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对鱼藤酮损伤PC12 细胞的保护作用

2022-07-30吴苗苗王惠芹冯聚玲苑玉和石建功陈乃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鱼藤酮膜电位类化合物

吴苗苗,王惠芹,冯聚玲,苑玉和,石建功,陈乃宏*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天然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2.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药饮片标准化及功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208)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s,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些运动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PD 患病率在过去的20 年内增加了一倍多,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3]。 目前, 临床治疗PD 的大多数药物能很好地控制3~6年的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的进程,过了这一时期,疾病发展加速,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性效果[2-4]。因此,研究开发治疗PD 的新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的块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对PD 患者具有较理想的疗效[5-6]。 天麻主要活性成分天麻素对体内、体外PD 模型具有改善作用[7-9]。 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是从天麻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新型联苄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图1。 对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的生物活性研究尚未见报道,但有研究报道其同类型化合物20C 显示出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抗凋亡、抗炎、调节免疫、抗内质网应激等生物活性[10-13]。 本文研究天麻新型联苄类化合物32 对鱼藤酮诱导PC12 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

图1 天麻新型联苄类化合物32 的结构式

1 材料与仪器

1.1 细胞株

PC12 细胞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中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传代并保存。

1.2 试剂和药品

DMEM(美国Gibco 公司,批号:12800-017-90482);马血清(美国Hyclone 公司,批号:16050-122-979412);鱼藤酮(批号:R8875)、噻唑蓝[3-(4,5-dimethyhhyhhiazol-2-y1)-2,5-diphenyhetrazolium bromide,MTT](批号:11465007001)均购自美国Sigma 公司;Annexin V-FITC 凋亡检测试剂盒(批号:556547)、JC-1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批号:C2006)、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检测试剂盒(批号:S0033S)均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合成室提供。

1.3 实验仪器

MultiskanGo 型酶标仪(美国Thermo 公司);IX70-142 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 公司);2K15型通用台式冷冻离心机(德国Sigma 公司);FACS Calibur 型流式细胞分析仪(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及实验分组

PC12 细胞常规培养于含5%胎牛血清、5%马血清的高糖DMEM 培养基中,置于37 ℃、5% CO2的孵育箱中孵育,每隔48 h 更换培养基,当单层培养细胞汇合80%以后,进行传代培养或实验。 实验时将PC12 细胞传入96 孔或6 孔培养板中,培养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贴壁且生长状态良好时,更换培养基。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组,共5 组。对照组更换正常培养基,模型组通过加入含有4 μmol/L 鱼藤酮的培养基损伤PC12 细胞48 h 建立PD 体外模型,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组更换含有4 μmol/L 鱼藤酮和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的培养基,孵育箱中继续培养48 h 后,进行相关检测实验。

2.2 细胞于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细胞于96 孔板培养48 h 后,于每孔加入10 μL的MTT,37 ℃、5% CO2的孵育箱中继续培养4 h,弃去培养基,每孔加入100 μL DMSO,震荡摇匀至晶体颗粒溶解,静置10 min,570 nm 在酶标仪上测定吸光度(A)值。 细胞存活率=实验组平均A 值/对照组平均A 值×100%。

2.3 Annexin V-FITC/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细胞于6 孔板培养48 h 后,使用0.25%胰酶消化,悬浮于无血清DMEM 中,4 ℃、800×g离心5 min,预冷PBS 清洗1 次, 细胞重悬于200 μL Binding Buffer 中,加入10 μL Annexin V-FITC 室温避光反应15 min,加入5 μL PI 和300 μL Binding Buffer,室温反应5 min,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2.4 JC-1 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于6 孔板培养48 h 后, 用37 ℃无血清DMEM洗涤1 次,每孔加入1.5 mL 的JC-1(5 mg/L)染料,置于37 ℃、5% CO2孵育箱中反应20 min,37 ℃无血清DMEM 漂洗2 次,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2.5 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 含量

细胞于6 孔板培养48 h 后,用PBS 缓冲液漂洗一次,每孔加入1.5 mL 的DCF-DA (终浓度为10 μmol/L),反应30 min,弃去上清液,用PBS 漂洗两次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检测的激发波长为488 nm,发射波长为525 nm。

