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政策特征研究*
2022-08-01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黄定轩赵璨王梦圆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黄定轩,赵璨,王梦圆
一、引言
近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将创新驱动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地方实践相融合。2016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1]。至此,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发展战略。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研究并审定通过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形成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措施。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国第四增长极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任务[2]。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中国国家重要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城市群之一,具有强大先进制造业能力和现代服务业基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通过创新驱动推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国家战略需要。
随着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快速发展,有研究者也开始重视大数据分析对经济政策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黄璜与黄竹修从政策技术、行政力量、国家管理能力以及社区价值等四大层次研究了大数据分析对公共政策领域的深远影响,并指出了在越来越数据化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中,运用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将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管理水平[3]。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作为公共政策之一,郑石明认为大数据和环境政策同样紧密相连,大数据可以将环境政策整个过程串联起来,提升环境政策分析能力。对于我国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在政策评估方面,大数据同样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政策评估的本质是分析因果关系,大数据不仅能揭示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还能将表面并无联系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因果数据所不能揭示的问题。如,杨代福等根据大数据分析对公共政策评价所影响的主要因素指出,把大数据分析融合到公共政策评价中的主要途径,并具体实现了大数据分析时代公共政策评价的发展创新[5]。罗月领和韩振认为企业和公共部门的管理都要依赖于大数据的应用,特别是政策评估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6]。同时,谢明的研究证明评估方法必须要有数据支撑才能体现政策评估的科学严谨,政策评估得益于大数据的发展[7]。有学者提出大数据与政策评估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大数据能有效提高政策评价的事前评估能力[8]。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的政策分析为本文思路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较少涉及从大数据分析角度研究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政策本身的特征,尤其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本身的一些特征并没有得到有效揭示。因此,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基础上,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关联特征,构建该经济圈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关键词社会网络图,结合城市经济发展,为该经济圈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收集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的政策资料,依据政策标题、日期、正文等数据,为分析文本主题及网络关系提供了开展本研究必要的政策文本。数据来源为国家发改委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政府网站,使用网络爬虫程序进行采集,创新驱动政策时间节点为2015-2021年,高质量发展政策时间节点为2017-2021年,进行检索、筛选、采集,最后采集到的数据集总字数分别约6.4万字的29项政策文本、5.2万字的33项政策文本。基于以上平台采集的数据具有透明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为后续的数据预处理和建模分析打好了基础。
(二)研究方法
获取政策内容、研究政治现象及其与政策的主体结构关系需要以政治文献为载体,与大数据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相结合,是当前大数据政治学的重点研究方法[12],其中主要包括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技术。
1.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13]作为大数据技术中的一种,是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挖掘可以用来在巨量文字数据信息中,发掘和获取重要关键字和主题的相关信息,可以同时处理多项文本。由于初始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为数据处理过程造成一定的障碍[14]。大多数学者提出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的一系列处理方法,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15]。
2.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16]是在分析社会关系实体的相关连接,以及与这些连接相关的类型、构造与功能,同时也可用来探讨社会群众个体间的关系以及由个体关系所形成的结构及其内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社会网络由许多结点以及各点间的连接组成,其中各结点代表社区行动者、团体或单位,连接代表各结点间的关联。本研究成果通过对政策文件中提供的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展开深入研究,以实现对网络关系结果的精确定量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政策文本词云分析
在完成前期的数据收集过程后,首先通过python中的jieba分词包对数据集合进行分词处理,去除长度为1的单个字和没有意义的停用词,创新驱动政策文本得到5096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政策文本得到4406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其次,使用wordcloud库进行词云绘制,词云可以让词语的频数情况更清晰直观(如图1、图2所示)。从词云图发现,创新驱动政策除创新、发展等原生高频词外,科技、企业、产业、建设、技术等词频率较高,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的关注焦点集中在科技创新、产业建设、技术领域等方面。高质量发展政策除高质量、发展等原生高频词外,建设、产业、创新、推动、制造业体系等词频率较高,反映该政策重点关注各类产业的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等方面。
图2 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政策
