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7-30杜陶
杜陶
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已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发展。如今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由于乳腺癌手术治疗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导致患侧淋巴结回流受阻,导致上肢肿胀不适[1]。如果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会出现腋下瘢痕萎缩、关节功能障碍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本文研究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42 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1 例。对照组患者中患侧为左侧31 例,右侧25 例,双侧15 例;年龄36~65 岁,平均年龄(52.6±1.3)岁;研究组患者中患侧为左侧30 例,右侧27 例,双侧14 例;年龄37~66 岁,平均年龄(52.1±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操作一致。
1.2.1 对照组 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为期3 d 的观察,如患者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及其他症状,护理人员先为其进行患侧上肢被动活动,活动过程中应避免患者上肢向外过度扩展牵扯到手术伤口。然后引导患者进行床下活动,用吊带支撑患者进行小幅度床下活动。初期,患者应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床下活动及手指活动,直至患者自己能够独立完成。1 周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和爬壁活动,运动强度逐渐提高。
1.2.2 研究组 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定制合适的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患者在康复期间应进行的运动项目内容以阶段性形式列出。项目内容细化到每个细节,包括内容、时间、周期,责任医生、主治医生、各阶段医生同时负责,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和评价。主要项目包括:①手指功能锻炼。手指功能锻炼时间约为术后第2 天,频率为3 次/d;②手腕功能锻炼。手腕功能锻炼是在手指锻炼一段时间后进行的,大约1 d 后;③屈肘运动。屈肘运动从小范围运动开始,并进一步加强患者运动后的强度范围。在术后第2 天进行,3组/d,40 次/组。④肩关节运动。主要针对患者的肩关节和肢体功能,是早期功能恢复的关键运动。术后5 d 左右进行,包括碰耳、爬壁、包肩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锻炼后15 d、15 周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角度)及术后并发症(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锻炼后15 d 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 锻炼后15 d,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锻炼后15 d 的肩部活动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锻炼后15 d 的肩部活动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锻炼后15 周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锻炼后15 周,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角度分别为(178.39±4.90)、(55.34±3.80)、(83.48±4.60)、(175.81±12.00)°,均大于对照组患者的(152.31±3.70)、(45.33±3.40)、(67.03±4.20)、(155.98±1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锻炼后15 周的肩部活动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锻炼后15 周的肩部活动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8.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已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女性乳腺癌患者数量不断攀升,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出现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等,晚期可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出现全身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另外,也会出现出血、积液等其他症状。
疾病进展中期,肿块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可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阻塞淋巴回流,皮肤呈橘皮状;浸润到皮内生长,可在主病灶周围形成散在的皮肤硬性结节,卫星结节状;当肿块侵及乳头乳晕,可因牵拉乳头,使其凹陷,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中晚期非生理状态下,单侧乳房可出现乳头溢液,液体性质多为浆液性、血性或水样[3]。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病质表现,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发热等。晚期癌细胞发生脱落,可侵犯周围淋巴管,并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一开始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继续发展,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肿瘤细胞甚至可以转移至椎骨。通过对患者行核磁共振、体格检查、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检查预计与症状进行汇总可做出诊断[4]。如果经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等症状,高度怀疑为乳腺癌时,通过B 超检查发现肿块向周围组织浸润形成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凹陷或增厚等,经乳腺钼靶和磁共振对于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进行仔细查看,此时基本都能对乳腺癌做出有效的甄别[5,6]。不太典型的患者可以通过取病理穿刺或者活检,通过病理手段直接在微观下对乳腺癌做出准确诊断。
目前,针对于此疾病通常是使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乳腺癌治疗主要采取精准化及综合性治疗原则,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治疗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治疗需要4 个周期,即5.5 个月左右,严重患者可能需要更久。因此,对患者术后采取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与上肢、肩部的情况进行锻炼,从适当运动到大运动,有助于患者上肢功能的早期恢复,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根据患者所接受治疗方案实际情况、存在的损伤情况以及术后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为患者提供一整套肢体功能、体能康复的功能锻炼方法,在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中,针对不同肌肉组织或功能区域设计康复锻炼动作,实现针对性康复效果。同时,在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中,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因手术治疗、化疗而产生的心肺功能低下状况,提高患者对运动的耐受能力,进而帮助患者提升体质、体能,帮助患者组织液回流,促进组织间液体流动及静脉回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上肢水肿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积极预防术后水肿、肌肉痉挛、瘢痕挛缩、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实现缩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正常锻炼患者,提示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取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