2.6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对鱼藤酮损伤PC1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为(59.83%±5.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在诱导同时给予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不同浓度(1.0、10.0 μmol/L)可明显增加鱼藤酮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达到(67.22%±4.08%)和(88.71%±3.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 详见图2。

图2 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较(±s,n=6)

3.2 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在检测过程中对照组PC12 细胞有少量的损伤凋亡,模型组早期凋亡细胞数增加为17.67%。 在造模同时分别加入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后,早期凋亡细胞下降为11.02%、8.82%、9.63%,从而使活细胞比例增加。 上述结果提示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鱼藤酮诱导的PC12 细胞早期凋亡,保护细胞免受损伤。详见图3。

图3 各组细胞凋亡情况

3.3 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对照组PC12 细胞呈均匀的强红色荧光(99.29%±0.88%),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较高,呈正常的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红色荧光强度减弱至(8.88%±2.07%),绿色荧光显著增强至(91.12%±2.08%),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组红色荧光增强,绿色荧光显著减弱,分别为(32.25%±6.80%)、(30.76%±7.31%)、(23.94%±2.12%),说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升高,提示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能抑制鱼藤酮损伤PC12 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维持线粒体稳定,但不同浓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详见图4。

图4 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s,n=6)

3.4 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对鱼藤酮损伤PC12 细胞ROS 含量的影响

对照组绿色荧光强度较弱,ROS 含量较少,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细胞内ROS 含量显著增多(P<0.001);与模型组相比,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组绿色荧光强度显著减弱,细胞内ROS 含量均显著减少(P<0.001)。 结果表明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能显著降低鱼藤酮引起的ROS 含量,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详见图5。

图5 各组ROS 含量比较(±s,n=6)

4 讨论

PD 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死亡或缺失,虽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表明线粒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与P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14]。 鱼藤酮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神经毒制剂,能够通过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导致神经元损伤,广泛用于PD 细胞模型的制备[15-16]。 PC12细胞是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克隆的细胞株,能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并合成多巴胺,是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常用的细胞系[17-18]。 因此,本实验以鱼藤酮损伤PC12 细胞建立PD 体外模型,研究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的神经保护作用。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许多事件的发生都与线粒体密切相关,包括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和跨膜电位降低,造成电子的漏出和自由基的产生,特别是增加细胞内ROS 生成,增加氧化应激,最终导致细胞调亡[19-20]。 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是发生在细胞凋亡早期的事件,因此改善线粒体功能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21]。本研究首先通过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经鱼藤酮损伤后,PC12 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出现大量细胞凋亡,而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能够提高损伤PC12 细胞的存活率,抑制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 但同时也发现不同浓度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对细胞凋亡影响的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实验操作过程对细胞的损伤有关,或许细胞凋亡并不是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改善鱼藤酮损伤PC12 细胞存活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JC-1 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特异性荧光染料,线粒体膜电位较高时,聚集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红色荧光;线粒体膜电位较低时,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线粒体胞质中,产生绿色荧光,据此可判断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22]。 本研究发现鱼藤酮损伤细胞后绿色荧光显著增强,红色荧光减弱,说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下降;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能显著降低绿色荧光、增强红色荧光,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但各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鱼藤酮抑制线粒体复合物Ⅰ,导致电子的泄露和ROS 的产生,大量自由基可以损伤线粒体功能自身,线粒体功能障碍又会生成更多的自由基,二者互为因果,最终导致细胞死亡[23-25]。 本研究利用荧光探针DCFH-DA 检测细胞内ROS 含量,绿色荧光增强说明细胞内ROS 含量增加,鱼藤酮损伤后细胞绿色荧光显著增强,而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可以显著降低ROS 的水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综上所述,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对鱼藤酮损伤的PC12 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减少氧化应激,稳定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是潜在的神经保护剂。 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 在本研究中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或许与其神经保护作用相关,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鱼藤酮膜电位类化合物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Apelin-36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参芪复方对GK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及相关促凋亡蛋白的影响研究
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形成及其应用
保健酒中非法添加一种西地那非类化合物的确证
2.5%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上的消解特性
鱼藤酮诱导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锅法合成苯并噁唑类化合物
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石岩枫中两个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