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07-29郑海清
郑海清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立德树人为统领,组织学生学习党史,引导学生以史悟道,学史增信,坚定职业自信,既已选择而不悔,立志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对于生活在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对党史的认识和了解是极其有限的,也没有系统全面学习过党史[2]。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需要认识到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党史学习的方式方法,引导师生熟悉党的光辉历程,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也是打造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
1.1 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3]。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让学生系统全面认识党的辉煌历史,增强对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丰功伟绩,可以更好引导当代大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提高对党的敬仰之情,从而更好地认识党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断,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4]。
1.2 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需要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百年非凡的奋斗历程,需要认识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年代、建设和改革时期都体现了其先进性,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与思想。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需要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使当代大学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信念,提升大学生践行党的初心的政治自觉性。
2 当前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面对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高职学生有实践操作意识和兴趣较强、思维较为活跃等优点,同时也存在职业敏锐性不高、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想误导的不足,这些不足使当代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存在对党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2.1 新时代广东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调研
截至 2021年10月,广东省有各类高职院校93所,地处广东省职教城的有11所,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时代广东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兼顾代表性与便捷性的基础上,选取了4所高校(广东A职业学院、B职业技术学院、广东C职业学院、广东D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
2.1.1 访谈情况
访谈对象包括4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干部、学校职工等不同群体。访谈提纲包括对本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总体评价、典型举措与基本思路、影响因素与面临的挑战、加以改进的方面等内容。其中,在访谈中,对于4所高校特色案例进行重点了解和访谈,较为全面了解了4所高校立德树人典型案例的思想内容。
2.1.2 问卷调研情况
本研究运用典型调查法,通过电子问卷,以在校学生为重要调研对象,收集学生对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基本观点与总体看法。问卷设计题目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对立德树人的认知、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工作的评价以及建议等方面,问卷题目数量适中,贴近师生实际,有利于真实揭示广东高职院校师生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真实看法。下面是具体调查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发放基本情况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离不开育人环境,社会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成效。图1是对在校学生所在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内涵的调查情况。
图1 对党史学习教育内涵调查结果
另外,社会信息化也使得信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成为常态,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以致其对社会发展、社会现象等具体问题呈现表象化、单向度的认知逻辑,影响其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整合教育资源,只有形成完备的育人体系,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合力。
对于广东高职院校来说,立德树人实践的又一困境在于育人体系还不够完善、系统性不强。图2是对学校完善党史学习教育体系的调查结果。
图2 党史学习教育体系的完善调查
很多学校多偏重课堂正面教育,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等环节相较明显滞后和弱化,多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受访的一些学生直言:“学校的管理和服务缺乏人文情怀,僵硬死板,对一些服务和管理表示不认同,甚至是反感。”图3是对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认知的调查结果。
图3 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调查结果
一些教师的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多媒体运用不熟练,与自身期望相差较大,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针对当代大学生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总体来看,新时代广东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环境、育人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认识程度等多个层面。
2.2 社会环境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冲击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高职学生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便捷地获取资讯;另一方面,在各种资讯中混杂了大量的极端消极论调,这些错误的信息将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从这个现实出发,需要加强思政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引导高职学生理性对待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差异,引领高职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爱党爱国的价值取向。
2.3 传统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没有以学校实际和高职学生特点为依据。在很多时候仍采取传统教育方式,存在教学形式、情景都较为单一的问题,只是在思政课堂完成党的基本原理、历史事件的教学,不能有效地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的内容上也存在理论性强的问题,导致高职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易感觉乏味,积极性不高。
2.4 大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创党之初有巨大的差别,缺乏直接的体验,在思想认识上与党史有一定距离,加上信息爆炸,不良思潮对高职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对党史学习实践参与性不高,有部分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学不感兴趣,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堂融入度不高,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3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对策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提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借助党史学习教育达到“立德”和“树人”的目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高职学生特点,注重教育效果,改进方式方法,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3.1 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思政工作重要任务和内容,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包括各个层面的党史学习动员会、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学习中央指定的四个读本、宣讲辅导、撰写学习笔记等,在自选工作方面,各个基层党组织、院(系、部)、班级积极到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学习,形成合作共赢、人才共育的协作关系,将学与行结合起来,在红色环境中受到浸润,全面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全方位、多层次地保证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和发展定位。
3.2 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担负着打造工匠精神、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根据院校专业的特点,丰富课堂形式,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试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党史学习教育,注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选取党史内容有机渗入,普及党史知识,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传承。
3.3 营造氛围与党史学习相结合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校园。因此,需要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创建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效融合的良好环境。在校园环境上,可以打造良好的人文景观环境,形成热烈的宣传氛围,设计富含党史文化底蕴的办公室、教学楼以及宿舍等公共活动场所的景观。在精神文化层面,用活新媒体技术,整合资源,针对个体差异,设计不同主题,将党的故事、党史资料电子化、智能化,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如举办“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的讲解活动,把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广为传播的同时,使红色因子潜移默化地浸润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培养了爱国情怀,提升了对党的百年历程的了解,用党的实践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
3.4 学史活动与弘志励行相结合
通过开展党史讲解员、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教育,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激发学生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的热情,保证高职院校引领学生学习党史的实效性。
4 结语
高职院校不仅仅承担着打造工匠精神、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且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提升其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