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

2022-07-29冯雷

当代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硬膜引流术清除率

冯雷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北京 10019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患者出现轻微外伤后引起颅内出血,从而导致血液淤积于硬脑膜下腔,并在伤后2~3 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及性格改变等临床表现,严重时还会导致肢体瘫痪[1]。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血肿引流和清除,但对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手术方法仍存在较大争议。随着近年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不断发展,发现微创穿刺引流术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清除硬膜下血肿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关于两种手术方法疗效比较的研究较少[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和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及CT 等检查均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标准;②无手术禁忌证;③无脑血栓、脑卒中及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①实施手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硬膜下血肿体积和具体位置情况后,建立静脉通道及全身麻醉;②待麻醉起效后,采用2 cm YL-I 型微型穿刺针在颅脑影像学检查中的血肿显示最密集处穿刺;③穿刺针钻入颅内至血肿部位后,去除电钻和穿刺针芯,并连接导管和穿刺孔,使血肿缓慢流出;④待液体流净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直至液体呈清亮状态,再连接引流袋继续引流;⑤术后5 d,通过复查患者颅脑影像学检查,查看硬膜下血肿清除情况,待血肿基本清除后,再取出穿刺针。

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①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硬膜下血肿大小和具体位置,建立静脉通道,行全身麻醉;②待麻醉起效后,颅脑影像学检查显示下,于血肿最密集处进行颅骨钻孔;③切开患者硬脑膜后,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并清除血肿局部包膜,待患者颅内压稳定后,将神经内镜迅速置入血肿腔内;④置入后可通过内镜直视突破纤维分隔连接三通调节吸力和冲洗液的流速,反复冲洗,直至液体呈清亮状态,具体冲洗情况根据患者是否留置引流管调整;⑤待患者硬膜下无活动性出血后,再缓慢退出内镜,使用明胶海绵封闭钻孔部位,缝合脑皮下组织和头皮;⑥术后指导患者采取头低位和患侧卧位补液。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后随访6 个月后复发率情况。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两组术后随访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并发症包括硬膜下出血、感染、积气、脑脊液漏液。③临床疗效:根据《实用神经病学》[4]中的临床疗效标准进行判定,治疗后,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硬膜下血肿清除率>90%,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为显效;CT检查结果显示硬膜下血肿清除率75%~90%,临床症状较前缓解为有效;血肿清除率<75%或血肿清除后复发,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5]。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该病,如钻孔引流术、锥颅引流术等,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患者术后血肿复发率较高[6]。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微创穿刺引流术和神经内镜治疗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微创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微创、简便的方法,其可引流血肿,并通过对血肿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反复冲洗抑制机体颅内出血和纤溶过度,最终达到降低血肿复发率的目的;而神经内镜治疗技术可通过直视病灶部位,采用导吸引器彻底清除血肿腔,并在术中采取持续清洗方式维持颅内压稳定及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同时,还可在不损伤脑神经和脑组织的情况下彻底清除硬膜下血肿,针对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还可通过调节吸力突破纤维隔并吸出分隔血肿,对于术中有明显出血点的患者可通过使用双极电凝止血,且术后大多数患者无需留置引流管;两种手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尤其是神经内镜治疗技术已成为治疗硬膜下血肿、脑积水、蛛网膜囊肿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7-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较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更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复发率,分析原因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在微创的条件下,通过直视病灶部位精准彻底清除血肿,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的同时,降低术后复发率,不仅可将患者创伤降至最低,还有利于术后康复[10-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手术方法安全性相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硬膜下血肿清除率更高,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有关。

综上所述,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采取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临床疗效优于微创穿刺引流术,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未来仍需增加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硬膜引流术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