(二)基于SNA的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通过分析测量成渝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关键词网络指数,可以观察每个参与者在网络中的地位、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整体的影响。本文将提取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政策主题关键词分别为60个和103个,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主要选择网络整体结构和网络位置中心性两个维度进行描述。
1.网络整体结构分析
从成渝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关键词网络结果可知,关键词之间连接线条的透明程度与对应节点关键词的联系程度成正比,主体间连接的越多,表面与其他关键词同时出现次数也就越多。创新驱动政策主题关键词:创新、发展、科技、产业、技术等;高质量发展政策主题关键词: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经济、推动、企业、科技等居于网络的中心区域,且连线量最多、线条显著,整体网络密度分别为0.866、0.715,密度值均较高,表面以这些关键词为核心的政策特征下,彼此间联系紧密。
2.位置中心性分析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网络位置中心性是测量网络节点位置中心化程度的核心指标,占据中央地位的关键词往往在交叉联系中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并拥有强大的集群影响力,位置中心性主要由点度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两部分所构成。(1)点度中心性测量。指的是和某个节点直接相连的其他节点的数量,分析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中心化程度,值越大表明该节点在网络中位置中心化程度越高,所掌握的技术、信息以及知识越丰富。创新驱动政策主题关键词的点度中心性的平均值为51.1000。值最大的是创新、发展、技术与建设,表明这些节点的直接交互能力最强,然后依次为科技、产业等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政策主题关键词的点度中心性的平均值为70.740。其中,点度中心性最高为发展,其次是产业、建设、经济、创新等。(2)接近与中心性测量。利用距离来描述节点在图中的重要性,距离通常是由节点到其他节点之间的平均路程的倒数,值愈大,则说明节点愈靠近网络的核心节点。创新驱动政策主题关键词创新、发展、技术、建设的接近中心度测量值均为1,说明在网络中具有主导作用,且居于核心地位。高质量发展政策主题关键词网络中发展占据最主导地位,产业、建设、经济、创新等关键词节点紧随其后。
四、讨论
大数据方法应用于政策研究中,有利于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法已逐渐成为政策分析的重要趋势之一。虽然部分研究者利用相关软件挖掘政策文本内容,建立社会网络结构图,分析政策关键词分布情况以及联系特征,但是政策关键词的社会网络结构并没有具体呈现,同时对于海量的数据文本信息不具备准确及高效的技术支持。基于此,论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政策进行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驱动政策的主题及其中的高频特征词特征主要在以下九个方面:科技智能、科技革命、产业建设、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工业设计、人才建设、西部生态城市以及现代农业。表明了创新驱动政策对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推进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以产业建设为主方向,保持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中的主导地位,深入发展并实施国际战略合作,紧抓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高质量发展政策特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产业体系、智能制造业、商品与服务质量、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教育体系、消费市场、绿色产业。体现出成渝区域经济以形成高效的产业系统为目标,着眼于提升产品与服务、经济及社会发展供给系统的品质,并促进数字信息技术的供给,主要涉及互联网信息、区块链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等。
基于本文的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对政策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创新将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力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行业转型。但如何客观、准确制定适合本地的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政策则是各地区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尤其是那些缺乏创新资源的地区。“立足于本地资源禀赋,有所为同时有所不为”是最基础的原则,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立足于国家战略,着眼于全国乃至于全球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创新;缺乏创新资源的地区可以充分整合本地的各种资源,利用不同类型的创新平台开展创新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2)产业向服务化转变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业正在逐步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主体过渡,在国内居民收入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状况下,所产生的服务性消费需要得到快速增长,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必须完善供应侧,以提升整体供给系统品质与效能,并增加合理中高端供给,以提高供给侧结构对市场供需变动的适应性,提高经济供给质量。
(3)智能化将赋能成渝双城经济圈各个产业。以智能、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工业,其所带动的智能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生产,数字经济对行业发展的拉动与渗透效应是战略性的,一方面可发展规模巨大的数字工业,另一方面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字科技的支持,对整体经济效益可产生非常好的提升效果。所以,各地方政府必须在新的技术运用、新的生产制造模式、新的商贸服务上实现创新发展,尤其是将网络技术、信息化、人工智能等与地方实体经营深度融合发展。
五、结束语
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政策分析不足,论文利用大数据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首先,利用大数据挖掘提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政策关键词的网络特点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政策具有以下特征:创新与发展是两大政策的关注焦点,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关键词网络中,以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关键词相互影响。
成都和重庆市身为成渝片区双城经济社会发展圈的重要中心,不仅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还要整合协作,共同促进工业、总人口和各种要素的科学合理快速流转和有效聚集,共同推进在成渝地域构建有能力、有特点的双城经济社会发展圈,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成长极和改革创业的新动力源。同时,还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国际经贸中心和科研创新中心。本文重点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特征进行了描述,还没有对政策关键词随时间演变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这是本文不足之处,也是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分析政策特征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模、仿真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