咽癌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