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思政”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界面设计”课程为例
2022-07-29谢翠芬
谢翠芬
(广东省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000)
在中职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应把学生的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各方面活动与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价值引领、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寻求思政切入点,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深挖思政元素。本研究以“界面设计”课程为例,旨在对中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策略进行探究。
1 课程简介
“界面设计”是广东省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其针对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旨在培养学生界面设计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操作,为成为优秀的平面设计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人际交往”的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深化课程改革,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资源、内容及建设等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2 课程内容
课程思政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寓思政教育于工程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实际,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并像盐溶于水一样“润思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提炼出课程所隐藏的所有思政元素,将德育内化于专业知识教授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1 第一部分
探讨什么是界面设计,即设计的本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设计与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关系。在讨论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时,着重强调了设计离不开具体的文化环境,作品应该传播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体现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
2.2 第二部分
对界面设计的初体验,在讨论“设计为谁服务”的问题时,列举了设计先驱的观点和作品,他们都强调设计应当为普通大众服务,应当把人民大众的需要当作“一切设计行为的起点和目标”。鼓励学生保持前辈设计师的优良传统,创作出满足人民大众真实需要的设计作品。
2.3 第三部分
主要介绍界面设计工作中的设计规范及一些设计伦理的实践个案,在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用设计伦理思想观念,对自己感兴趣或者喜爱的设计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并分享给大家。
3 思政育人目标
设计教育不仅应当让学生具备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设计素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中,设计逐渐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环境发展的责任感。人口、资源、环境等都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将这些认识和思考融入作品设计。优秀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出安全性、实用性和审美性,还要体现出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等,比如非遗传承、环保、节约,为残障人士、少数族群服务等。
“界面设计”正是探讨设计与人、自然环境、文化、社会的关系以及讨论设计师的职业伦理道德的一门课程。作为新时代的设计人才,需要回归根本,既要从人文伦理的角度看待设计,也要从设计的角度反思设计伦理道德,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造福人类的设计作品。
4 总体做法
结合课程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共情共鸣、意犹未尽、终身受益、洗涤心灵。
4.1 联系实际,挖掘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中,透过重难点,深挖隐藏于其中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文意义。如通过“AI与PS两大图形处理软件的优劣比较”的讨论,在深度学习矢量图绘制的同时,让学生探讨优胜劣汰的现实问题,故步自封将会被用户和时代无情抛弃,要适应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必须有过硬的真功夫。
4.2 触类旁通,培养创新精神
知识传授过程中,熟悉各种设计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微知著、触类旁通,注重新旧知识迁移,启发学生灵活创新,通过各种类型实战项目掌握绘制矢量图基本技能,总结设计思路,举一反三。
4.3 精选实例,促进深入思考
透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养成高尚品格,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信念、勇担当敢挑战的社会生力军。矢量图形绘制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涉及很多设计方法,识大局、拘小节、懂规矩、强能力,由基本设计修养,延伸到待人接物、立身处世,引导学生识大局,顾大体、懂规则、守纪律,勤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为终生奋斗目标。
4.4 营造氛围,力行榜样引领
课内课外,对学生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使学习气氛和谐友爱,教学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前做学情调查,推送任务清单、课件、经典案例;课后推送知识延伸、预习任务和视频回放。班级专业学习讨论区沟通互动迅速、充分、热情,做到有问必答。
5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厚植家国情怀,坚守设计初心,充分利用专业特点,积极探索“设计+思政”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百姓民生,培养他们主动设计、积极作为的习惯,激励他们发挥专长为祖国建设贡献光和热。
5.1 案例设计
在专业教学中,我们结合项目实例,注重延伸课程知识,“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开展思政教育,其中“钢笔工具”教学就是一例,深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打动人心的育人细节,贯穿于教育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5.2 教学目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持久战中,病毒无情人有情,除了身披白大褂的白衣天使们,还有无数的志愿者、社区服务人员、运送抗疫物资的司机等也默默地奋战在防控前线。为抗疫人员设计一个统一、可识别的标志,通过标志让大家更多地关注抗疫人员,提高执行抗疫任务的效率。
以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为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用钢笔工具绘制各种不规则图形,如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砥砺前行——疫情防控标志”设计,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为后期界面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5.3 教学组织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灵活构思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课堂,让学习智能、高效、简单,师智于教,生乐于学。课前采集数据、共享资源,引导学生收集抗疫资料;课中推送资源,分析典型“战”疫标志案例、互动交流,深刻理解其设计思路;课后推荐优秀学生作品参加各级标志设计比赛。[1]
5.4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借助PPT、视频,通过文字、图片对比等方式,从设计作品的背景、设计师、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等角度,把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元素融入知识点教学中,让学生自行领悟、内化、升华,并外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设计信念。[2]
5.5 学生作品
课程以优秀的防疫标志(图1)典型案例切入,引导学生细心洞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深入挖掘“痛点”和“爽点”。设计符合主题的作品,写出设计思路。课后谈“学习感言”,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悟出人生道理,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图1 战“疫”图标
标志以一个红色的圆形为基础,外有三条边,代表三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寓意全民齐心协力共筑抗疫防线,坚决切断疫情传播,严防死守万众一心,最终共同战胜疫情。
圆内主体图案是两个心和大小不同的“人”字共同构成一个肺,两个心的交叉部分是新冠肺炎的英文名称COVID-19。标志寓意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3]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反响热烈,都表示这种教学方式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我们深刻体会到,课程思政不但对课程教学效果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6 思政要素切入渗透案例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和全体教师的基本责任,应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程、有机地融入课堂,关键在于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它没有量化的标准,但能渗透于所有教学环节,贯穿在每一节课(表1)。
表1 思政要素切入点
7 结语
凭借精妙的设计、科学的构思,将教学内容、方法与思政教育无缝结合,借助恰如其分的教学手段,使得教书与育人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体现教学的艺术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